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殷
教學是一門藝術,激勵同樣是一門藝術。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激勵機制,真正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努力培養她們學習語文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涌動的活力。
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學生需要,及時了解學生,創設激勵學生的最佳契機和方式方法,運用多渠道激勵學生,一步步把學生引入五光十色的語文學習殿堂。
(一)以“言語”激勵學生。
采用言語激勵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成功,促使學生具有更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激勵學生學習的方法。在語文課堂上,部分老師的語言直白、評價單一,一味地說“好”“不錯”這一類讓大家產生聽覺疲勞的話,久而久之,學生變得麻木。
教學設計了一系列問題,但問到“有沒有同學自愿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啊”,底下的孩子們就顯得安靜無比,或竊竊私語,就是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樣的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應該主動帶動氣氛,說點比較輕松的話題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對于主動回答問題學生進行贊美,沒有主動回答的時候就喊平時比較文靜的學生回答問題,激勵學生:“試一試,你可以的!”、“勇敢點,回答錯了沒關系!”、“你的回答與眾不同,讓人眼前一亮”、“問題已被你解決一半了,再想想,能否完全答對?”通過言語激勵,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二)以“情趣”激勵學生。
“情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情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敬慕及仿效心理,有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文學作品帶有作者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師注重建立“情緒潮”才能使整個教育過程彌漫著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不把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一個精心設計的開場白,一張照片,一曲熟悉的音樂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都能幫助學生尋找并打開進入作者心靈世界的精神通道,讓他們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
例如《秋天的懷念》一課,則在初學課文基礎上創設了如下情境:與學生分享史鐵生《我與地壇》中一些關于作者與母親的往事。與此同時,音樂響起,學生很快進入教師創設的這一情境:課堂鴉雀無聲,學生口述幻燈片內容時,聲音低沉、哽咽。朗讀課文時,沉痛的感情自然流露,有的學生還邊朗讀邊流淚;這就是感情的共鳴,給整堂課構筑了一個很高的起點,為實現“學習目標”達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又如教《太空一日》后,可結合當時的圖片、新聞、視頻觀看,學生更容易神舟五號所蘊含的意義,提高學習效果。
(三)以“問題”激勵學生。
以“問題”激勵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是老師傳遞知識的一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層層設疑、環環緊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多思考,積極投入學習。如講《祝福》時,可設置問題“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她好吃懶做、體弱多病嗎?” “為什么勤勞能干、身體強壯、正值壯年的祥林嫂會窮死、餓死、凍死呢?” “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對揭示主題有什么作用?”一連串的問題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問題由淺入深,不斷推進學生自己研究文本。
(四)以“求異”激勵學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學習的開始,有疑問才會去探索。以往的閱讀教學,常常是把對文本的理解硬塞給學生,按答題模式來答。學生的思維被禁錮,興趣無從談起。教師應重視學生思維中與眾不同的現象和獨樹一幟的見解,并注意聽取、接納少數人的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鼓勵學生質疑求異。久而久之,學生能拓寬思路,自由發表見解。
如在教《狐假虎威》時,不僅引導學生認識狐貍“狡猾”的一面,而且允許學生跳出文章思維的路子,不拘泥于傳統和他人的見解,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基本情節,從另一角度認識了狐貍“臨危不懼、聰明”的一面。
(五)以“競爭”激勵學生。
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充分運用競爭的激勵機制。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沒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學生學習興趣較弱。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而大家爭摘這不易的果子時,便有了競爭的刺激。在課堂上可以采用男女比賽、小組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上進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超越他人的過程中享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
比如《秋天的懷念》,既可以設計為朗讀比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設計為人物形象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聽說讀寫各個環節都能展開競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讀懂課文,進行語言文學訓練。除此之外,也可通過小組競爭、個人競爭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勇氣,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領。開展競賽活動應內容多樣化,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探求激勵機制十分重要。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離不開激勵,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繼續研究學生的內在心理,把握激勵學生最佳時機,運用多渠道激勵學生,引領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任巖.運用激勵機制,激活語文教學活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0.
[2]余愛娣.淺談語文教學評價中的激勵機制[J].語文教育,2009(12).
[3] 譚振憲.在課堂教學中探求激勵機制[J].語文天地,2006.
[4] 陳姍姍,何善亮.課堂教學激勵的內在機制、具體方法及實踐限度[J].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