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珍
(廣東省連平縣忠信鎮上坣小學)
摘 要: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是教育的靈魂。教育不可能脫離愛而單獨存在。有人說:“教育事業就是一種愛的奉獻。”教師應當將自己全部的心血投入教育事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關心、愛護,這是教師教育事業的根本。
關鍵詞:教師;愛;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話。我始終堅信教育不可能脫離愛而單獨存在。有人說:“教育事業就是一種愛的奉獻。”事實的確如此,教師應當將自己全部的心血投入教育事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關心、愛護,這是教師教育事業的根本。教師只有充分愛自己的學生,給予他們無限關懷,才能更加順利地教育他們,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愛是教師對學生最基本的態度,更是不斷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距離的有效“工具”,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先接受老師的愛。不僅如此,老師的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發展,使他們對學習生活熱情高漲,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的培養有一定幫助。
教師要學會用自己的愛去感動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愛中得到教育,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愛護與幫助。老師的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從而不斷促進學生成長,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時代在不斷發展,國家經濟的增長速度不斷加快,許多人都想去外面看看,所以便出現“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留守兒童”可分為兩類:一是單親家庭型,父母雙方有一個人外出;二是隔代監護型,父母直接將孩子交由祖父母照顧。在我們學校,我發現幾乎每個班里都有10多個學生是“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常年不在家,所以他們幾乎不能享受應有的父愛或母愛,導致他們的性格十分孤僻,甚至會出現偏激情緒,絕大多數留守兒童都不愛學習,身上也存在許多缺點。我深深地知道,對于每個“留守兒童”來說,給他們更多的愛與關懷才能幫助他們融化內心的“堅冰”,走進他們脆弱的心靈,只有“愛”才能填補他們內心的空虛。對孩子來說,常年見不到父母無疑是痛苦的,父母給他們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父母時常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才是幫助孩子改正各種毛病的“良方”。就因為如此,我要求他們養成經常給父母寫信的習慣,如實匯報自己在家中的生活情況以及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漸漸地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行為發生了改變,他們開始主動學習,積極改正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并且在成績上取得極大進步。看到他們的改變我十分欣慰,對他們點滴的進步,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讓這些大大小小的進步成為他們向父母炫耀的資本。除了加強與父母的溝通,我只要有時間就會與他們談心,這樣他們就能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同時我經常去“留守兒童”家里進行訪問,看看他們真實的生活環境,教育他們父母不在家時更應該幫父母照顧老人,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由于我給了“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最終使他們在師生之愛、家庭之愛中逐漸成長,我感到無比欣慰。
教師的“愛”能創造很多奇跡,所以老師要用心去對待學生,用心去培養學生,喚醒他們智慧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品德。教師要理解他們,用真心去換真心,采用觸及心靈的行為和話語去感動、啟示他們,用心去感悟他們,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教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尊重學生,以情育情,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真心,必然帶來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變化。2011至2012學年度我班有位后進生吳××,他無心學習,經常逃學,經常去街上電子游戲室。一開始我與他進行了交流,給他講道理,但是始終不見成效,后來有一次,我發現他上英語課時雙手捂著肚子,臉色蒼白,額頭直冒汗,顯然是病了。下課后,我馬上扶他去附近的衛生站,并喂他喝藥。待病情好轉后,我親自用摩托車送他回家,并囑咐其家長應讓他少食多餐,我還表揚他帶病上課,并希望他以后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從那以后,我發現他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他開始做作業了。我心中暗喜,于是我就趁熱打鐵,經常找他談心,使他明確了學習目的,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還有一次,我發現他的配套練習冊沒有交,后來得知是他不慎弄丟了。我費了幾番周折才給他又找了一本,他拿著配套練習冊激動地說:“老師,我會認真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期末考試時他英語考了83分的好成績。我想,是我用真誠的愛感化了他。
教育作為一門藝術,是一門愛的藝術。教育主要內容是愛。我知道人民教師職責不僅在于教育學生,更要用愛去親近學生,幫助他們成長與進步,用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教育永遠不可能脫離“愛”而單獨存在。一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參考文獻:
[1]何力群.利用教材資源,培養正確愛情觀[J].中學語文,2010(18).
[2]龍紅霞,張永.對夏丏尊愛的教育的反思[J].銅仁學院學報,2010(3).
[3]李錫林.在語文教學中強化愛的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34).
[4]陳艷華.論愛與愛的教育[J].山東教育科研,2001(5).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