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我國食品檢測中的弊端
檢驗方式簡單。當前,我國關于食品監測的投入較少,當前還不具備完善的食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要想實現有效監管則需監管食品生產的全過程,但在實際檢測過程中,當前還主要以突擊檢測、運動檢測、傳統做法為主,這些檢測手段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監管工作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得不到人們的認可,還有一定數量的有害食品依然擺上人們餐桌。當前食品檢測費用通常需要食品生產者與銷售者負責,無形當中提高了這些人員的生產成本,這是一種不合理的做法,會引起食品企業抵觸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現象。
不能有效監督。當前我國食品檢測監督環節存在諸多漏洞,形式化現象嚴重,在食品監管過程中不關注食品的生產過程,而將重點放在食品的出廠檢測部分。食品監管不能涉及全部生產者,主要針對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不能全面監管小型企業與家庭作坊。當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還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如關于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就不能正常進行,導致食品安全檢測不能正常進行,我國食品檢測體系不完善。
不能統一認定。我國很多地區在食品檢測結果的認定方面存在著重復操作現象,不但要求不同部門直接認定而且也要求各級地方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認定,導致食品檢測工作不斷提高認定成本,引起人們的較多不滿,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從業人員技能不達標、不能進行全面認定等。
完善我國食品檢測體系的策略
制訂完善的檢測標準。我國要結合實際情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及時引進世界先進檢測技術,積極開發我國食品檢測新方法新技術,制訂新標準。積極探索關于各種污染物、農藥、毒素、化工品等病原體的檢測技術。盡快研制出新型檢測設備,應用世界先進檢測技術。
建立完善的檢測機構。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多種檢驗檢測機構的出現,吸引民間中介資本參與檢測檢驗工作,利用網絡建設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的發展,逐步形成完善的檢測體系,同時對食品質量檢測進行全面監督,發揮民間中介檢測機構的作用,不但可以推動政府食品監督部門技術的進步,而且也可以推動食品生產企業技術發展,還可以面向廣大消費者提供食品檢測服務,實行全民監督。利用建立這種主要依靠政府檢測、間接利用民間中介機構檢測的食品監督體系,可以推動我國食品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及時發布檢測信息。食品檢測部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講求合作,防止出現重復檢測現象,可以節約檢測資金。當地政府食品檢測部門要及時審核其他食品檢測部門的資格,利用網絡為公眾提供食品檢測信息查詢服務,有利于各級檢測部門及時掌握相關信息。政府部門還需設置專業機構嚴格管理食品檢測數據庫,使呈現給民眾的食品信息真實可靠,一旦出現不合格的食品檢測機構則需迅速上報國家部門并及時公開。
保證農產品安全。食品生產銷售的全部環節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當屬農業生產,如果農產品出現問題則會導致后面所有環節都會出現問題,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職能,及時檢測當地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產品,實行全國統一的食品檢驗標準。再有,對工作人員需要實行注冊管理制度,利用專業培訓與外出學習等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才能真正提高食品檢測水平。
政府要嚴格監管。政府部門可以利用評價食品生產企業信用等級的做法,督促食品生產企業規范生產、嚴格約束自身生產行為,一旦發現信用不合格企業要大力懲處其違法行為,對誠信經營的食品企業要給予必要的物質獎勵與政策優惠。政府部門還需在研究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
總之,只有具備完善的食品檢測體系,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針對我國食品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借鑒國際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及時制訂針對性解決策略,才能保證我國食品檢測體系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