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祥
堂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就餐場所,不僅是保障學生飲食健康的關鍵,而且是學校校園文化、師生素養的重要體現。雖然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對后勤服務意識和食堂管理的不斷重視,高職院校食堂的飯菜質量、食品衛生、食品價格、食堂就餐文化等方面不斷提高,但是由于食堂單位或個人的經營思想的偏差和落后,致使高職院校食堂管理仍存著眾多問題。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學校食堂管理經驗,就目前高職院校食堂所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規范和提升食堂管理質量提出合理的觀點和看法。
高職院校食堂管理的重要性
學校食堂作為給學生提供生活服務的地方,在實現服務功能的同時,必須發揮出育人的作用,實現學校的整體育人目標。因此,我們必須以教育的視野和胸懷,辦學校食堂、管理學生食堂,必須淡化經濟效益,強化服務功能,讓食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殿堂,突出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食堂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食堂管理社會化與學校食堂性質的矛盾。高職院校本身屬于事業單位,其本身的辦學、教育具有公益性的性質。而隨著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的趨勢,高職院校食堂企業化也是大勢所趨。但是高職院校食堂所面向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其經濟能力、消費水平有限。但是食堂食品價格的市場化造成了食品質量、食品價格以及學生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并且食堂管理社會化與學校食堂性質的矛盾,所造成的市場價格機制與學生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學校不穩定的因素,是高職院校快速、和諧發展的重大隱患。
食堂管理和監督機制不健全。高職院校食堂在改革和社會化的進程中,特別是高職院校食堂對外承包經營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或者監督弱化,致使食堂的經營者缺乏足夠的約束,采購、制作和銷售各個環節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容易滋生腐敗和食品安全危險。因此完善食堂管理機制、食品衛生安全監管機制,促使食堂管理中的權責分明,是目前高職院校食堂管理的重點。
食堂員工流動性大,素質不高。隨著招工難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食堂壟斷性質導致了食堂經營者不注重自身素質及員工素質的提升,很多食堂的員工幾乎不進行什么正規培訓,從而導致服務質量低下,消費者的滿意度很低。食堂員工素質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食品質量、食品衛生安全和餐飲服務質量也大為折扣的后果。
高職院校食堂管理的優化策略
食堂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信息時代下的高職院校食堂管理,應該引入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提高食堂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如通過對于數據分析,掌握師生用餐的時間、用餐人數、偏愛菜品等。這不僅為師生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提高食堂服務的質量、節約食堂資源。并且這也間接降低了食堂運營成本,降低了食品價格,使得為師生提供物美價廉的食物成為可能。
健全食堂監管體制。在食堂運營和管理中,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餐飲業衛生管理方法》、《產品質量法》等相關規定,確保食堂的加工設備、環境衛生、就餐環境等符合要求。另外要完善食堂衛生安全管理和監督機制,明確食堂工作人員的責任。在食堂管理中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或者監管人員,對于食堂日常的食材購買、食材儲存、食品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管理。
加強高校飲食服務隊伍的建設與管理。針對食堂從業員流動性大、素質不高的現象,應當加強高校飲食服務隊伍的建設與管理。一方面建立完善、合理的飲食服務隊伍培訓制度,對于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堂管理知識進行系統培訓,食品衛生和安全培訓,食堂服務意識培訓等,提升食堂工作人員的素質。
食堂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點,并且隨著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師生飲食主要場所的食堂在高職院校中也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堂管理機制,提高食堂服務意識和水平,確保食品衛生安全,給全校師生提供一個文明、干凈、有序、放心的就餐環境,是未來高職院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