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友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困擾我們的是,戰略確定了,工作部署了,制度到位了,執行力缺失會導致一個詳密的戰略變為一紙空文。執行力黑洞會吞噬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戰略、制度、執行三要素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核心競爭力越強。所以,沒有執行力就沒有企業的競爭力,執行力提升是培育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下面筆者就如何提升企業執行力提出淺見。
執行力在企業中的作用
決定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首要問題是戰略,縱觀當前中國企業,無一不在屬于自己的藍圖上描繪著具有美好前景的企業戰略。其中的成功者讓我們津津樂道,如華為的集中化營銷戰略、騰訊的大平臺戰略等。當然,更多的企業則是把那張白紙涂抹得一塌糊涂,被無情地揉成一個紙團拋棄在市場競爭的字紙簍里。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天天在談論戰略,年年在制定規劃,有時候卻忽視了作為企業戰略的重中之重——執行力。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工作沒布置,而是沒有執行;有些工作也不是沒有執行,而是沒有執行到位。所以,在我們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執行力不強,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提升執行力。所以,如何通過不斷提升執行力,持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在困境中把握機遇,在艱難中探索發展,在競爭中爭取主動,實現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現代企業在實施管理職能過程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執行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企業核心競爭力由以下要素構成:一是企業的愿景、戰略、規劃、目標;二是與企業戰略目標相配套的制度保證體系;三是確保制度保證體系有效運轉實施的執行機制。歸納起來,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戰略、制度、執行三要素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核心競爭力越強,反之越弱。
由于行業差異和企業自身定位的選擇不同,一個企業對自身競爭核心的確定也會不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企業,要打造核心競爭力,都應該從核心競爭力三要素的匹配度來考量。可用以下公式來表述:
(戰略+制度)×執行力=核心競爭力
在這一公式里,戰略與制度受外因制約,執行力受內因驅動,核心競爭力就是外部和內部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顯而易見,一個企業的戰略確定了,與之相配套的制度體系建立了,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就全靠執行力了。
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們為三個要素各設定分值:戰略0~10分、制度0~10分、執行力(-10)~(+10)分;之所以執行力設定為負數,是因為在戰略和制度落地的過程中,組織內時常會出現部門內耗、責任心缺失等反向的、負面的力量。把相應分值代入上述公式,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就會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1.(5+5)×5=50;
2.(8+8)×(-5)=(-80)。
在第一個公式的計算結果里,戰略、制度、執行均為中等,得到了中等的核心競爭力。在第二個計算結果里,戰略、制度均為上乘,而執行力較差,最終得到了一個負數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那些死掉的企業殘骸上銘刻的秘密。
海信集團CEO周厚健說:“既然企業方向沒有偏離,那么企業再出現競爭力不足或者企業破產,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執行力差。”也就是說,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執行后才能夠顯示出其價值。而企業執行力差,將會直接導致在貫徹企業經營理念、實現經營目標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團隊的斗志,破壞了工作氛圍,喪失了企業根本競爭力,影響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和員工的切身利益。沒有執行,企業再美好的戰略都是空中樓閣;執行不到位,我們更看不到企業的發展與成長的持續性。
正如馬云所言:“寧要一流執行加二流策略,不要一流策略加二流執行。”于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判斷——執行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流程是執行力的關鍵
什么是執行力?筆者認為,執行力是指企業的各個管理層次、各個經營單位、各個崗位的員工貫徹執行經營者制定的戰略決策、方針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計劃和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能力。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是通過一系列的流程結合來實現的。
流程是企業日常運營的基礎。一個企業的執行力效率低下,首先應檢查:企業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簡捷和高效,能否有改進的地方,改進的可能性有多大。這一系列的流程主要包括三方面:人員流程、戰略流程、運營流程。這三大流程是執行力的重點和關鍵,執行力不足多數也是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執行力的三大流程是緊密相連的,三者之間互相結合、互相關聯、密不可分,而人員流程是執行力三大流程的核心。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目標無法實現多數跟員工存在很大的關系,可能是用錯人,與戰略和制度本身關系不大。戰略流程和運營流程靠人員流程支撐,同時,人員流程也與戰略、運營流程相匹配。一個有效的人員流程包括合理的崗位設置、人員的選拔與配置、人員激勵和人才儲備培養。
崗位設置要合理。必須根據企業制定好的戰略來設置合理的崗位,有了合理的崗位設置才能清楚企業應該選用什么樣的人來匹配這一個崗位,也才能根據這個崗位的要求對員工進行有效的績效評估。
人才選用要適用。必須與戰略目標和運營流程聯系起來,正確評估員工,為員工安置合適的工作崗位,量才適用是整個人員流程的關鍵。
激勵機制要到位。員工激勵是對企業執行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種方法,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積極對員工實行激勵,激發員工的熱情對執行力有一定的優勢。
人才儲備要與時俱進。保證人才的儲備在質量上和素質上都能配合企業在未來執行戰略目標時所需要,對人才的培養也必須符合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
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管理貫穿于人員流程的始終,人力資源部門不僅要做好人員的選拔、培訓與評估工作,也要建立激勵機制,不斷提升企業員工的執行力。
提升企業執行力的途徑
執行力是企業獲取結果的行動能力,對企業領導者來說主要表現在戰略決策能力,對部門和組織來說主要表現在組織管控能力,對員工個人來說主要表現在工作指標的實現能力。企業執行力的培育,要從提升領導者執行力、團隊執行力和員工個體執行力三個方面來提升。
提升領導者執行力
領導者是企業管理的組織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其執行力狀況直接影響到各項工作的實施、推進和完成度。領導者執行力,就是領導者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就是把握規律、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就是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狠抓落實、堅決完成任務的能力。提升領導者執行力主要方面:
強化執行觀念。觀念決定思想,思想支配行為,行為決定結果。觀念是行動的基礎,有好的觀念才會有好的執行。觀念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方法只能解決一招一式的具體問題,但是觀念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素質,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相同的客觀條件,由于人的觀念的差異,會有不同的主觀能動性、不同的行為方式。所以說領導干部要有效執行,要抓好執行,首先就得從轉變觀念入手,樹立強烈的執行觀念。
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提高學習力。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勝任領導工作的內在要求和必經之路。只有學習才是領導干部增長才干、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所以對領導干部來說,學習就是工作,就是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其次,要樹立創新思維。面對形勢、目標、任務的要求,領導者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敢于突破思維定式和傳統經驗的束縛,善于創新觀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三是塑造團隊精神。只有優秀的團隊,才有強大的執行力。也只有執行力得到不斷提升,才能培育出高績效團隊。四是發揮引導作用。應注意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身體力行。領導者能夠發揮較強的示范帶頭作用,才能增強團隊的執行力,否則整個組織就會軟弱渙散,執行力低下,貽誤工作,危害事業。
運用科學方法。做任何事情都有多種途徑和方法,關鍵看選擇。要達到事半功倍不妨在執行前考慮清楚,有沒有更多的方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執行的效果會大相徑庭。所以說,提高執行力,關鍵要得法。執行是方法的表現,方法是執行的載體和手段;執行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實現,方法只有通過執行才起作用。因此,加大執行力度,提高執行效果,必須熟練掌握科學的執行方法。
強化執行精神。唯有堅忍不拔,堅定信心,才能無往而不勝。大凡事業成功的領導者,都擁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而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又來自堅定的信心和必勝的信念。
提升團隊執行力
團隊執行力是指一個團隊把戰略決策持續轉化成結果的滿意度、精確度和速度,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表現出來的就是整個團隊的戰斗力、競爭力和凝聚力。可以這樣說,團隊執行力,往往是目標與結果之間“缺失的一環”;是企業沒有實現預定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領導層希望達到的目標和組織實現該目標的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它不是簡單的戰術,而是一套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采取行動的方式來實現目標的系統流程。在培育團隊執行力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確立目標。目標是指引企業前進的旗幟,是團隊發展的動力。樹立明確的、可實現的目標,可以得到團隊成員的認可,激發他們努力去實現目標。另外,目標還需要細化和量化,盡量做到可衡量。量化的目標,可以實現用數據說話,讓大家明確掌握工作的具體標準,促使大家重視執行的力度和完成的效果,提高整個團隊的執行力。
人盡其才。每個人的能力和興趣不是完全相同的,所適合的崗位和工作也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求團隊掌握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長,對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馬拉大車”,要做到“人盡其才”。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每個人的能力和興趣,發揮各自的特長,調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幫助員工實現價值。
加強溝通。通過溝通,可以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實現技能和能力的互補;可以統一思想,增進協作和配合;可以了解情況,反饋執行,有效地發揮團隊的作用,提升團隊執行力。
強調速度。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速度決定一切,快慢決定成敗。機會人人都能看見,反應的速度、執行的速度決定了能否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因此,執行,就是要堅定決心,毫不猶豫,快速行動。
形成激勵。實現目標,需要團隊建立完善的激勵體系,對員工進行及時的獎勵,促使員工為實現團隊的目標而努力拼搏。激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培訓激勵、職位晉升、情感激勵等。另外,科學的競爭,能挖掘員工的潛能,提高員工的能力,樹立雙贏思維,促進團隊成員的彼此促進,實現團隊與成員的共同發展。
培育文化。團隊文化,對團隊執行力的強弱有很大的影響。優秀的企業文化,能統一員工的思想,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實現團隊目標奠定基礎。
培育個人執行力
個人執行力取決于其本人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與習慣,是否熟練掌握管人與管事的相關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確的工作思路與方法,是否具有執行力的管理風格與性格特質等。管理的真諦不是束縛人,而是激勵組織中的每個人創造效益和價值,只有立足企業自身的實際,把執行力的價值體現在整個組織的每個鏈條中,執行才能體現效率,體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培養員工個人的執行力呢?
提高計劃能力。工作千頭萬緒,如何保證按時完成?這就要掌握工作的輕重緩急,要科學規劃,合理計劃,掌握關鍵。科學的計劃,明確各項工作的主次和時間限制,便于進行合理統籌,實現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計劃,保證員工明確工作的進度和標準,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和調整。
加強過程控制。對執行過程的檢查監督,既能促使員工從思想上給予重視,強調執行速度,又能促進團隊內部的交流和溝通,明確掌握工作進度和工作標準。控制的過程,既是抓落實、講考核的過程,又是增進溝通、統一思想的過程。
培養協調能力。個人的執行力,只有建立在團隊執行力的基礎上,才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員工重視協調,既能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員工的溝通能力,又能實現員工思想的統一,促進團隊成員間互相理解,緊密合作。通過實行捆綁式管理,培養每個人的團隊意識,以團隊為核心。
培養授權能力。授權,對領導者來說,是智力和能力的延伸,可以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對員工來說,是提高責任感、實現價值的有效方式。因此,執行力強的團隊,都擅長授權,善于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培養判斷能力。人不僅要看到眼前,還要看到未來,要看到隱藏的問題和機會。人要有預見性,才能看到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才能看到隱憂和危機,才能夠未雨綢繆,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化解危機。
培養創新能力。唯有創新,才能生存。許多老字號的消亡,正是一味地保守,缺乏創新,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于是便落伍被淘汰了。因此,要敢于創新,要努力創新。
結 語
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改進與提升始終貫穿于企業的戰略、制度與執行之中,隨著客觀環境和形勢的發展,今天的成功經驗有可能演變成明天阻礙企業發展的核心障礙,甚至成為被淘汰的關鍵因素。所以,執行力的提升必須是動態的、持續的。在謀求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波峰浪谷,榮辱興衰,都是自然法則。每個企業特別是企業領導者要時刻警醒自己,我們正處在什么階段,當前企業戰略、制度與執行是否匹配,特別要解決好執行什么、為什么執行、如何去執行以及用什么來保障執行等一系列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企業執行力。
(作者系廣西大唐電力檢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