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革
摘要:互聯網農業是當今發展的趨勢。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現代互聯網農業,通過互聯網銷售帶動和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可以有效緩解農業產品流通難,銷路單一,品牌效應低等問題,也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對策是建立農業APP平臺將農產品互聯網銷售與農莊采摘相結合;完善區域運輸形成品牌化,透明化。
關鍵詞: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農產品流通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現代農業,做強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互聯網農業是近年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引起黨和國家高度重視,2015年和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提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此,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是黑龍江省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
一、黑龍江省農產品流通的重要課題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隨著產業融合、創業平臺的推進,農產品流通銷售亟需尋求多元化的建設。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擴展銷售渠道尤為重要。而當前傳統農業銷售渠道已經很難滿足日益發展的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流通亟需完善,以解決過度依賴傳統農業銷售方式,使得農業流通得到快速發展。
APP是當今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渠道。農業APP是農產品銷售的趨勢,但現今的農業APP知名度低,品種不完善,消費者無法在農業APP上進行滿意的消費,APP沒有形成規模化,競爭力低下。而運輸是互聯網銷售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黑龍江省農業物流環節發展緩慢,專業物流企業和人才欠缺,現有農業互聯網的運輸并沒有進行區域的劃分,沒有形成運輸體系,產品到消費者手中損壞變質,或者在包裝中加入藥物延緩保質期而損害產品的品質,不利于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而且農業互聯網銷售還存在著運輸損壞的風險,使農產品在互聯網的流通中的難度加大。
二、黑龍江互聯網農業發展的趨勢與優勢
當今時代互聯網發展迅速,人們在互聯網上的需求越來越多,互聯網帶給農業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農業互聯網以從第一環節銷售為優勢,價格低于市場價,質量得以保障,從而快速發展。
黑龍江省農產品網絡營銷各大平臺發展正處于成長發展階段,各主要電商平臺間的競爭也較為激烈。其主要的營銷模式是以“產地+平臺+消費者”的方式實現,主要由核心農產品的源產地,尤其是以農村合作社組織與農業電商平臺間的合作,農民可以直接將農產品經由電商平臺直接銷售給特定的消費者,省去了中間的批發、零售等環節,最終減少了農產品的市場交易成本,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讓價給消費者,使得消費者能獲得“物美價廉”的產品。而國家對互聯網農業的政策,也是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必要保障。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加快清除農產品市場壁壘。“互聯網+”是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互聯網帶動了運輸產業,和新興市場的發展。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網絡的普及和成熟,電子安全交易協議的制定,政府的推動和支持輔助了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越來越豐富化,B2B,B2C模式也逐漸發展,C2B模式是傳統的B2C模式的延伸與擴展,即為消費者個人定制模式。它是以消費者的主要需求為導向,強化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最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要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消費者對產品價值認知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要求精神消費,綠色旅游,生活娛樂,這也帶動了很多新型產業的發展,農業也催生了很多新型產業。人們越來越要求安全綠色產品,而農村采摘業的發展滿足了消費者的要求,人們以去農莊采摘當成農莊旅游娛樂。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銷售已經形成趨勢,農產品互聯網銷售已經必不可少,人們更熱衷于不出門就可以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從而促進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農業互聯網銷售直接從農民農莊手中進行購買,價格低于市場價格,送貨上門,品質不滿意可進行退貨,從而使互聯網農業得以有很大的競爭力。目前,將農業和旅游相結合,利用農莊天然旅游業的優勢,在果物,農物生長成熟期間,邀游客前來進行觀光和采摘,既可以合理利用旅游資源,又可以擴大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知名度,有效地解決囤貨的危機,并可以在原產地以價格區分產品質量,從而帶動了旅游業、農業、綠色產業、運輸業的發展。黑龍江省農莊遍布各個地區,可以很全面地服務消費者,使消費者可以選擇合適距離的農莊進行旅游采摘。
三、黑龍江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對策
(一)建立農業APP平臺將農產品互聯網銷售與農莊采摘相結合
農產品開展深度營銷,建立本地化產銷平臺將成為農產品渠道建設的關鍵。一方面,農產品網絡化營銷更傾向于實現農產品的自營模式,隨著各主要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普及化,通過線上營銷與線下體驗方式相結合,直接為特定的目標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建立農業APP,將APP的產品進行區域劃分,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APP提供適合運輸并可保障產品質量,并進行品牌性的區分。
另外,農產品在生長和成熟期,可以作為很好的旅游項目,吸引游客來觀光采摘,并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用,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也豐富了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消費者可以在APP上找到各個農莊采摘的信息,選擇自己合適的距離可以報名進行農莊采摘,并可以在采摘之后,在網上進行購買,消費者可以在APP上找到該家的銷售信息,進行網上購買,解決了產品質量不放心的問題,運輸遠近品質不保的問題,和農莊綠色旅游農業旅游資源浪費的問題,也提高了農莊、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化。
(二)完善區域運輸形成品牌化、透明化
現有互聯網農業銷售,來自全國各地,銷售也可達全國各地,但是距離和運輸的時間,很難保障農產品的質量,也很難保證以最快的速度到達,而且沒有完善的區域劃分和運輸。而完善的互聯網農業發展,一定以區域劃分定位,提供適合運輸的農產品,形成自己的運輸體系,提高運輸效率,以保證以最快速度到達消費者的手中,才可以占有一定的市場率。
農民生產銷售農產品處于生產鏈的最低端,很難達到高利潤,也很難在第一環節,根據產品質量的不同而獲得可區分的利潤,人們對農產品的認知較少,很難通過一些信息抉擇農產品。而對農產品認知的缺乏,也使消費者很難區分農產品的質量,將農產品品牌化業已成為勢在必行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農產品難賣現象突出,增產不增收是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目前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為此,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走品牌農業之路,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根本途徑,也有利于幫助人們更好地選擇農產品。
透明化的過程加快了綠色食品的發展,農莊可以在互聯網上時時更新產品的照片和視頻,使消費者可以時時關注產品的生長,從而提高產品質量的信任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農莊進行觀光,從而擴大銷售渠道。透明化的生產過程,也可以提高消費者購買的欲望,從而帶動農產品的互聯網銷售和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