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國產動漫品牌的成功輸出,說明我國文化產業正在崛起”
中國原創動畫《超級飛俠》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土耳其、以色列等國均為學齡前動畫收視冠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掀起了一股“飛俠旋風”。這是中國文化產業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最新故事之一。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文博會向來是觀察文化產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第十三屆文博會現場采訪發現,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正呈現出加速發展、提質增效的良好勢頭,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激發了文化產業新需求。
文化產業逆勢增長
針對低幼齡兒童的啟蒙教育,深圳華強文化推出的動畫片《熊熊樂園》,自2017年4月在我國首播以來,已聲名遠播。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將于今年8月上映這部動畫片,還有東南亞等地區一些國家也在達成意向。”公司副總裁尚琳琳說,2006年以來,華強方特已有20多部原創動漫作品出口海外,累計出口25萬分鐘,覆蓋美國、意大利、俄羅斯、新加坡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產動漫品牌的成功輸出,說明了我國文化產業正在崛起。”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長王為理說,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而文化產業卻出現逆勢增長的勢頭,我國文化產業已經步入“由大到強”的戰略機遇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文化出口也逆勢增長。本屆文博會設立的專題展覽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速,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
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出口的分量不斷增加。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研究院發布報告,分析了全球161個國家從2004年到2013年的文化產品流動情況。根據報告,中國已經在2010年取代美國成為文化產品的最大出口國。
據統計,2016年,全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885.2億美元,其中出口786.6億美元,是2006年的8.1倍,為2013年的3.1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18.6倍。
二是優質供給增加。華強文化連續多屆參加文博會,他們的“熊出沒”系列動漫不斷創新突破,推出的動畫電影《熊出沒·奇幻空間》在2017年春節期間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突破5億元,創下深圳原創動畫電影票房新紀錄。《熊出沒》至今共上映了四部大電影,目前累計票房已超過13億元。
“我國的動畫電影產業處于快速上升期,好的作品不愁沒有市場。”華強文化副總裁尚琳琳說,《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熊出沒》等電影的成功說明,創作團隊堅持立足國情、挖掘本土文化精神內核,實現國產動畫電影“全面突圍”并非遙不可及。
三是文化+新型業態涌現,推動轉型升級。雅昌文化集團由傳統的印刷公司起步,走向文化、科技和藝術融合發展,為世界多個拍賣行、美術館和博物館以及10萬名藝術家、5000個畫廊和2000家出版社服務,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中國藝術品數據庫,以數據為中心,發掘藝術品的文明外延,構成全新的、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喜愛。
中國原創動畫《超級飛俠》劇照
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錢強表示,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現在文博會上,主要是通過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等行業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業態、增強文化產品供給的有效性,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激發文化需求
全新學齡前系列動畫片《超級飛俠》由奧飛公司2015年推出,講述了樂迪和他的好伙伴“超級飛俠”為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遞送包裹并解決問題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們認識全球多元文化。
統計顯示,這部動畫片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2017年覆蓋了歐美大部分國家。在印尼最受歡迎的電視臺3~6歲兒童節目、土耳其3~6歲兒童節目中收視排名第一,在法國是Top5兒童節目之一、在中東是Top3兒童節目之一……《超級飛俠》已經成為全球爆款的國產動畫,也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說,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文化交流既可以促進沿線國家加深了解,又可以成為各國合作的新亮點。
本刊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本屆文博會上,“一帶一路”成為熱詞,各種文化交流和產業合作釋放出新的信號:
——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共識進一步凝聚。本屆文博會設立“一帶一路·國際館”,吸引了來自全球五大洲、40個國家和地區117家海外機構參展,重點展示了全球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傳統工藝美術、創意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旅游及演藝等內容。
2017年文博會,美國加州帝國郡作為13年以來美國首個參展政府團,進駐“一帶一路·國際館”,全方位展示城市魅力。帝國郡郡長拉爾夫·科多瓦說,在雙方政府的多次接洽下,目前深圳-帝國郡文化創意中心已落地,將在深圳與帝國郡互設免費場地,以“文化+貿易”的形式,鼓勵并支持兩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海外市場。
——文化交流項目和業態漸趨高端。國內多家優秀文化出口企業帶來多樣化、高端專業的新業態項目參展。如騰邦集團帶來文化出口項目現場進行投融資對接,同時展出文化旅游、跨境電商項目等。騰邦集團董事局主席鐘百勝說,“一帶一路”的文化合作潛力巨大,他們準備在高端市場掘金。
在文博會中芬設計園分會場,以“設計4.0:智造未來”為主題,聚焦國際化設計和智能制造,同期舉辦2場高峰論壇、1場交流研討暨成果發布會、6場創客工作坊、2場展覽等活動,齊聚知名設計師、材料專家、創客領袖等20多位國際各領域嘉賓,共商國際設計合作及產品和服務創新。
——沿線各國文化交流從展示邁向交易。據文博會組委會通報,本屆文博會實質性成交2240.848億元,比上屆增長10.28%。共吸引來自國內外的專業觀眾118.286萬人次,同比增長10.58%。
“‘一帶一路激發了很多新的文化需求,這為我們創造了新的市場。”奧飛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王超煌說,2012年,奧飛開始打造一部針對海外市場,重點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動畫產品。主創團隊在沿線國家調研,了解當地的國情、宗教、民俗、文化,將《超級飛俠》定位為一部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寓教于樂的學齡前動畫產品,結果大獲成功。2016年奧飛海外市場營收10.1億元,同比增長138.21%,占總營業收入比重為30.04%。
以供給側改革助推文化產業提質增效
專家們認為,文化產業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很少,產出價值卻很大,能有效平抑經濟發展周期的波動,不僅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代表,也正為當下經濟結構轉型優化所需要。當前應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
一是需要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首先要看文化產品的質量,創造的社會效益,其次才是文化產業創造的經濟價值,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非常突出。”王為理說,按照聯合國的報告,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出口國,但出口產品主要是金銀珠寶、雕塑和塑料裝飾物等,書籍、影視、設計和創意產品占比較小。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我國文化在加速“走出去”的同時,面臨著“雙重尷尬”:一是創新能力還不強。“中國有功夫,有熊貓,卻沒有功夫熊貓”,文化出口中有創意的核心產品并不多。二是“重面子不重里子”,文化交流多,實際出口少。
二是想方設法增加有效供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國電視劇的制作量、播出量和收視人群已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經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制作生產電視劇達到1.5萬集。如此多的電視劇中,幾乎有一半沒有播放平臺,而能播出的一半里又只有50%能夠盈利,其中又只有少數電視劇能產生比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認為,國內消費者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正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而文化渴求的旺盛與文化供給的相對貧乏,正形成巨大反差。“當前文化產業數量足夠,但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三是在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合作時,應在尊重沿線國家文化的基礎上,更注重輸出中華文化價值觀。
“我們公司出口的雖然是中國玩具,但是玩具形象基本上是‘洋面孔。”深圳神和動漫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玩具、模型、電影道具的設計加工制作。談起當前市場現狀,公司總裁馮冬明顯得有些無奈,“這些出口玩具如果用國內的動漫形象,買的人會很少。為此,我們被迫花大價錢購買國外公司的動漫版權。”
深圳市文博會公司總經理葉建強說,從工藝美術到動漫、影視,文博會推介的產品越來越向文化核心層邁進。我們需要生產富有競爭力和市場魅力的產品,與國際社會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對話,完成從文化產品“走出去”到文化價值“走出去”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