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的時代特征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對于高等教育學校而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已經備受高校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不能僅依靠理論知識的充實,要向實踐運用方向進行探索,從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實踐途徑;素質教育
對于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面臨著劇烈的競爭,高等人才的素質培養已經成為了全球性歲需要面的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于高校,在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的同時,把培養學生能力轉換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工作已經得到認可并進行積極探索;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符合于社會快速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1提高高校領導的重視度,把傳統教學轉向實踐性教學
大學階段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發展學生的知識,從而培育人才。大學課堂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文化,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河里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由此得到能力的鍛煉,知識的實踐,從而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本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就是不斷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而這種形式并非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河里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投身于社會發展、積極參加祖國的現代化建設,這就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過程。
實踐教學就是將實現培養人才為教學目標,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生廣泛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康的身心。但對于我國的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就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要教育形式,淡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目前,很多的高校都是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特別是文科類的專業,對于實踐操作更是少之又少。
2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作為高校領導要對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出正確的且具有指導性的指導思想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目標。要有前瞻性的明確提出“開辟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為教育教學的主線,要把學生工作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作為育人的根本任務。
在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制定工作計劃,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的實踐教學研究方案,充分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在不影響學生正常接受、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壓縮一些理論教學課時,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其次要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而且要形式多樣。包括實驗教學、實習課程報告設計、業務實習、社會實踐調研研究、各類學科知識競賽、畢業實習等。三要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出符合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計劃。要緊緊圍繞學生必須具備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技能對每個學期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設計,教學主管部門進行統籌安排,并以學校名義以文件形式下發,并延續開展。
3緊緊圍繞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斷優化學生教學實踐內容
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設計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熟知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對集中性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安排、實踐形式、操作要求以及考核辦法等相關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且要熟知。對于實踐教學內容,教師要和學生進行研究,確定出適合于實際的實踐課題,要對學生明確布置實踐過程中的相關要求,明確實踐目標和環節步驟,提前預設好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做好全方面工作的協調;同時,要制定出實踐活動日程安排表,按照日程安排表進行實踐工作推進,保證在預計時間內完成實踐工作。
4.創新項目教學方式,利用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實踐教學中最頂級的教學形式。項目教學法就是教師有計劃的將實踐教學內容分解成項目,把一部分項目工作交給學生去操作,可以采取逐層推進、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并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做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建議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會、征文比賽、詩文朗誦會等;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辦報刊雜志、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社會調研、公益服務等活動,以此鍛煉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
5加強對教師業務水平、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
對于面前很對高校而言,很多的教師都是畢業后就參加工作,從理論知識的接受到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實踐教學經驗嚴重缺乏,因此,在學生實踐操作上對于學生的指導自然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對于高效教學主管部門,要重視對教師隊伍的打造、重視對教師業務水平、綜合能力的提升與培養。要經常性的組織教師培訓學習活動,對于新教學要進行教師職業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培訓,讓每一位新教師具備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對于全體教師要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可以組織教師定期走出去,走進機關單位、走進有關部門、走進公司進行參觀鍛煉。定期邀請專家進校進行專題講座,以此通過多種形式對教師業務水平、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培養。
6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對于教師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更要重視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重視理論知識考試,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考核評價。在理論知識考試中,要重視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在實踐能力考核中要對學生參加各類活動,如:參加科技競賽、科技創作等參與活動情況,要為那些擅長于動手實踐和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有利于學校對學生個性發展的準確評價,讓評價更全面、更客觀、更符合實際發展需求。
在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作為高效教育,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要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為今后教育的主導方向,為師生提供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的學習機會和平臺,創新開設實踐教學課程、并形成體系,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于社會發展需求的有用人才!才能夠助力祖國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單新華,閆莉冰.淺談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路徑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
[2] 吳桐,劉英俠.提高創新能力水平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的思考.《商情》.2016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備案課題《基于樹生長模式的素質教育與專業教改一體化共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課題編號:ZJC1215047
作者簡介:莊昕(1983—)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素質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