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秀玉


【摘要】 目的:探究患抑郁癥的更年期女性采用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處于更年期患抑郁癥的女性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7例,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抑郁及焦慮的好轉情況,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試驗組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滿意率(91.8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64.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處于更年期患抑郁癥的女性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明顯好轉,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女性; 更年期; 焦慮; 抑郁; 護理干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78-03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MPS)指的是處于圍絕經期女性由于體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波動或減少)導致的一組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癥候群,神經心理癥狀一般以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1]。一般發生在45~55歲,此時女性的生理功能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及年齡的增長有不斷衰退的跡象,其中抑郁癥是該時期女性常見的伴發疾病,屬于情緒障礙綜合征的一種,具有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的特點,表現為睡眠質量差、食欲不佳、運動遲緩、悲觀甚至自殺傾向等,嚴重危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有效護理措施以緩解患者的抑郁情況對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本次研究探討了護理干預對于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處于更年期患抑郁癥的女性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并且均處于圍絕經期,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7例,試驗組年齡46~55歲,平均(50.5±2.7)歲;對照組年齡47~54歲,平均(50.5±2.4)歲,排除標準:(1)排除年齡不足45歲的患者。(2)排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排除肝、腎等功能不全的患者。(4)排除凝血障礙的患者。(5)排除抑郁癥以外合并其他嚴重心理疾病導致認知功能障礙或無法正常交流溝通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同種抗抑郁治療模式(同種藥物及同樣的心理輔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其中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如下。
其一,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陪伴處于更年期患抑郁癥女性患者的技巧,可采用陪伴以及傾聽等方式表達對患者的關心[3]。可鼓勵患者宣泄自我情緒或采用對信任的人傾訴心中苦悶的方式,護理人員可為患者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告知患者更年期屬于女性正常的生理階段,由于激素水平等的改變,有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不適反應,屬于正常的現象,其中抑郁也是比較常見的合并心理癥狀,只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患者均能有所緩解,但患者還需配合醫護人員,以便盡早康復[4]。護理人員每日需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每日與患者的交流,逐漸打開患者心扉,使患者逐漸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其二,態度真誠,循序漸進。由于抑郁癥患者心理一般比較敏感,易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產生懷疑,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多傾聽、多鼓勵、多解釋、多疏導,以保證與患者溝通的有效性[5]。通過對患者生活、健康、心理等多方面信息的總結,為患者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
其三,緩解壓力指導。護理人員可采用指導患者注意力轉移方式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其中比較常見的減壓方式包括:聽音樂、看視頻、看小品相聲、看報紙等。
其四,家庭的支持。護理人員需做好與患者家人尤其是患者丈夫的溝通工作,解釋患者正處于更年期,家人應對患者支持理解,經常安慰患者,關心體貼患者,避免給予患者過多刺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使患者感受到家人對其關愛,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及護理,爭取早日康復。
1.3 評價標準
經過護理前后,采用SAS及SDS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通過SAS及SDS的評分情況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好轉情況。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研,滿分100分,隨著分數的增加,患者滿意程度增加,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太滿意(0~59分)三個滿意度等級[6],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試驗組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滿意率(91.8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64.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各類精神障礙類疾病中,抑郁癥屬于最為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及自殺率高的特點[7-8]。近年來,我國更年期女性患抑郁癥的患者逐年增多,由于該時期女性內分泌調節機制的變化,導致了女性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加之年齡增加造成機體功能衰退等及社會、家庭、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患者極易并發抑郁癥等情感性疾病[9]。患者除了常見的更年期癥狀如月經不調或閉經、忽冷忽熱、潮熱汗出、心煩頭暈、失眠健忘等癥狀外還伴有悲傷、哭泣、抑郁、自殺傾向等抑郁癥癥狀[10]。患者不良情緒明顯,極易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給患者的家庭矛盾產生留下了隱患。臨床實踐治療過程中發現,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更年期抑郁癥的效果不佳,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此類患者時,需綜合考慮患者的多方面因素,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本次研究中,對試驗組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減少,且減少幅度高于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此外采用護理干預的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也高于對照組,本次研究的結論與李小艷等[8]在圍絕經期女性產生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分析中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1]。說明護理人員通過陪伴、溝通、緩解壓力指導、與患者家屬溝通等多方面的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有效緩解了更年期女性抑郁情況,提高了護理滿意度,護理干預屬于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
綜上所述,對于處于更年期患抑郁癥的女性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明顯好轉,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芹.中醫“治未病”綜合干預對女性更年期抑郁癥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7):677-678.
[2]白鳳波.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臨床護理[EB/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197-4198.
[3]謝柏嵐.應用護理程序開展高校女教工更年期綜合征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3,11(36):3451.
[4]丁紹煥.更年安怡方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初步探討[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203.
[5] Chen Lan.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nopause[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2016,29(11):1687-1688.
[6]欒淑新.抑郁狀態下精神病人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3):196-197.
[7] 王淑霞,鄭睿敏,吳久玲,等.正念訓練改善更年期婦女幸福感及抑郁癥狀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醫刊,2015,65(6):33-36.
[8]李小艷,馬建芳,李淑杏,等.圍絕經期女性產生抑郁情緒的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中醫,2013,35(1):146-147.
[9]諶香蘭.心理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婦女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1687-1688.
[10]鄧繼偉.鹽酸曲唑酮聯合有氧運動治療女性更年期抑郁癥的療效分析[EB/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2):60-61.
[11]孫艷,馬密.帕羅西汀治療女性更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研究[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5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