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繼承
摘要:交通基礎設施是社會各項經濟活動的載體,也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等問題。應充分認識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大技術投入,加強交通運輸管理。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51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24-02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
(一)交通基礎設施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1.從屬和引導功能。從屬功能是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為經濟發展服務,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從屬關系。
其次是引導功能,交通基礎設施對社會經濟發展引導功能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超前型,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高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經濟發展有著帶動作用;二是協調型,即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設計經濟發展速度相協調,此時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三是滯后型,即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此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制約著經濟發展。
2.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投資環境。交通基礎設施的主要作用體現在生產中的投入,能夠降低服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例如,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減少運輸時間,提高運輸速度;也能夠減少工人的通勤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改善區域生產環境,增強地區競爭優勢,加快產業集聚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人員就業,改善就業環境。
(二)社會經濟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
社會經濟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反作用,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基礎建設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1.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各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因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資金保障。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能夠應用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也逐漸增多,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3.技術支持。經濟的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難題提供了技術支持,大大提高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質量,在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效率的同時,降低工程成本。
(三)交通基礎建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表現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是現階段所追求的目標,它們之間的協調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功能性協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經濟有著不同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的功能要相互協調,進行合理的組合,保證整體功能的優化。
2.空間性協調。不同的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情況和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不盡相同,所以二者要做好空間上的協調,充分考慮區域的特殊要素,綜合周邊發展情況,增強區域的區位優勢,促進經濟的發展。
3.時間性協調。交通基礎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都有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和目標,所以在統籌二者的協調性時,要充分考慮到時間性的協調,科學合理的促進整體目標的實現。
二、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模型
(一)協調發展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
協調發展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要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兩方面來考慮。協調發展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完整體系,指標體系的確立必須要遵循相應原則。
1.統籌科學性與實用性。在選取具體指標時,要進行科學分析和具體研究,所選取的指標要能夠滿足協調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所選指標要簡明扼要,直接反應本質問題,指標涉及到的數據要充分可信,具有代表性重點指標是首要選取對象。
2.統籌普遍性與特殊性。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各個地區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目標,所以在制定協調發展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特殊要素,實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3.可比性原則。協調發展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的可比性與綜合評價的結果成正比例關系,所以指標體系的建立要遵循可比性的原則,使綜合評價的結果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程度。
根據以上原則,綜合考慮交通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常見的初選指標可參考如下表格。
(二)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模型
在建立指標體系的同時,要選取與之相符合的評價方法,這樣才能夠反映交通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真實關系。所以,建立協調發展綜合評價模型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選取科學的評價方法。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的子系統之間也同樣存在相互的影響,對交通基礎設施是否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的客觀評價,也是對兩者子系統的客觀評價,
常用的DEA評價方法能夠有效的評價交通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DEA的有效包括技術和規模的有效,總體的DMU(決策單元)組合與需要評價的DMU相比,若產出與投入的比例能夠滿足要求,那么需要評價的DMU就是有效的。
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改革開放后我國一直存在的問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與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且隨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二者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2.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不協調。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問題。一是關于植被破壞的問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占用土地,由此帶來了建設區植被的破壞,二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開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最后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能耗和水、噪音等的污染,這一系列的問題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二)發展建議
1.充分認識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目前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還不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各個地區要充分認識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協調經濟發展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人。但是,與此同時也要把握好投資力度,不能盲目的擴大投資,要采取科學的方法;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要求,進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
2.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大技術投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建設過程中降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降低能耗,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五低”交通運輸方式。
3.加強交通運輸管理。加強交通運輸管理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高交通運輸能力,提升管理的科學技術水平,這要求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引進先進的技術人才。二是提高運輸的安全Jl生,這要求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排查力度,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通過加強交通運輸的管理,提高交通運輸的速度,進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交通基礎設施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深入剖析了二者之間應該如何實現協調發展,并對如何實現協調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處理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協調好社會經濟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能夠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實現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