摘 要:協同決策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開展過程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近年來國內航空領域發展中的要素之一。以當前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開展中的使用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的工作經驗,提出如何提升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使用質量,為日后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協同決策;空中交通管制;運用
國內近年來航空領域的發展速度比較快,而且各種航空飛行流量也有了明顯的增加,這些因素都會對起航時間、飛機抵達目的地的時間產生影響,相互之間的聯系也比較緊密。而航空管制部門工作的重點,就是如何靈活的利用當前手上已經掌握的資源,根據天氣的情況以及航班運行的情況等,對不同航空器相互之間的間隔距離進行調控,保證航空器正常運行,這也是當前國內航空管制部門工作的主要內容。協同決策是航空交通管制中的關鍵環節,如果飛機因為內部因素、外部因素難以起航時,可以通過協同決策的方式來轉變當前飛機運行的現狀,并為航空交通管制工作奠定基礎。協同決策理論是我國民航發展過程中被提出的一種理念,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與不斷完善,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響著民航交通管制工作的開展質量,下文將對相關問題加以闡述。
1 協同決策工作理論闡述
飛機從起飛前準備到后期飛行結束,需要經過許多環節,而且這些環節不能由單獨人或者單獨部門來完成,需要許多部門相互協調、相互合作,才能保證飛機的正常飛行。這些部門包含了航空管制工作部門、航空公司部門以及所有的機場部門等。管制部門日常工作的重點,就是通過各種科學且合理的方式來調控、使用各種空中資源,按照不同天氣情況、不同機場情況以及不同的航路情況等,對航空器飛行時間進行調控。
航空公司方面日常工作主要內容,就是為來往的旅客提供服務,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盡量讓航班可以正點起飛、正點到達。機場還要為來往的航空公司提供停機位置,讓來往的航空公司可以有更好的條件來幫助乘客們進行轉機。如果氣候條件不夠理想,導致航班起飛時間延誤,應當積極的配合航空管制部門,在短時間內安排旅客起飛。這種團隊協作關系才是當前我國應有的航空業發展關系,通過多方參與協同合作、協同設計的形式來構建協同決策的CDM。協同決策基本工作目標,就是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各個部門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如果出現航班延誤等問題,還可以減少航班延誤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提升資源利用度。如果出現航班延誤等問題,作為航空公司來說,會一直向管制部門來發送一些航班的實時狀態,創建新的航班,并對原有的航行計劃進行更改,情況嚴重的時候可能會適當考慮取消航班。航空管制部門可以對所有的目標信息以及目標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按照機場的狀態以及情況,發布流控信息,并給出精確的飛機預計起飛時間。
2 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應用方式
協同決策理念,囊括了RBS、Compression這兩個構成要素,同時二者也是公平分配的一種理念表現形式。二者中,RBS主要秉承了先接收先服務的理念,將機場日常進場時間分成不同的時間片,之后根據不同航空公司所提交的航班運行時刻表,對不同航班運行時間進行分配,保證其可以分配到適用的時間片當中。而Compression則屬于一種動態特點比較明顯的計算方式,如果航空公司的航班取消,必然會產生一些空白的時間片,可以利用Compression來對時間片進行處理,并將這些空白的時間片分配到后續航班中。這種系統運行模式,可以讓空域資源真正的實現最優化,并且還可以減少一些航空器不必要等待時間,在節省了旅客時間的同時,也提升了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讓航空公司經濟效益真正實現最大化。
航空公司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管制部門日常工作過程中所提供出的時間內容,對旅客登機加以安排,并減少一些不必要環節,以此來提升航空公司的發展質量。利用核心程序來計算不同航班受控落地的時間,將該時間作為基礎,之后從航空管制中剪掉航班預計的飛行時間,最終實現航班受控起飛時間精確計算,避免一些被延誤的航班盲目等待,同時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備降以及空中盤旋等方面的問題,提升了航班運行安全性,減少了不必要的航班運行經費,讓航班的延誤處在最小的范圍內,減少航班延誤等問題的發生幾率。
在遇到惡劣天氣條件的時候,一般的航空公司都會將希望放在到達目的地之后天氣好轉上,但是如果到達交通量遠超過目標機場的最大容量以及目標機場對航班的處理能力時,會導致飛機在機場的上空盲目等待,而且這種等待時間很難判定,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航路等待問題。如果航班延誤不斷的加深,航空公司會猶豫是否要提出取消航班,每次取消航班的代價都比較大。因為如果取消了航班,航空公司很有可能會永久的失去一批顧客,讓這些顧客在下次出行時,購買其他航空公司的機票,為競爭對手提供了空中交通流量。
在CDM投入到日常運行使用中之后,會對局面產生破壞,導致其從航班時刻中移除掉。這種思想屬于臨時分配思想,臨時起意對航空公司時刻進行安排,之后航空公司可以科學的選擇時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來擬定工作計劃,避免出現航班混亂等問題。航空公司可以根據發展態勢來選擇是否需要取消掉機場航班,減少目標航班對其余航班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在最初的時候,就將航班安排在晚一些的時間,無需強行將航班安排在調度中心。
如果起飛機場的狀態良好,但是目標機場的局面比較混亂,一般都建議取消這種航班。避免重要航班出現延誤,減少目標機場交通流量,使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所以從該角度來看,多部門協同決策要比空管部門自己決策更加精確。國內空域管理與空域的運行情況,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區別比較明顯。因為國內大部分的空域掌控權都在軍航的手里,所以很難完全模仿國外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在空域管理方面的流量管理形式,只能適當的選擇一些發達國家空域管理方面的成功、失敗經驗,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狀態,擬定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案。
3 結束語
協同決策對提升航空領域交通管制工作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飛機不論是在起飛之前,還是在飛機飛行的過程或者是飛機最終著陸,都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協作、相互溝通,才能保證飛機正常著陸。如果飛機因為內部或者外部天氣原因等而出現航班延誤,就需要這些部門相互之間通過協同決策的形式來溝通,盡量減少航班延誤以及航班延誤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大程度的調用機場內各種有效且可調動的資源。如果目標飛機場出現混亂等情況,可以通過協同決策的方式來取消到達目的地航班,并避免出現航班延誤等問題,盡量控制航空公司運行風險,將風險降到最低的范圍內,以此來減少對旅客的影響。上文首先闡述了協同決策工作理論,之后討論了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應用方式,希望可以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促進協同決策更好更快的在空中交通管制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羅帆,楊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3,02:274-278.
[2]程健,洪鼎松,程季锃.空中交通管理協同決策中的人為因素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0,01:3-6.
[3]鄭寅飛.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的決策模式研究[J].電子制作,2014,04:109.
[4]張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及方法研究[J].科技風,2014,18:52.
作者簡介:袁越(1988,09-),女,漢族,湖北省宜昌市,本科,助理工程師,民航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理、機場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