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人對于糖的偏好是與生俱來的,給嬰兒果汁,會進一步強化這種偏好,從而影響對其他“健康食物”“本色食物”的接受
最近,朋友圈里被“果汁被美國兒科協會最新指南拉黑”的消息刷了屏。不讓孩子喝果汁,這并非美國兒科協會心血來潮。營養學界以前也是這么建議的,只是這一次兒科協會把它寫進了“指南”。
從水果到果汁
我們先要明白:水果是什么?
雖然是固體,但水果的主要成分還是水。在固體部分中,會含有比較多的糖和膳食纖維。
凡是好吃的水果,糖的含量都不會低。一般而言,水果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比較少,只有很少數特立獨行者例外,比如牛油果。與膳食纖維在一起的,往往還有一些礦物質。作為天然食物,水果中自然還有一些維生素和多酚等抗氧化劑。
水果中糖的含量并不低,不過考慮到它們同時也提供不少礦物質、維生素和一些膳食纖維,這些糖也就可以被接受了。
總體而言,水果是一種比較好的食物。那么,從水果到果汁,發生了什么?
水果中除了多酚等抗氧化劑,還有多酚氧化酶。二者是冤家,不過在水果中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在榨汁的時候,細胞破裂,它們就會見面。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就是讓多酚氧化。
此外,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性的維生素,也會因為跟空氣充分接觸而被氧化。也就是說,把水果榨成汁,抗氧化劑會有相當大的損失。
榨果汁會進行汁和渣的分離,只留下果汁而把殘渣丟棄。這也是孩子們喜歡果汁的原因。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往往是不溶的,榨汁后也就成了“渣”。而礦物質主要是跟纖維結合在一起的,也就一起被丟棄了。進入到果汁中的,主要是糖了。
商業化生產的果汁需要進行滅菌。如果是復原果汁,在榨汁后需要加熱濃縮,經過運輸保存后再加水稀釋,然后再滅菌包裝。這些加熱操作,還會進一步破壞對熱敏感的維生素。即便是“非濃縮果汁”,也要進行巴氏殺菌才能夠達到足夠的保質期,多少也還是會損失一些維生素。
損失了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主要留下了糖——相當于糖被濃縮了。好喝的果汁,糖含量往往在10%以上——雖然是“純天然的糖”,但對健康的影響,是一樣的。
為什么不給嬰兒喝果汁
兒科協會拉黑果汁只是針對嬰兒。在美國,“嬰兒”的定義是周歲之前。在6個月之前,孩子的營養應該來自于母乳或者配方奶。母乳和配方奶中,已經含有足夠的水,所以不應該給孩子喝任何其他的飲料。
被拉黑的不僅僅是果汁,還包括水和飲料。這是因為,孩子的食量是有限的,喝了果汁或者其他飲料,也就必然會減少喝奶量。
6個月之后(也有一些發育快的孩子提前到4個月),應開始給嬰兒添加輔食。輔食的主要作用不是補充營養,而是讓孩子逐漸向常規食物過渡。主要的營養,還是需要來自于母乳或者配方奶。這個階段,是孩子嘗試新事物,接受多樣化食物的關鍵階段。而果汁的引入,對此毫無幫助。人對于糖的偏好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時候給他們果汁,會進一步強化這種偏好,從而影響對其他“健康食物”“本色食物”的接受。
所以,兒科協會的指南對它采取了“拉黑”的態度。
周歲之后,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樣從常規飲食中獲得各種營養。這個階段,對飲食的要求是全面和均衡。任何一種特定的食物或者飲料是否適合,需要考慮的,是它對于整體食譜的影響。
果汁作為一種飲料,并沒有有害成分,所以并非不能喝。但它的營養缺陷依然是缺陷:高糖,而其他營養成分比如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卻乏善可陳。所以,它只能作為一種飲食的調劑,可以喝一點,但不要影響到其他“健康食物”的攝取。
喝什么更合適
實際上,比喝不喝果汁更重要的,是喝什么合適,以及喝什么不合適。
人體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水。如果不喝果汁,用純水或者牛奶代替,那么就是很好的選擇。水是最直接有效的補水方式,不增加熱量也不增加糖的攝入。牛奶,則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豐富且吸收率高的鈣,以及一些維生素。優質蛋白和鈣,都是孩子們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成分,而牛奶是很好的來源。
除了純水和牛奶,純茶和純咖啡也是很健康的飲料,不過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會喜歡,而且太小的孩子也不適合攝入咖啡因。
除此之外,市場上的其他飲料,比如碳酸飲料、果汁飲料、乳飲料、乳酸菌飲料、椰子汁等,都是“炒作概念的糖水”。比起果汁來,它們更為糟糕。
簡單地考慮“拉黑果汁”“控制果汁”,把果汁的飲用量控制到每天多少毫升,意義并不大。
指南的意義,在于告訴大家果汁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給出一個“控制量”,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它而影響全面均衡的食譜。問題的核心,在于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通過多樣化的食譜,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而控制糖、控制熱量,是這個目標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