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珍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第一小學校)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語文教師一般把精讀課文看作重中之重,從而忽視了略讀課文的教學。有的甚至誤認為略讀課文一般不作為考試內(nèi)容,不重要,所以課堂上只做簡單講解;還有的教師對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區(qū)別,一律由教師“包辦”。
精講細導(dǎo),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教得扎實。筆者認為:以上兩種教法都有些極端,壓抑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奴仆。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握這個度?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既做到激活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掘?qū)W生潛能,又能切實提高學生自學、自悟能力。
一、在平時的精讀課文教學中滲透讀書方法
常言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要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立竿見影的事,需要注重平時精讀課文教學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讀書方法。比如:
(1)借助字、詞典以及工具書讀懂文章。
(2)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3)抓重點詞句感悟文章的深層含義。
(4)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5)朗讀積累優(yōu)美詞句,提高鑒賞能力。
(6)概括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以及要表達的情感。
(7)邊讀邊做批注。
(8)遇到問題和同學討論交流。
學生掌握了這些讀書方法,學習語文就摸著了門道,為今后自學略讀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二、課前,憑借“閱讀提示”預(yù)習課文
略讀課文一般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再加上每課前都有閱讀提示,這些提示從激發(fā)閱讀興趣入手,一般提出1~2個問題,側(cè)重在理解內(nèi)容,提示閱讀方法或引導(dǎo)學生從閱讀中拓展開來。課前,讓學生把掌握的讀書方法用到閱讀實踐中,在“閱讀提示”的引領(lǐng)下,自學課文。學生把讀懂的收獲以及不懂的問題做好批注,以便課上分享交流。
三、課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點撥
師生換位,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學能力的舞臺。比如《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是一個學生回憶自己的老師,贊揚劉老師樂觀開朗,身殘志堅,對生活充滿強烈的愛與執(zhí)著追求的人生態(tài)度。這篇課文一課時完成,筆者就課前布置了預(yù)習任務(wù)。課上,筆者是求知欲強的“學習型老師”,是謙虛的傾聽者,是討論交流的主持者。
導(dǎo)語:同學們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答:主要記敘了腿有殘疾的劉老師課上笑談殘疾、轉(zhuǎn)身板書和學生放風箏這三件事,表現(xiàn)了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你們還讀懂得了什么?這個問題一拋出,學生紛紛舉手,匯報自己的收獲?!白髡甙讶宋锏膭幼髅鑼懙眉氈律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倍 琳f。筆者趁機問:“丁老師能把那些句子讀給我聽嗎?”平時學習成績差的丁×同學,一聽老師稱呼自己“丁老師”,小臉漲得通紅,大聲朗讀“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zhuǎn),便轉(zhuǎn)向黑板……”筆者接著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丁×爭著回答:“這樣寫更能體現(xiàn)劉老師的不容易。”筆者點頭,滿意地笑了。筆者接著又問:“誰還讀懂了什么?”同學們又紛紛舉手,滔滔不絕地匯報自己的收獲,一臉的成就感。
“文中的劉老師心靈手巧,他會做各式各樣的風箏,有‘屁簾兒、三五只黑燕組成的風箏、蜈蚣……”學生甲說。
“文中劉老師故意把風箏撒脫手,自己去追趕,臉上蕩著得意與滿足的稚氣,我從這句體會到腿有殘疾的劉老師那種純樸、對生活強烈的愛與追求。”學生乙說。
“我要像劉老師學習,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學生丙說。
“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通過列舉事例,生動描寫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突出人物品格的。這種方法,我們以后寫作文時,可以采用?!睂W生丁說。
……
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為了突破難點,升華情感,做到收放自如,當學生把主要知識點基本匯報完后,筆者抓主線,首先提問“你從中讀到一位怎樣的老師?”這個問題強調(diào)劉老師的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出示中心句“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粉筆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風箏”。因為這個句子學生理解有難度,而且體現(xiàn)劉老師放飛的不單單自己的風箏,放飛的更是一個個學生的理想,照應(yīng)課題。激情朗讀中心句,引導(dǎo)體會含義。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文章主題也逐步清晰。如此處理,精略得當,使文章的教學張弛有度,保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提高,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激情得以飛揚。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