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志剛
年來,膠州市委、市政府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食品安全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廣,牽涉部門多,在目前監管體制下,如何做好這項工作仍然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膠州市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食品制假售假現象屢禁不止。膠州市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有的企業不重視質量管理,存在食品添加劑超限量等突出問題;有的企業主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不重視質量安全,在衛生條件改善方面資金投入較少,躲避或拒絕監督抽檢的現象時有發生。
食品流通環節不夠規范。目前,膠州市流動商販送貨越來越多,尤其是農村小賣部,經常都是批發流動攤販的食品,進貨質量難以保證。有的農村集貿市場肉類、熟食、糕點等食品露天經營,很難達到衛生標準。部分商店銷售“三無”產品、過期、變質、霉爛食品的現象比較嚴重,許多散裝食品超過保質期仍在出賣,嚴重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工作條件有待改善。由于膠州市級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正在組建中,還未形成檢測能力。相關監管部門的實驗室和檢驗儀器設備短缺,許多檢測工作無法開展,在執法監督中仍然只能憑肉眼看外觀推斷。在應急處理突發事件時,缺乏精確的快速檢測儀,取樣后還要送往第三方檢測單位檢測,如果不能及時準確地提供依據,延誤了對事件的控制和處置,工作將比較被動。
加強膠州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建議
要加強食品安全的源頭管理。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質量檢測工作,加快市級綜合檢測中心建設進程,抓緊形成檢測能力。嚴格把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原料質量關、食品添加劑關、生產環節關和出廠關,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在食品安全生產銷售的各個關口上做到職能互補,形成監管整體合力,推動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要加大對食品安全案件的查處力度。在規范食品安全的同時,要加大對生產和銷售不合格食品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不合格食品要實行強制退市銷毀。全面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加大對地下食品加工黑窩點的打擊力度,加大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群眾舉報的問題的處置力度。
要建立食品安全預防和應急機制。堅持群防群控,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應急預案,一旦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故發展,有效開展應急救援與善后處理及整改工作。
要改善食品安全工作的條件。抓好食品安全執法隊伍建設,加大食品安全的投入,改善食品安全執法的軟、硬件裝備,是提高執法效率、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礎。建議加大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財政投入,幫助食品安全執法隊伍添置必要的執法裝備和檢測設備。
利用大數據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強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統一追溯編碼,制定每件食品獨立的“身份證”。這樣,可幫助監管部門實現產品種養、生產、銷售、流通、公眾服務等環節的全程監管,也可把這些信息通過互聯網、終端查詢機、電話、短信等途徑實時呈現給消費者,理論上做到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全知曉。
(2)打造大數據“食品安全云”項目。把原先分散在政府部門、檢測機構、企業、公眾各個環節不相聯系的數據,通過政府引導推動,消除條塊分割,打通數據鏈,以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匯聚起來。同時,創新食品流通監管工作,引導食品經營者主動使用“食品安全云”平臺提供的數據接口,上傳食品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合格等證明文件以及進銷貨臺賬。這樣,食品監管部門不僅可以通過云端的食品生產企業的自檢報告數據和政府抽檢數據進行比對,還可以把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與誠信狀況鏈接起來,提高監管效率。消費者也可以進入“食品安全云”數據庫,獲取食品生產廠家以及食品主要成分等信息,購買到放心可靠的食品。
(3)用大數據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大數據管理可將各類海量數據聚合在一起,將離散的數據需求聚合成數據長尾,從而滿足傳統管理中難以實現的需求。運用大數據進行綜合應用和管理,可優化職能監管部門的資源配置,制定出較好的統籌與協調解決方案。在合理配置監管部門職能的同時,將極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節約成本,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