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強


【摘要】 目的:探討血清PCT、hs-CRP檢測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預后的評價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急性組)及慢阻肺穩定期60例患者(穩定組)為研究對象,將感染且加重患者作為感染組,其他原因而加重者作為非常感染組,測定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結果:急性組血清PCT、hs-CRP水平明顯高于穩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顯高于穩定期患者,因感染因素而加重者血清PCT、hs-CRP水平更高,檢測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有助于判定慢阻肺疾病加重原因。
【關鍵詞】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血清hs-CRP; 血清PCT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4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為慢阻肺,是臨床上極為常見的肺部疾病,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等特點,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常伴隨有全身炎癥反應,致使呼吸衰竭,進而導致體內缺氧及高碳酸血癥,最終造成肺、肝、心等重要器官功能紊亂或者喪失[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檢測患者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現象,但該方法較為滯后,易引發抗生素濫用現象。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是一種能夠預防及治療的疾病,因此,目前重點是找尋一種更為靈敏高效的檢測方法,幫助患者及早就診及預防[2]。本次試驗通過對慢阻肺緩解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hs-CRP進行對比分析,觀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的變化情況,并探討其意義,詳情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急性組)及穩定期60例(穩定組),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其中急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3~74歲,平均(55.3±10.4)歲;病程5~28年,平均(20.2±7.3)年。穩定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44~75歲,平均(56.5±11.5)歲;病程5~29年,平均(21.0±7.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病程、性別、年齡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據診斷標準,41例感染且加重,作為感染組,19例因其他原因而加重,作為非感染組。其中感染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3~73歲,平均(54.8±10.1)歲;非感染組男10例,女9例,年齡44~74歲,平均(55.1±1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近2周內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療,未合并其他呼吸系統之外部位細菌感染,無外傷手術史,排除合并肺結核或肺癌、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肺部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采集標本 患者入院后,抽取5 ml靜脈血,將其放置在真空無菌試管中,當血液凝固后進行3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血清分離后即刻進行檢測。
1.2.2 檢測方法 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PCT,選取PCT測定試劑盒(深圳市生產)測定,PCT檢測儀是LUMINO分析儀,參考值范圍在0~0.05 ng/ml。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使用配套試劑及OlympusAU2700全自動生化儀,參考值范圍在0~3 mg/L。
1.3 判定標準
陽性判定標準:(1)細菌感染陽性診斷閾值標準為:血清PCT>0.5 ng/ml;(2)急性細菌感染陽性診斷閾值:血清hs-CRP>5 mg/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急性組及穩定組血清PCT、hs-CRP水平對比
急性組血清PCT、hs-CRP水平明顯高于穩定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非感染及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的比較
感染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發,多數是由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其中主要以細菌感染為主,病情加重原因尚未明確,患者持續惡化,短期內咳痰、咳嗽、喘息加重,氣短加重,痰量顯著增加,呈現黏膿性或者膿性,伴隨炎癥癥狀,致使肺功能惡化,會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3]。細菌感染導致的慢阻肺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快速緩解臨床癥狀,急性加重患者病程明顯縮短,下次的急性加重時間明顯延緩[4]。血清PCT、hs-CRP指標可作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細菌感染早期診斷指標,可通過觀察該指標水平的變化,及時發覺細菌感染癥狀,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治療,緩解痛苦,縮短病程,降低死亡率[5]。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見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呼吸道感染,約有78%患者有明確的細菌或者病毒感染依據。吸入過敏原、心律不齊、充血性心力衰竭、空氣污染、吸煙等因素均會導致慢阻肺疾病。目前急性加重期慢阻肺采用抗生素治療指征是:(1)痰液變膿性、痰量增加、呼吸困難加重;(2)痰液明顯變膿,且痰量顯著增加或呼吸困難明顯加劇出現一種;(3)急性加重轉變為危急,患者需行機械通氣治療[6]。一旦患者出現以上三種癥狀之一,表明其病情已顯著加重,應尋求更為可靠的檢測指標。
PCT是降鈣素前體分子,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群血清PCT水平含量較低,但機體被細菌及炎癥因子感染狀況下,血清PCT水平會快速上升,當機體被病毒感染時,血清PCT水平不會出現顯著上升現象[7]。因此,血清PCT能夠作為判定機體下呼吸道是否出現細菌感染的重要標記,與此同時,還能指導臨床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此外,有研究證實,機體血清PCT水平與患者病情有著密切聯系,PCT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急性組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穩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hs-CRP主要由機體肝細胞分泌及合成,是一種敏感性高及特異性弱的急性蛋白。有研究表明,機體受急性細菌感染及出現組織損傷時,患者機體hs-CRP水平會顯著升高,hs-CRP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8]。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急性組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穩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感染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見,患者血清hs-CRP水平能夠反映病情變化,可指導急性加重期的治療及診斷,對hs-CRP水平實行動態監測,有助于協助抗感染治療。
綜上所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機體內PCT、hs-CRP顯著升高,經解痙平喘、抗感染等合理治療后,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因此,血清PCT、hs-CRP檢測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感染診斷及治療具有輔助意義。
參考文獻
[1]左聲勇.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40例用藥效果初評[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9):133-134.
[2]謝桂容.血清PCT和hs-CRP檢測在AECOPD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河北醫學,2015,21(6):923-925.
[3]李霞,王琪,馬蕾.聯合檢測血清PCT、hs-CRP和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4):178-179.
[4]徐智華.聯合檢測PCT、CRP和ESR在急性加重期COPD診斷和療效評價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5):169-170.
[5]王媛,張華麗,張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AA、PCT、hs-CRP水平變化及意義[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5):616-617,637.
[6]雷學維.CD64、PCT、hs-CRP聯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4):29-31.
[7]董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hs-CRP、PCT和BNP水平的變化及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6,37(9):599-601.
[8]李俊,陳弘群,蔣世峰,等.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AECOPD的作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8):1368-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