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音 鄭海東

摘要:作為蘊含在社會網絡中且有助于企業實現目標的資源,社會資本對于企業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其獲取和積累也是企業經營中面臨的重要課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企業社會資本的來源已經從傳統的企業間社交關系向虛擬連帶拓展,從而為企業主動獲取和積累社會資本提供了廣闊空間。但是,現有研究更加側重于企業社會資本如何影響企業經營績效而較少探討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特別是對在線社交網絡對企業社會資本的影響重視較少。本文通過回顧現有文獻,梳理總結影響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因素和整合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社會化網絡環境對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影響,從而對未來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關鍵詞:社會化網絡環境;企業社會資本;企業間連帶;在線社交網絡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7)05-0109-06
企業社會資本是指蘊含在企業擁有的社會網絡中的有形和無形資源,對于企業創業、融資和創新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之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企業間通過微博、博客和微信等在線媒介構建連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從而使得企業社會資本的來源不再僅僅局限于真實社會關系,而同時包括基于社會化媒介形成的虛擬連帶。相較于真實社會網絡,基于虛擬連帶的在線社交網絡突破了私人社交和地理接近的限制,改變了企業間傳統的交互與協同模式,從而為企業社會資本形成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盡管已有研究圍繞企業社會資本的作用展開了大量探討,但對社會資本的形成仍關注較少。特別是對于在線社交網絡在企業構建社會資本過程中的角色并未給予重視。鑒于此,本文將從梳理企業積累社會資本的前因及其影響機制人手,提出企業社會資本形成機制的整合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基于虛擬連帶的社會化網絡對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
目前,學術界對于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認識并不統一,其中,以資源觀和能力觀較有代表性。持有資源觀的學者將企業社會資本看做是一種資源,Nahapiet和Ghoshal認為,企業社會資本是指源于企業擁有的社會關系網絡。且有助于企業達成其目標的實際和潛在的資源。不同于資源觀,能力觀認為社會資本是企業的一種能力。邊燕杰和丘海雄指出,企業的社會資本實質上是企業與社會的聯系以及通過這種聯系攝取稀缺資源的能力;而張方華認為,企業社會資本指是企業建立在信任和規范基礎上的各種社會關系的范圍與質量,以及在此基礎上獲取外部資源的能力。然而,盡管現有研究對企業社會資本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但普遍認為企業社會資本與關系網絡、社會連帶、信任等社會結構特征緊密相關,并且有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
多數研究證實,企業社會資本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第一,企業社會資本有助于企業獲得外部資源與支持。Uzzi指出,社會資本能夠幫助企業獲得融資;而李京提出,企業社會資本能夠為企業提供政策、資金和人才等一系列支持,從而有助于企業經營和成長。第二,企業社會資本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和企業間的知識轉移。企業參與技術交流的強度與企業社會資本直接相關,進而影響企業創新水平。蔣天穎等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研究發現,在企業社會資本有益于企業間的知識共享和創造,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第三,企業社會資本有助于加強信任,抑制合作中的機會主義行為。隋敏和王竹泉指出,企業社會資本有助于企業獲得外部信息和資源、防范機會主義和節約交易成本:Kumar等的研究發現,制造商與供應商和零售商的社會資本對制造商的績效具有顯著正效應。
對于企業而言,獲得和累積社會資本是建立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已有文獻從企業社會資本的來源和獲取角度考察了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關于社會資本的來源,王曉文等通過對新創企業的分析,指出創業者社會資本是企業社會資本的最初來源;徐軍輝提出,民營企業的社會資本包括源于其經營者血緣、地緣社會關系的原生陛社會資本,企業家社交網絡拓展帶來的社會資本以及與經銷商、供應商合作過程中形成的社會資本。關于社會資本的獲取,盛意指出,企業所嵌入的社會網絡特征影響社會資本的獲得。同時,部分學者探討了網絡連帶和網絡位置的形成,Ahuja等研究發現,在企業網絡中,企業間連帶的形成與企業資源特征有關:Zaheer和Soda指出,已占據網絡中心位置的組織更容易在后續網絡的擴張中獲得優勢位置。
盡管現有研究圍繞企業社會資本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但相關研究多側重于社會資本的結果而很少涉及社會資本的形成。隋敏指出,現有研究成果并未全面揭示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過程以及內在機理,同時,相關研究往往僅涉及社會資本的單一維度。Nahapiet和Ghoshal指出,社會資本包含結構、關系以及認知維度,其形成需要不同維度的綜合演進,探究單個維度社會資本的形成固然有利于揭示社會資本形成的基礎,但仍不足以勾勒出社會資本構建與累積的整體過程和機制。此外,目前相關研究均以現實環境為背景,而隨著Web2.0技術和社會網絡軟件的廣泛應用,企業間連帶和網絡的建立突破了現實的時空局限,企業如何在虛擬環境下拓展網絡和獲取社會資本等問題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二、企業結構社會資本的形成
企業結構社會資本是指企業之間的連接模式,包括網絡聯系、網絡結構形式和可使用的組織等。因此,現有研究中往往將企業間連帶或企業在網絡中的位置作為度量企業社會資本的指標,例如企業間聯盟關系與合作關系的數量、企業間聯盟或合作關系的形成概率以及企業在網絡中的中心度和結構洞位置等。企業結構社會資本的形成受到社會網絡特征、資源依賴和制度環境塑造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制約了企業拓展社會網絡,積累社會資本的機會、動機和資源,從而影響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
1.既有網絡特征的影響
社會網絡的演化具有路徑依賴的特征,因而未來的網絡結構會受到已有的網絡結構的影響。上述影響通過社會網絡的信息傳導和信號釋放兩方面機制實現:一方面,已有的網絡限制了網絡成員對于新信息的獲取,從而使其拓展網絡的方向受到制約;另一方面,已有的網絡能夠幫助網絡成員鑒別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使網絡成員在后續構建合作或聯盟關系時免遭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因而企業傾向于和原有的伙伴建立其他層面的關系或借助于原有合作伙伴擴展網絡。
在企業結構社會資本形成的過程中,企業現有網絡的結構和網絡地位是主要影響因素。Zaheer和Soda以及Rosenkopf和Padula等學者認為,現有網絡結構對企業結構社會資本形成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企業間或企業成員間現存連帶(Pre-Existing Ties)的影響,以及網絡位置(Position)的影響。在企業間連帶方面,現存連帶增加了企業了解網絡中其他成員的機會,從而有助于后續連帶的形成,而企業成員間已有的私人社交關系有助于培養信任,從而導致個人所在企業間連帶的形成。同時,占據某些網絡位置的企業更容易與其他企業構建連帶從而累積社會資本,例如地理位置的相鄰是企業問連帶建立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Ahuja等發現處于網絡中心位置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企業在信息獲取和傳播方面更有優勢,更容易吸引網絡中其他企業與之建立合作或聯盟,而邊緣位置的企業在吸引合作伙伴方面則具有天然的劣勢。此外,企業在原有網絡中的地位與企業間聯系的建立有關。網絡地位體現為企業的市場主導性和績效表現。在企業網絡中,績效較優的企業在選擇與其他網絡成員建立連帶時擁有更大的主動權,也更容易在新的網絡中占據較為中心的位置。
2.企業資源稟賦的影響
組織間的資源依賴是建立組織間網絡并形成結構社會資本的重要驅動力。通過建立和改變網絡結構特征,組織能夠通過網絡中的其他成員獲得資金、技術、知識訣竅和市場等資源從而實現自身的目標。基于以上觀點,一些學者從資源依賴的角度探討了企業間連帶形成過程中,資源稟賦的特征如何影響企業選擇聯盟伙伴和合作對象。研究發現,企業的伙伴選擇存在兩類策略:第一,與和自身稟賦相似的企業建立連帶。Rosenkopf和Padula指出。企業間相似的資源稟賦為雙方獲取和利用彼此的資源提供了便利,因而企業往往更容易與和自身資源稟賦相似的企業建立聯盟。Madhavan等發現,企業間采用技術的相似性和人力資本的相似性均正向影響企業間連帶的形成。第二,與和自身稟賦互補的企業建立連帶。Mitsuhashi和Greve提出,市場的互補性正向影響企業間聯盟的形成。Baum等則指出,企業知識的互補性有助于企業間創新協作網絡的形成。
3.制度和環境的影響
除去原有企業社會網絡的慣性和企業自身資源稟賦的特點,環境與社會制度因素在企業結構社會資本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Ebers認為,蘊含在環境中的制度、規范以及文化是網絡發展的內在慣性,而法律制度和產業特征是影響企業間網絡形成的重要原因。環境特征影響企業網絡擴張行為所需的資源并決定了企業的戰略選擇,進而影響企業間網絡形成的可能性和網絡演進的模式。部分研究發現行業環境影響企業間網絡形成,肖東平和顧新指出,在技術密集、產品更新頻繁或市場需求多樣化的行業中,企業更加需要緘默知識、技能訣竅等無形資源的頻繁交換,由于企業間網絡具有突出的信息傳播能力,在上述行業中的企業間更容易形成網絡。同時,制度因素對于企業間網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對于單個企業來說,在制度的推動下與其他企業建立聯系并加入網絡能夠免于被孤立、獲得更多合法性資源。而李國武則提出,法律制度是組織間網絡形成的基礎,平等寬松的反托拉斯法律體系、促進研究和開放的政策法規以及激勵高等教育與產業合作的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了企業間研發聯盟的建立,進而有助于企業間網絡的形成。
三、企業關系社會資本的形成
企業關系社會資本是指通過創造關系和利用關系獲得的資產,包括信任和互惠規范等維度。在企業間關系中,關系社會資本能使企業減弱對交易或合作伙伴的懷疑,降低對交易或合作伙伴違約的預期,并強化未來再次交易或合作的意愿。Elfenbein和Zenger認為,企業間溝通的便利性、地理接近性和企業面臨技術環境的動蕩性會影響企業間合作與交互行為,從而影響關系社會資本的形成。其中,溝通的便利性。例如共同的語言和溝通技術的使用能夠促進企業間的交流,有助于關系社會資本的積累:地理接近提高了企業間發生交互的可能性,促進關系社會資本的形成:交易環境的動蕩影響交易雙方調整對交易關系持續時間的預期,可能導致一方提前退出合作,從而減少關系社會資本。由于信任和互惠是關系社會資本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下將分別圍繞企業間信任和互惠規范的形成展開分析。
1.企業間信任的形成
作為商業關系的基礎,信任是企業關系社會資本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故在相關研究中,信任往往被用來表征關系社會資本。企業間信任的形成受到被信任者的特征、雙方關系特征、雙方的溝通和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在被信任者特征方面,Fulmer和Geffand認為。被信任者完成任務的質量和能力、組織規模與聲譽以及企業道德等有助于向合作伙伴展示自身的優勢,減少雙方信息不對稱從而消除合作中的不確定性,促使信任形成;合作伙伴之間的相似特征,例如高管對于企業經營的共同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培養企業間的信任。第二,雙方關系的特征,包括過去的合作經歷以及在過去合作中的相互依賴程度等。例如企業間曾經的合作經歷能夠增進雙方的了解,強化合作雙方對未來繼續合作的期望,從而有助于培養信任,因而企業在正式合作前往往通過參與實驗性合作消除彼此的不信任感,而當企業在合作中相互依賴程度較高時,對出現機會主義行為的預期較低,從而提升對合作對象的信任感。第三,在溝通方面,較為頻繁的溝通有助于消除合作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培養信任;而在溝通時表現出的誠實和禮節也對信任的形成有正向影響。第四,在制度因素方面,Bachmann和Inkpen認為,制度可通過法律條款、企業聲譽、資格認證以及規范等機制為信任的形成奠定基礎。而在虛擬交易背景下,交易制度的規范性同樣影響企業間信任的形成。
2.企業間互惠規范的形成
互惠是企業合作的基礎,企業在網絡中能夠獲得其他成員的幫助和支持,一方面,源于信任;另一方面,則與網絡中的互惠規范有關。網絡中的互惠規范包含了獲得和給予兩方面,即每一個網絡成員在借助其他成員獲益的同時也為其他成員的利益而付出。網絡成員之間的互惠常與自身利益相沖突而僅僅有利于網絡的整體發展,互惠規范的存在能夠增強成員之間協作的可能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搭便車和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Cropanzano和Mitchell指出,網絡中的互惠規范的建立以網絡成員之間的社會交換行為為基礎,需要網絡成員投入時間和努力,一方面,通過網絡成員之間的社會交換,例如信息交流或社會支持,成員對他人的幫助和付出得到了回報,從而強化了成員助人的意愿:另一方面,網絡成員對互惠規范的違反會受到其他成員的抵制和制裁,從而遏制了搭便車的沖動。
四、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與在線社交網絡因素的影響
1.企業社會資本形成:一個整合分析框架
綜上所述,企業社會資本的累積是包含多個層面和環節的復雜過程,涉及企業間連帶的形成、企業網絡結構特征的演進以及企業間信任的建立等問題,其影響因素包含企業自身、企業間以及宏觀環境三個層次,這些因素會導致企業在積累社會資本的機會、動機和條件上產生差異,從而影響企業社會資本的積累和形成。根據對上述因素的綜合,筆者得到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機制框架,如圖1所示。
(1)企業自身特征。影響企業社會資本的企業自身特征包括企業既有的社會網絡特征,例如網絡中的位置和占有的社交連帶,以及企業的聲譽和績效特征。社會網絡特征決定了企業獲得信息知識和了解其他企業的可能性,從而影響企業間社會連帶的形成。在網絡中占據中心位置或擁有更多連帶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其他企業的信息,在網絡擴張方面有更大的主動權,從而增加累積社會資本的機會。企業的聲譽和績效特征則有助于向潛在的合作伙伴展示優勢,減少雙方信息不對稱并且消除交易和合作面臨的不確定性,從而強化企業間建立連帶、構建社會資本的動機。
(2)企業間特征。企業間資源稟賦的異同是導致企業間連帶和網絡形成的動因之一,企業間資源稟賦的差異影響企業選擇聯盟伙伴、擴張網絡和積累社會資本的動機,從而影響企業間連帶的構建。占據互補性資源的企業具有更強的動機建立合作與聯盟,而地理位置、技術和市場地位相似的企業則由于更容易相互了解而形成聯盟。同時,企業間合作關系的特征對關系社會資本的積累有重要影響,例如曾經的合作經歷有助于強化雙方對繼續合作的期望和信任的培養。相互依賴程度較高的合作關系能夠降低機會主義行為發生的預期,提升雙方的信任。此外,企業問溝通的頻次、工具和便利性也是交易與合作中積累關系社會資本必不可少的影響因素。
(3)宏觀環境特征。企業所面臨的制度、市場環境以及文化特征對于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市場環境與文化特征影響企業對于建立企業間關系網絡的決策以及企業塑造和管理自身關系網絡的策略,限制了企業網絡擴張行為所能動用的資源,同時,制度的存在通過法律條款、資格認證以及社區行為規范等形式影響企業對于交易與合作關系的預期,從而影響與其他企業建立關系的動機。
2.社會化網絡因素對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影響
在現實環境中,企業社會資本的構建受到地理接近性與私人社交的約束,伴隨著真實互動過程的逐漸發展演化。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企業社會資本的建立已不僅僅依賴于現實社會網絡嵌入中的強連帶,同樣可能建立在虛擬嵌入中的弱連帶的基礎之上。上述變化引起了企業自身、企業間以及宏觀環境特征的改變,為企業社會資本形成提供了新的途徑與方式。
首先,社會化網絡的出現強化了企業行動在社會資本的獲取中所發揮的作用。在社會資本形成的過程中,企業自身特征,例如企業原有社會連帶數量和網絡中的位置決定了企業獲得信息的機會,從而限制了企業構建社會連帶和拓展社會網絡的行動。而在在線社會網絡的背景下,企業能夠脫離現實網絡的限制,更加主動地獲得其他企業的信息,從而在企業間連帶關聯對象的選擇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通過選擇合作伙伴并借助在線社交工具維護與伙伴的關系,企業得以建立企業間虛擬連帶與社交網絡,占據較為有利的網絡位置,從而獲取和積累結構社會資本。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再被動受限于既有社會網絡的特征,而是更為主動地構建網絡和塑造網絡特征。在虛擬社會網絡中,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同樣呈現出網絡化和虛擬化的趨勢,例如借助蘊含在社會媒體和網民中的知識,企業能夠為其研發設計提供支持。
其次,在線社交網絡背景下企業間關系特征與交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由于傳統社會網絡中維系連帶的成本相對較高,企業更傾向于與同一個伙伴建構多重連帶或重復連帶,而在虛擬社會網絡中,虛擬連帶的維持成本較低,故企業基于不同目的構建較多數量的連帶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相對于傳統社會網絡,虛擬社會網絡中個體之間的溝通手段大大豐富,并且基于互聯網的頻繁互動業已成為新一代電子商務的最重要特征。博客、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以及用戶創造內容的廣泛出現,使得企業在溝通的時機、內容以及溝通互動的模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和主動性。企業間關系特征和溝通方式的改變會如何影響企業間連帶、信任以及社會資本的形成,上述問題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
最后,在線社會化網絡豐富了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在傳統社會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因素更多地來自于行業規范和法律制度,而對于虛擬社會網絡而言,媒介和網民正在成為企業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推動了系統內規范與文化的構建和形成。在傳統社會環境下,規范和制度有助于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那么,在虛擬社會網絡中,媒體、網民以及企業間的協同演化如何塑造網絡生態系統的規范和文化,如何影響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上述問題仍需要深入探索。
五、結論
本文的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資本的形成是包含企業間連帶的形成、企業網絡位置的獲取以及企業間信任的構建等多個層面和環節的復雜過程,其影響因素包含企業自身、企業間以及宏觀環境三個層次。同時,互聯網和在線社交網絡的發展強化了企業在獲取社會資本方面的自主性,并為企業社會資本的獲取和累積提供了新的途徑。
本文對已有文獻的豐富和發展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本文拓展了有關企業社會資本的研究。目前有關企業社會資本的研究大多關注社會資本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而很少涉及社會資本的獲取和形成。本文對影響企業社會資本形成的原因進行系統總結和整合,同時對各類因素影響社會資本形成的機制進行了梳理。豐富了相關研究。第二,已有研究中對于企業社會資本的探討多以真實環境為背景,本文分析了虛擬社交網絡對于企業社會資本的獲取可能造成的影響,拓展了已有研究。上述結論對于企業借助在線社交拓展網絡關系、積累社會資本具有一定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