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素敏++陳振華
圓滾滾的身子,憨態可掬的模樣,作為只生活在中國、野生數量不足2000只的珍稀動物,大熊貓是中國獨有的符號。
1869年,一個名叫阿爾芒·戴維的法國生物學家,第一次在科學意義上發現了大熊貓,并且冠之以Panda(大熊貓)之名。這種珍稀的動物由此逐漸為全世界所知。
鮮為人知的是,戴維發現熊貓的地方,并非人們熟知的臥龍自然保護區,亦非成都,而是同在四川省的另一座城市——雅安。
自大熊貓被科學發現始,作為一座“熊貓之城”,雅安就吸引著西方偷獵者貪婪的眼光,他們甚至拿槍口對準難以活捉的大熊貓。
雅安見證了人類的貪婪和可恥的征服欲,150年后,這座飽經風霜的城市,以保護大熊貓之名,再次被世人發現。
始建于2003年的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研究繁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達40萬人次。2006年,“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在其核心保護區內,雅安占地28.1萬公頃,占比52%。
?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的工作人員和大熊貓寶寶
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其中,雅安部分位于邛崍山-大相嶺片區,面積6139平方公里,占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的22.6%。
雅安,已成為新一輪保護大熊貓行動中不能忽略的存在。
在大熊貓的家鄉,人們還發現,像大熊貓一樣珍貴、保護完好的自然、人文資源也極為豐富:雅安境內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而碧峰峽、蒙頂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這是雅安的新機會。
“生態優勢是雅安最突出的優勢,要圍繞這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把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方向既明,思路頓開。雅安人立足自身生態優勢,積極踐行“推動資源變資本、生態變業態,促進旅游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速讓生態資源向旅游經濟轉變”的基本思路,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社會共建共享。
4年多過去,全新的發展理念正讓雅安面目一新——道路、環境等基礎設施隨著震后新城的建設煥然一新;產業結構從過去以農業、工業為主變為“農旅結合”的生態產業;曾經面貌破敗的舊村屋變成了整齊漂亮的旅游民宿區;為了生活外出辛苦打工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依靠生態旅游產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的雅安,既是大熊貓安居的故鄉,又是人們樂業的沃土。
去名山采春茶,在山高林密、溪谷縱橫的碧峰峽風景區避暑,到大熊貓基地觀賞國寶吃竹子,去“花海果鄉”漢源品嘗紅透了的大櫻桃,或是盤旋兩公里山路入住峭壁上的雪山村民宿,看窗外云霧繚繞、山巒壯闊、山下的寶興河奔騰不息……
綠水青山之間,雅安正向世人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貌,也為自己開啟了更加充滿憧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