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濤
摘要:使教學內容在向學生呈現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其情感來調節學生的學習認知,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的誘因。有目的,有意識的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把教材中傳遞出的情感和學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藝術
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不僅需要豐厚的知識,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恰當而又合理的使用語言,有助于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際關系。英語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新課標》中指出,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律,鞏固和擴大學生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基本技能和素質。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把對學生的情感轉化為滿足學生對學習合理需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以情治教、激發興趣
“情感教育”是“以情施教”,教師應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響學生,積極的在教學中自覺傳授知識技能,在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伴以積極的情感,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做適當的引導,在講授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用情感教學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課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處于快樂、飽滿、振奮的良好主導情緒狀態,以陶冶學生的相應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克服困難,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二、情感交融、培養能力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交往活動,教師應注重師生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圍繞著認知信息,傳遞師生間會出現的種種情感,教師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以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效果。師生間的情感會通過對其交往活動和關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終影響教學和教育的效果。如:小組討論交流,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情感交融的一種方法,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小組一般由4人組成,采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小組長們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師不能講解過多和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自己設問答疑。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想法引導,讓學生自己做出接近正確的答案。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達到相互學習,團結協助。然后進行組間交流,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課文中心和話題,突出關鍵問題,然后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這樣,不僅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盡情的交換各自的看法。情感交融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膽怯等不良心理品質,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三、情感陶冶、提高素質
情感陶冶是教師要在教學中操縱各種教學變量,使學生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使教學在學生中樂于接受、樂于學習的狀態中進行,也就是“樂學”。情感的陶冶,最能發揮其智能操作水平,當一個人處在快樂——興趣情緒狀態中時,學習效果最佳。因而快樂——興趣是個體進行智能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豐富知識的一代新人。
四、情感遷移、寓教于樂
情感潛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陶冶。使教學內容在向學生呈現的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其情感來調節學生的學習認知,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的誘因。有目的,有意識的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把教材中傳遞出的情感和學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教學中的遷移,是使教師個體情感對學生情感施加影響,使教師的形體語言和口頭語的表現對學生起著很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作者寫作時的情感,注意情感的遷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語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另外,教師從情感方面著眼對教學進行優化處理,使在對學生教學中的反映作出認知反饋的同時,還給予情感上的影響,以充分發揮教學在情感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僅讓成績好的學生有自信,成績不足的也有自信,“讓每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來走路?!闭n堂上教師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勵點,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等,甚至可以對平時較差的學生說:“You've done a good job?!边@種鼓勵的話語,加之教師溫和的眼神,會在學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時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相應難度的問題,盡量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特色評價,使學生了解區別于別人的特點和優點,產生一種真正被老師重視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學中我們還應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快樂,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和諧統一的現代教育。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教育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學,以情優教,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學生懷著快樂——興趣的情緒進行學習。使教學內容在學生中樂于接受,形成了學習的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和評價者。讓我們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為培養健全的人格、達到治學的最高境界,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