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對于果粉而言,這一年來壞消息不斷。
沒有耳機孔的iPhone7讓部分用戶無所適從;特朗普當選后還想把蘋果制造搬回美國去;現在,“蘋果稅”又來了。
蘋果雖然遠沒到壟斷市場的地位,卻幾乎“壟斷”了手機市場的利潤:蘋果的營業利潤多年超過全行業總利潤的90%,甚至可能因為其他制造商出現虧損,利潤占比超過100%。雖然蘋果的市盈率并不高,但市值已經超過中國5大國有銀行之和。這些都是果粉的貢獻所締造的。
蘋果的利潤規模顯示了其市場勢力遠超其他產品。這也就是它為什么能賣到七八千元的原因,也是它這次強勢向以微信為首的中國App供應商“下刀”的底氣。
而微信的勝算來自于品牌黏著度。2012年,騰訊與360著名的“3Q大戰”中,騰訊依靠品牌黏著度強勢碾壓了360。雙方為了各自利益,從2010年到2014年上演了一系列互聯網之戰,并走上了訴訟之路。騰訊一度宣布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用戶必須卸載360軟件才可登錄QQ,強迫用戶二選一。
蘋果畢竟不是360,它的市值三倍于騰訊,是一場龐然大物之間的戰爭,結果如何還未可知。
關于品牌忠誠度,任天堂是蘋果手機模式的老師,紅白機面世以后,任天堂除了自己開發游戲,還吸納第三方游戲廠商一同開發,挾持用戶的忠誠,任天堂要求第三方廠商購買自己的開發平臺、要求審核游戲質量、要求游戲廠商按約定比例繳納權利金、要求預繳權利金等,甚至曾經要求分享游戲的知識產權。蘋果抽稅的道路會否如此“越走越寬”,還有待觀察。
但對于果粉而言,錢包必須深一點再深一點了。賬很容易算,一部新款蘋果手機售價高于同等新款安卓手機近30%;使用App購買游戲幣多支出30%。因為你的忠誠,蘋果“地產”任性地提高了“物業費”。如果蘋果再回歸美國制造,那一個腎還夠買手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