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堂+李潔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雙樹中心學校;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壩鎮上壩小學)
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與悠久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然而在學生的書面作業中,我們發現書寫不良現象比較嚴重,下面我想結合平時的教學就小學生書寫規范漢字的訓練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小學生漢字書寫的現狀
1.學生的寫字坐姿和執筆錯誤率比較高
學生錯誤執筆姿勢和坐姿的主要表現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執筆太低、手指抓抱筆桿、執筆太豎、頭趴太低、身體離桌子太近等。
2.日常缺乏書寫訓練時間
現在不少小學的寫字課名存實亡,有的根本不開設。學生在學校各門學科的課程排得滿滿的,課后又有繁重的作業負擔,根本無暇練字。為了完成繁重的作業,只有趕急圖快,草草了事。
3.教師、家長思想上不夠重視
有些家長認為練字是小事,學生只要學好各門功課就行,反正考試又不管字寫得好壞。
二、提高小學生漢字書寫水平的辦法
1.教師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寫字教學進行得好,有利于鞏固漢字,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勤奮、刻苦的精神,健康、高雅的情趣,還能促進注意力、觀察力、意志力的發展。
2.教師以指導為主,提高學生書寫水平
老師要率先垂范,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板書要工整規范、美觀大方,不能隨心所欲。規范書寫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養成規范書寫漢字的良好習慣。郭沫若曾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因此,老師要認真指導學生如何正確、規范、端正地書寫。
(1)要求學生必須有正確的坐姿和執筆方法。正確坐姿的要領是: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頭正,就是頭部端正,不左右歪斜,使眼睛離紙約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傾,胸部離桌沿一拳左右;臂開,就是兩肩齊平,兩臂張開,肩部放松,一手執筆,一手按紙;足安,就是兩腳自然下垂,分開平放地上,不要一前一后或疊在一起;正確的執筆方法是:食指與拇指捏筆桿,離筆尖約一寸處,中指的第一指節處頂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墊在下面,筆桿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關節處,筆桿與紙面保持45~50度角,執筆時除拇指外的四個手指一個挨一個自然地疊在一起,不疏松拉開,掌心盡可能虛,即做到“指實掌虛”,這樣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要達到這些要求并不容易,必須經過長期的培養并隨時提醒和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
(2)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字的間架結構及字的筆畫分布搭配的規律指導上。老師要指導學生按漢字的筆順口訣和書寫規則正確書寫漢字,同時能夠在田字格中合理安排漢字的間架結構,最終脫離田字格也能寫出正確、美觀的漢字。寫字筆順口訣:從上到下為主,從左到右為輔;上下左右俱全,根據層次分組;橫豎交叉先橫,撇捺交叉先撇;中間突出先中,右上有點后補;上包下時先外,下包上時先內;三框首橫末折,大口最后封底;漢字書寫基本規則:先撇后捺、先橫后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讓學生把這些口訣和規則實時運用在寫字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習慣。
(3)要上好書法課,幫助學生快速提升寫字水平。由于電腦的應用與普及,人們逐漸遠離書寫,學生對寫字、書法缺乏足夠的認識,漢字書寫水平整體下降。因此,上好小學生書法課是非常必要的。教學中,一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坐姿和站姿以及正確的執筆姿勢,注意執筆輕重的調控,力爭做到力注筆尖;二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讀帖和臨帖方法:“讀”,即對字進行觀察、揣摩。“讀”字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學生能對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觀察、分析、領會。可用“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去“讀”,首先對字要有一個總的印象,是長是扁,是大是小,然后由整體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結構,筆順筆畫的長短、粗細,乃至每個筆畫起、運、收筆的占格位置或角度;最后總起來重新發現字的突出特點或容易偏差的地方,真正做到目視、指劃、心記。
(4)要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鼓勵堅持。字無百日功,寫字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關鍵要持之以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寫字就不能堅持下去。
總之,良好的寫字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靠教師天天如一日地督促、指導學生,要靠家長長期的配合。貝多芬曾經說過:“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地滴墜。”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學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得一手好字。
注:本文系2016年度武威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立項課題,課題編號為:WW[2016]GH18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