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航空食品企業無論實在人工成本方面,還是在原料成本上,均呈逐漸上漲趨勢,面對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企業難以利用提價方式將之抵消,至此,航空食品企業在總體利潤上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向。另外,近年來所出現的諸如“地溝油”、“瘦肉精”等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對餐食衛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至此,本文從航空食品企業的管理、生產環節等方面出發,探討能夠使其標準化的建設策略。
管理的標準化建設
管理實現標準化,往往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生產,若無運轉有序、科學且嚴格的標準化管理,即便航空食品規模越大,發展的越快,也會遭遇更多的實際困難。首先,在開展標準化管理時,需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嚴格要求員工遵守標準,明晰標準。要讓標準化管理當中的各個環節、步驟均能夠有章可循,各項決策均能夠有法可依,各項考核均尤其基礎依據,各項工作均尤其執行標準,切實做到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與標準化,要盡可能的將人為因素予以淡化,削弱或避免企業領導的非公指示凌駕于合理標準之上。其次,構建完備、健全的標準化體系與組織機構。組建分工明確、責任到位、體系完備的標準化管理工作小組,囊括執行層、管理層與決策層,提出相符于企業發展規劃及未來愿景的標準化任務,制定出與企業現實情況相符的標準化管理制度,構建更為完備、系統的企業管理增強機制,努力打造高素質、高水平且專兼職結合的標準化管理工作隊伍,負責企業各項標準化管理內容、任務的推行與監督工作。最后,強化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工作,提升工作人員的標準化素質。對于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小組而言,需依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開展合理性的學習培訓計劃,面向全體企業員工,大力培訓與標準化相關的各類內容。通過各項學習與培訓工作的積極開展,提升全體員工的素質素養,轉變以往落伍觀念,調動貫徹執行標準化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其標準化意識與觀念,將標準化所營造出的綜合效應充分發揮出來。
生產環節的標準化建設
在食品原料實際采購過程中,需制定統一且符合自身實際的采購標準。航空食品企業在挑選供應商時,需選擇那些與標準相符的,可與其構建長期性的合作關系,制定全面、完備符合未來發展走向的食品質量量化標準,形成企業自身的檢查體系與質量監督機制,保障擁有較為穩定的食品原料來源,獲取可靠、可信的食品質量。在實際生產中,大力推行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對于航空食品企業而言,需分別針對各工種崗位,均制定與之相符且可行、科學的動作標準與操作程序,對于那些關鍵步驟,需盡可能做到數字化,讓員工對此熟練掌握,且嚴格、長久執行,培養一種正確性、習慣化的操作方法,對于那些違章作業習慣,要及時糾正與規避。將“四個規范”切實推行到生產現場,其一,對于各班組的臺賬與記錄工作,要做到規劃化。對于生產現場的臺賬記錄工作,需使之規范化,規范填寫與儲存,所用記錄表格要統一。其二,完善與規范各類圖表。制作工藝流程圖、作業標準、管理標準、警示牌、安全標志及作業指導書等,另將其懸掛在各部門作業現場的醒目位置。其三,規范現場管理工作。生產過程中,要積極的教育員工做好五方面的工作,即素養、清潔、清掃、整頓及整理。大力培養員工的標準化操作觀念與意識,使之成為習慣,從而在行動上依據規定、規范來完成。其四,規范員工行為。引導員工干標準活、上標準崗,提升其處理事故的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建設
開展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建設,需以整體服務為著眼點,運用系統、綜合的方法,對服務體系架構當中的合作方式及分工形式進行合規性改善,優化服務流程,進而使整個服務效率得以提升,保障服務質量。在設計服務流程標準時,需始終秉持服務顧客、為其提供便利為原則。服務工作的開展,通常是消費與生產同步來完成的,此種同步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比較高的顧客參與度,對于顧客滿意度及服務的質量而言,往往對“接觸瞬間”具有較大的依賴度,對于此些“接觸瞬間”,如若能從中將標準化部分提煉出來,這對于企業來講,除了是一大挑戰之外,還是形成服務體系的亮點所在。對于“接觸點”服務的相應標準化,通常以服務的細節為主要體現形式。如若所提供的服務周到、細致,且將其向餐譜的友好設計進行轉化,在餐食上做到物美價廉,用料上做到厚道、扎實,此種顧客需要的各環節均有標準化服務的身影,那么這將為后續的定制化服務奠定堅實基礎。另外,在服務中,航空食品企業需向顧客傳遞一些專業知識,比如獨特的制作工藝、悠久的飲食文化及餐食所具有的豐富營養成分等。不僅能夠較好的對企業產品進行宣傳,而且還有助于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獲取良好顧客印象與感受。
綜上,對于航空食品企業而言,只有在管理、生產環節即服務體系等方面下功夫,加大改善、整治力度,方能更好的提升企業內外在品質,獲取更佳的市場生存力,有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
張磊(1986-),男,江蘇泰興人,本科,通標標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審核員,研究方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