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項正
摘要:近幾年,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為了推動所有行業與互聯網融合,提高全民生活質量,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3月提出“互聯網+”行動。并對加快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領域相互滲透、融合乃至創新發展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通信行業;電子發票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2015年12月7日,國稅總局貨勞司召開會議,為確保各地區用戶感知一致,要求三家電信企業同步開展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上線工作,統一在2015年底前啟動系統建設招標相關工作,爭取在2016年4月1日上線運營,對外提供電子普通發票。
通信行業“營改增”正式實施后,國資委要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營銷費用每年削減20%,未來三年銷售費用將減少400多億元。通信行業為實現降本增效、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積極調研,深入了解客戶新需求、行業新形式,不斷擴大互聯網應用,以適應當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滿足移動通信用戶不斷增長的信息服務需要。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4號文件《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及國稅總局的要求,通信行業開始啟動電子發票項目建設工作。通信行業的電子發票由于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一、電子發票優越性
1.企業成本效益方面
根據通信行業周報顯示,截至2016年12月,通信用戶規模達到6.66億。電子發票的推廣有效的減少了企業支出,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開票量小的行業可能不明顯,但是開票量較大的行業在這方面顯得尤為突出。按傳統平均印刷成本0.5%核算,每年可以節約300萬元左右。這個數據還不包括打印成本以及開具發票的人工管理成本,仔細算來,這個成本無疑是通信行業的一大利潤增長點。而電子發票則不需要印制紙質發票,可遠程領取電子發票、無需往返稅務機關,無需加密保管,顧客可自行打印,減少了打印、郵寄費用。因此,電子發票的推廣減少了企業不必要的開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業成本。
2.經濟管理方面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應用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不斷向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的多元化的開放共享時代演進,再也不是最初簡單而單一的應用。通信行業的電子發票應用可以快速識別交易主體的身份,便于對稅收來源進行整體的監控,提高稅收的征管效率。電子發票的應用可幫助國家獲取經濟大數據,有利于工商對信息進行查詢、稅務機關對信息進行監管,從根本上杜絕假發票,維護市場環境的公平誠信。
3.消費者權益維護方面
發票是證明消費者購物的直接憑證,也是消費者在購物后依法行使售后服務權利、在權益受到侵犯后依法進行維權的有效憑證。然而紙質發票一旦保管不力而丟失,消費者便不再具有維權的證據,無法正當維護權益,但是電子發票大大不同,在互聯網上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使發票丟失率降到了零。目前,國外已廣泛應用電子發票。如果說電子支付的發展對現代商業競爭力的構建起到了催化作用,那么通信行業電子發票服務的完善和普及,將實現客戶“銷售-支付-開票-維權”的完整電子化環節,為提升消費者體驗帶來更加直接的觸覺信息價值。
二、電子發票局限性
1.電子發票的全面推廣還需要消費者的認可
為適應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自2017年起,我國加快對電子發票的推行。目前通信行業都已經停止打印紙質發票,全部開始使用電子發票,但是由于電子發票應用環境不成熟、消費者不了解電子發票,很多消費者無法適應電子發票的應用。由于通信用戶消費群體年齡結構、知識水平跨界比較大,普通百姓對電子發票缺乏了解,加之目前企業、單位對電子發票的報銷制度不完善,導致電子發票的優勢沒有體現出來,反而給消費者帶來不少困擾。
由于消費者對接受的電子發票的還需要二次打印才能報銷,所以消費者對電子發票的使用還有一定抱怨。不是所有的通信客戶都有電腦或是打印機,這也是消費者無法接受電子發票的重要原因。目前財務制度上仍然需要打印出紙質發票,因此電子發票的環保性尚未體現出來,至于降低企業成本也只是將打印成本從通信企業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2.電子發票的全面推廣還需要跨越傳統思維
由消費者自行打印電子發票,降低了發票的打印效果,取消了紙質發票的物理防偽性能,無法用感官鑒別發票的真偽的,必須依造互聯網電子發票平臺才甄別真偽。目前,有些財務人員表示,他們對通信行業提供的電子發票在接受入賬上還有一定的心理緩沖,給不給報銷這些發票往往會在他們之間產生分歧。
3.電子發票的全面推廣還需要跨越技術障礙
電子發票較紙質發票的不同之處是可以重復打印,因此電子發票的推廣可能造成重復報銷,財務人員如何防范成為首要問題。有些財務人員通過實踐證明,電子發票重復復印后與原發票基本一樣,如果重復報銷,財務人員根本無法識別。對此,財務人員并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鑒別,大部分人只能通過記錄發票號碼,報銷時查詢該號碼有沒有發生報銷來操作,這無疑對財務工作造成巨大壓力。如何解決發票入賬價值的唯一性,還需要從技術層面進行完善與規范,跨越傳統的思維理念,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解決受票單位在報銷入賬上的技術難題。
三、電子發票的完善與發展
電子發票是我國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一步,電子發票平臺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的基礎建設工作,不僅關系到我國通信行業的創新發展,而且關系到我國在全球通信行業的地位和核心競爭力。因此電子發票的推廣關系著我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國家高層應當充分重視,盡快完善,加速推廣。
國家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建設成一個具備統一性、唯一性和權威性的電子發票管理系統,讓發票開具單位與受票單位都能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創新發展紅利。使電子發票的應用既能夠省去傳統紙質憑證入賬的環節,又能保證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四、結語
當前,在“互聯網+”背景下,統一規范的電子發票系統平臺的構建是全面推廣電子發票的基礎。這些不僅關系到企業經營成本的降低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維護,而且關乎我國基礎通信行業數據庫的完善和相關政策的科學實施。為此,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積極推進完善發展電子發票的應用推廣,降低通信行業經營成本、節約社會資源、構建良好的通信行業線上線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