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濤++張俊艷++唐誠++周建軍
國作為傳統的豆制品消費國,大豆貿易穩定對農產品市場有著重要的基石作用,2017年指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對于大豆行業明確提出了:建立國產大豆優勢生產保護區,優化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重點補主產區的政策建議。本文通過探究我國大豆貿易的新現狀,對我國大豆貿易發展提出一定的建議。
我國大豆貿易現狀
大豆進口額逐年攀升,自給率不斷下降。伴隨經濟和生活水平的發展,大豆作為壓榨油的主要原材料,其社會需求量不斷上升,但大豆供給未有較大提升,造成國內供需差額不斷增大。從圖1可以看到在2015年,供需差額攀升至8155萬噸,是國內生產量的6.9倍。我國依賴進口大豆情況日趨嚴重,自2000年大豆進口量突破1000萬噸,此后大豆進口急劇增長。我國大豆自給率由1996年的93.47%降低為2015年的12.59%。對我國大豆市場造成不小沖擊。
大豆產業并非“岌岌可?!?。以往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大豆產業已處于危局,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從大豆加工來看,國內已形成了國有、民營、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從大豆種植來看,目前中國農業環境容量與農產品供給的矛盾日益凸顯,發現中國如果不進口主要農產品,就需要增加25%~30%的種植面積才能保障農產品供給。
我國大豆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國產大豆未形成優勢生產區和價格顯性。進口轉基因大豆雖因其含油高、價格低的特點廣泛用于油類壓榨行業。而我國非轉大豆具有營養價值豐富等特點??蓮V泛用于高蛋白食品。其次,大豆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還未完善,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大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大豆進口定價權缺失。自1996年起,我國大豆進口增長時國際價格也隨之上漲,且大豆進口價格與國際市場上大豆價格也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些使得我國在國際大豆貿易上異常被動。大豆進口定價權缺失的成因比較復雜,其中國際糧商的壟斷行為是公認的主要因素,其次我國期貨市場的不健全,行業協會的作用不彰顯等也被認為是定價權缺失的原因。
對大豆貿易的看法和建議
針對大豆行業的新現狀,首要問題是怎樣保護國產非轉大豆和規避大豆進口價格波動風險?其次在于平衡國內大豆的產需雙方矛盾。無論政策是傾向大豆種植戶還是大豆消費者,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國大豆行業的發展。因此針對這種兩難境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提升國產大豆品牌價值,優化大豆產業布局?;谝陨险撌?,振興大豆產業不能籠統的將進口轉基因和國產非轉大豆歸屬同一市場。而應當提高非轉大豆的品牌價值和產業化進程,形成優勢生產區。推動國內大豆產業走非轉高蛋白大豆的錯位發展道路。
革新大豆補貼政策,靈活運用多元化補貼方式。國產大豆由于種植技術和機械現代化落后的問題,成本相對于進口大豆較高。而進口大豆由于巨額財政補貼,往往可以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向中國傾銷。以往的補貼政策由于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對大豆市場造成扭曲,甚至發生價格倒掛現象,因此我們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政策,采用多元化的補貼方式如: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反周期補貼政策等代替以往的初級補貼政策。
加強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合作、合理運用期貨產品。通過加快建設本國糧商企業和大豆行業協會,建立聯合采購機制,參與國際農產品交易,進一步掌握進口大豆定價權和國際糧商談判定價的話語權。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大豆壓榨業也可以通過合理運用現代金融期貨交易方式,如套期保值、買入期權等來規避大豆貿易中現貨交易面臨的價格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