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漢口華資銀行間的競合關系探析(1912—1937)

2017-06-30 10:39:18劉俊峰
江漢論壇 2017年6期

摘要:民國時期漢口工商業發展迅速,金融業日漸發達,為了尋求最大的利潤,華資銀行間發生了激烈碰撞,產生了互動。在金融市場中,它們同質性極強,相互之間產生了劇烈摩擦,但由于處于外資銀行和錢莊的競爭壓力下,它們又不得不通過合作來應對復雜的經濟、政治環境,既競爭又合作成為漢口華資銀行之間互動的常態。它們的這種競合關系反映了近代中國金融領域發展變遷程中的一種常態,而它所表現出的地域性,也說明近代中國金融業變遷的過程和程度具有多樣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

關鍵詞:漢口;華資銀行;競合關系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口銀行公會與地方社會研究(1920—1938)”(項目編號:13BZS05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近代漢口華資銀行業研究(1897—1938)”(項目編號:14CZS023)

中圖分類號:F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06-094-06

對金融業之間關系的探討,一直是金融史研究的一個熱點。但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在對銀錢關系的探討上,不僅有學者對上海、天津、漢口等地的銀錢關系進行個案研究,也有學者考察了近代以來銀錢關系的總體態勢①。然而對華資銀行內部之間的關系,多停留在對南三行、北四行之間關系以及銀行團等問題的探討②,研究顯然不夠深入。

民國時期漢口金融市場里,由于華資銀行在金融市場中同質性極強,在市場占有和利潤爭奪上經常發生沖突,相互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但是,在外資銀行和錢莊的競爭壓力下,不合理的、過度的競爭必然危及華資銀行的整體利益,因此,華資銀行為了應對復雜的金融競爭,必須聯手合作,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才能夠在金融市場中分一杯羹。

一、同業間的競爭

民國初年是漢口華資銀行發展的上升期。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在漢口設置分行,這是漢口最早的華資銀行。辛亥革命前,除中國通商銀行在漢口設立分行外,浙江興業銀行、戶部銀行、交通銀行紛紛在漢口設立分行。這一階段,華資銀行數量有限,大多處于草創階段,同業之間的競爭合作并不明顯。民國建立后漢口的華資銀行發展較為迅速,1913年,已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鄂州興業銀行、黃陂實業銀行等11家華資銀行。到1920年,漢口華資銀行的數量,達到21家,銀行實力大有增長。1917年4月,一些華資銀行發起組織金融研究會,1920年11月正式成立銀行公會。③ 漢口華資銀行實力大增,并成為漢口金融市場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隨著漢口華資銀行業的發展,銀行間的競爭在所難免。尤其是到20世紀20年代,全國主要的國家銀行及商業銀行都在漢口設有分支機構,由于營業的同質性,相互之間常有競爭。

華資銀行初來乍到時競爭的激烈場面給銀行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程寶琛回憶20年代漢口銀行界之間競爭的殘酷性時,指出:“那時漢口各銀行各自為謀,中央銀行沒有做到銀行之銀行責任,而且銀行同業間,還有激烈的明爭暗斗,因此王毅靈在漢口金城銀行經理任內,一貫是充實庫存,業務上收益不免減少,但是經得起突然的風浪,收到了信譽蒸蒸日上之效,從而贏得了更多存款。”④ 由于國家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銀行之間的競爭缺少仲裁人和協調人,各銀行不得不各自為政,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漢口華資銀行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小銀行在中交兩行的夾縫中尋找商機。北京政府時期,中交兩行是國家銀行,在實力上其他銀行根本無力與之匹敵。

在借款方面,小銀行與中交兩行的競爭十分激烈。就絕對實力而言,小銀行根本不是中交兩行的對手。陳光甫曾感慨道:“我們幾家商業銀行是非常感覺痛苦的。……在次一等的商埠,如漢口這些地方,我們又不能同中交比。我們的本錢,最少是七八厘,中交放款亦不過是七八厘。沒辦法,只好再往內地去,所以在長沙、宜昌、沙市、蚌埠等處,開設分行。但是又發生許多困難。即如軍政強迫借款,多有不能償還及無法收回者……”⑤ 弱小的商業銀行很難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展開競爭,它們為了生存只有到中交兩行勢力比較薄弱的地方去。

小銀行為了提高生存能力,只能提高自己的信用來吸引顧客。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這方面做得十分突出。1927年,國民政府進入武漢實行現金管理,令各銀行停止付現時,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獨樹一幟與當地外國銀行一樣照常付現,信譽愈著,雖招致其他銀行的不滿,但也無可如何。”⑥ 此舉擴大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漢口的影響力,“上海銀行漢口分行在停兌前后,所收存款約五六百萬元。為了爭取存款人的信用,陳光甫堅持按現金支付——即存款在停兌前存入的,概付現金,在停兌以后存入的,亦各按其存款日的市價支付。這樣,上海銀行多付出了現金200余萬元。”⑦ 表面看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吃了虧,但實際上收獲了長遠利益,因為此舉博得了市場的稱贊與信任,提高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漢口的聲譽。后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在漢口的存款大增,業務大盛,與這次漢鈔付現有密切關系。

在漢口銀行業競爭過程中,以堆棧業務的競爭最為慘烈。中國銀行以低利為手段,擠壓了其他銀行的生存空間。金城銀行深受其苦,這可從水災中的損失看出來。1931年大水中,因為金城銀行貨物較少,且堆棧地勢高,損失不大。漢行在向總行的報告中指出:“硚口外通孚棧地勢本高,附近各堆棧多將所堆貨物移入該棧,以為可免于患,但卒因水勢過大,通孚堆棧竟亦為水所浸。漢行所押貨物之堆在該棧者共二萬余元,亦未能免于水,現正設法營救。從前漢行所押通孚貨物約二十余萬元,后以中國銀行低利競爭之故,漢行押品減為二萬余元,中國銀行押品聞多至三十萬元,亦我行中不幸中之幸。此外漢行所押久大公司精鹽約為二十余萬元,堆在本埠怡和棧房三層樓上,該棧已被水浸及,隔三層樓僅不過二尺有余,現正商同久大極力將該項押品移置于四層樓上,或可無虞,合并奉聞。”⑧ 這個例子從側面反映了中國銀行在堆棧業中的強者地位。

這種低利的競爭帶來了嚴重后果。漢口“因中交兩行互相競爭,中國倉庫設備較好,交行不能抗衡,乃以跌息為號召”,在漢地押粉方面,以中國、交通及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較多,湖北省銀行次之,浙江興業銀行又次之,其余均無足輕重。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為了分一杯羹,不得不利用“鄉土關系”,結果也只是“尚有生意可做”,以致為了吸引顧客總行不得不允許分行“利息則可隨市照減”⑨。總的來說,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資本雄厚,它們有能力通過降低利息來吸引顧客,而實力相對弱小的銀行,根本無力與之抗衡。

由于激烈的競爭,導致各銀行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日益緊張。陳光甫已經感覺到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與中國銀行關系有所疏遠,他在給貝淞蓀的信中指出:“中行行員語言之際,頗有微詞,若言敝行欲與中行肆意競爭,實非正當之論。蓋中行地位鞏固,名譽丕著,實力恢宏,無不遠駕敝行之上,欲言競爭,敝行萬非中行之敵。且敝行所處地位,最為可憐憫,既無發行之權,又無倚恃之力,因求生存,有時不得不觸人之怒,加以競爭二字,豈非冤枉。”⑩ 陳光甫在信中很真實地反映了各銀行的生存現狀,為了“生存”必定會侵犯到其他銀行的利益。雖然陳光甫不愿意承認這是同業間的“競爭”,但實際上,這就是同業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的一種競爭的表現。

同業之間的競爭本無可厚非,但民國時期,同業間的這種無序競爭給本處于發展中的銀行業帶來了更大的問題。陳光甫指出說:“吾國銀行事業如一盤散沙……但逆料今后三五年內,必有團結之方法。”{11} 隨著銀行家們認識到無謂的競爭對銀行業發展的傷害,謀求團結和共同發展開始成為銀行家追求的目標。其實,民國時期,漢口華資銀行之間的合作遠多于相互之間的競爭。

二、經營活動中的互助

在與外資銀行和錢莊的競爭過程中,華資銀行無序和過度的競爭給自身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傷害,同時也妨礙了它們同外資銀行和錢莊的競爭。漢口華資銀行從一開始就認識到無謂的競爭對同業發展的傷害,它們在多個方面進行了合作。

首先,合作越來越成為銀行之間的共識。1912年,漢口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浙江興業銀行等銀行為聯絡起見,經常組織聚餐會,溝通信息,討論金融問題。銀行界之間有一股合作的強烈愿望。到1917年4月,聚餐改組為“非正式之銀行公會,而尚無章制”。到1919年4月,參加的銀行達到9個,活動也日漸頻繁,每星期三、六,“假金星公司三層樓為聚餐室”。{12} 1920年,銀行公會正式成立。此后,銀行公會不僅成為漢口銀行業利益代言人,也成為矛盾的協調者。1923年,漢口銀行界人士方善壻指出:“金融界永無團結之精神,與合作之機會,其對于應盡的責任,不免怠棄。”{13} 強調銀行界團結的重要性。

除了加強銀行業的團結外,漢口金融界人士也強調各銀行間的合作,尤其是在金融困難面前,銀行間有抱團取暖的愿望。20世紀30年代,漢口金融領域中國銀行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關系的轉變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在1931年前,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中國銀行各支行的主要競爭對手。在1931年水災中,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受損甚巨,中國銀行曾給予援助,兩行在漢的分支行逐漸趨向合作。“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居益鋐1932年在漢口的分支視察時,向當地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當局聲明:‘合作之意,不在分肥,須于合作之中仍有競爭,方見精神。他說:‘所謂合作,系指對外業而言,如押品折扣、利率高下,不可過于遷就,尤防外業利用銀行競爭之弱點,為兩面欺騙之計,誠非合作不能祛其弊。至各家招攬交易,自當出以奮斗精神,但遇巨額之交易,不妨互征意見,共同投資,則于競爭之中,仍寓合作之意。”{14} 這為轄內各行支行正確處理同業之間的業務競爭指明了方向。面對外資銀行和錢業的競爭,銀行界的合作,符合各銀行的根本利益。

其次,漢口銀行界之間的合作在鈔票發行上最為顯著。在國民政府幣制改革前,漢口華資銀行中擁有發鈔權的銀行有限,但很多銀行通過代兌的形式和領用鈔票的形式,從中獲得利益。

漢口中國銀行的鈔票有浙江興業銀行、中孚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聚興城銀行兌換{15};武漢政府時期,漢口中央銀行的鈔票有交通、鹽業、上海、浙江實業、農商、中國、聚興城、四明、中華懋業、廣東、浙江興業、金城、中南、華豐、中國實業銀行等銀行代兌。

在領用劵方面,中國銀行與浙江興業銀行、交通銀行與金城銀行之間保持合作。中國銀行與浙江興業銀行“訂結契約,規定漢口浙江興業銀行得以公債票及現銀提存于中國銀行,向中國銀行領取銀行券而發行之。故其所發行之一元及五元十元之銀行券,其形式與中國銀行所發行者完全相同,不過于券之正面(印華文之一面)兩端之地名下,加印‘興字,及于背面銀額之上部加——‘SHING字,以表示其為浙江興業銀行所發行而已。然商民對之仍不加區別,因浙江興業銀行所發行者,亦可向中國銀行兌現也”{16}。1924年,金城銀行又因“漢行上年所用中行暗記券,發行滿額,成績甚佳”,“乘交通銀行協理錢君新之、漢行經理曾君務初來申之便”,尋求與交通銀行的合作。{17}此外,由于中南銀行擁有發鈔權,鹽業、中南、金城、大陸四銀行在漢口聯合發行鈔票。

20世紀30年代初湖北省銀行與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后改為農民銀行)在發行鈔票上也進行過合作。湖北省銀行為了擴展業務,準備發行鈔票,但被海關扣留不允放行,后在蔣介石的知會下,由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和湖北省銀行共同接收,組設發行準備金公庫,名曰“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湖北省銀行發行兌換券準備金公庫”,簡稱兩行公庫。于1934年3月1日開始發行鈔票。{18}

在發行鈔票上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尤其是在金融動蕩的情況,銀行之間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1926年,漢口中國銀行出現擠兌危機,就是在其他銀行的合作下度過的。漢口中國銀行在11月22日,“忽發生擠兌風潮,一時持票兌現者紛至沓來,幾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該行除一面令本行應兌外,一面商由上海銀行、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中孚銀行、四明銀行、聚興城銀行等六家,同時代兌,自晨至午計,兌出現洋二三十萬元,至午后,始稍平穩。二十三日晨,仍開門照兌,而往兌者則已減少矣。”{19}

當然,銀行也會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領用的多少,192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曾要求總行減少交行鈔券的領用。當時陳光甫擬領若干交通銀行鈔券,分配漢口30萬,并詢問漢方能否銷用,漢口分行根據當時的營業狀況回復稱:“以目下發行情形而論,如果再加數拾萬發行,勢須多方設法,否則不易發行。”{20} 領用鈔券可以為銀行帶來利益,但一旦超出銀行實際能力,則相當危險。銀行間在鈔票領用上的合作實現共贏既是它們的出發點,也是合作的歸宿。

第三,金融風潮促進了銀行間的互助,尤其是在1931年漢口大水災和1935年的“白銀風潮”中,銀行業表現得異常明顯。金融的異常變動導致漢口市面動蕩和蕭條,這種局面迫使華資銀行家們進一步認清了合作的重要性。

1931年漢口大水成災,金融業曾面臨巨大危機,首先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發生存戶提現的風潮。起因于大水未浸入市區前,該分行位于硚口的堆棧倉庫,堆存有各客戶貨物,因水勢太急,防范過遲,搶救不及,全部淹沒。而各貸主在貸進倉庫時,均照例用7成現款,并向該行代理的保豐保險公司,保有水火險。遭受大水的損失,自應由該行負賠償責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不但押貸之款不能收回,而且未押足之三成備款,還須如數照賠。據當時銀行中人傳出該行的這一損失,約在一千萬元以上,消息傳播出來后,該行各存戶,紛紛爭先恐后向該行提存,并波及到上海總行及南京、蕪湖等地的分行,都有極大之提存風險,“在此緊迫時期,經總行陳光甫以公誼私情關系,洽妥由中國銀行張公權分電各分行,以凡上海銀行發生提存地區,由中國銀行大力支援,提存危機,始獲平復”。{21} 在中國銀行的支持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才度過這一難關。

另一方面,金融風潮的爆發,讓華資銀行更重視相互間的合作。交通銀行總經理唐壽民視察漢口分行后,指出:“漢口承洪災之后,元氣迄未恢復,全市工商業,視諸災前情形,尚不逮三分之一。重要土產,如桐油、生漆、茶葉、藥材、米、麥、芝麻與各項雜糧等,或來源短絀,或銷路疲滯,均頗衰落。惟棉花一項,銷場增多,來源亦涌,除上海外,當居全國棉市之第二位,此為漢市前途,最有希望之事業,亦銀行業一致投資之標的;為期減少競爭,共謀安全,在同業間亦有聯合投資之必要。”{22} 這種合作,降低了單個銀行在投資中的金融風險。

在抵御1935年“白銀風潮”帶來的金融動蕩時,銀行公會成為各華資利益的代表者和合作的平臺。當時上海銀行業采取貨幣緊縮措施,漢口工商業受此打擊,“大規模商店紗廠,紛紛歇業”{23}。漢口金融市場出現恐慌,錢莊收歇過半,金融市場蕭條,波及銀行業。漢口市長吳國楨為安定金融,特于6月24日晚緊急召集金融業代表商議,最后通過3項辦法:一是銀行及錢業分別組織公庫;二是由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湖北省銀行等五行擔任無限制放款;三是有貨商人與各銀行有來往者,仍可由各銀行直接抵押借款。{24} 在政府主導下,漢口銀行公會出面組織公庫作為銀行業的貨幣保障,穩定了人心,安定了金融。同時國家銀行、地方銀行間的緊密合作,加快了市場的恢復。

第四,在經營過程中,各行根據自己特有的關系網絡,保持密切的合作。金城銀行在漢口業務的開展得到了交通銀行的巨大幫助。金城銀行剛在漢口開辦時,就得到交通銀行的幫助。漢口金城銀行的最初活動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交通銀行。“漢行開始時的資金是由總行指撥20萬元,吸收北京交通銀行和漢口交通銀行存款450萬元,名義上是同業間活期往來存款,實際上是扶助性質。”{25} 在具體經營過程中,1919年交通銀行在沿京漢路代理辦法中,愿意“用半價代運現,代解款不取手續費用”。以致金城銀行感嘆“此節漢行實有大益,因由漢匯新鄉、漯河、鄭州款甚多,而鄂省禁運現出口,故匯水每千在七、八元,而運現如半價,則不及二元”{26}。

北四行為了在漢口金融市場中爭取更多利潤,相互之間在業務上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1923年,鹽業、中南、金城、大陸四銀行在漢口設立分會,該會“為提倡人民儲蓄,運用儲金于確實事業起見,特聯合組織四行儲蓄會,每行各繳基本儲金25萬元,共為100萬元。其設立雖于四行之外而獨立,但仍以四行2千萬元以上之資本,擔保本息,總會設于上海,國內各大商埠,均設有分會及代理所”{27}。

為了能從中國銀行經營的堆棧業務中分取一點利益,1926年,金城、四明、大陸銀行同中國銀行合組四行公棧。該公棧“除接受貨物堆存外,主要業務介紹在四行作抵押放款。最初在漢口三陽路租得樓房一所,前臨長江,旁鄰鐵路主線,從事經營,旋以地址不當沖要,將該棧撤銷,改在硚口外購置地皮,自建棧房。同時又在漢陽臨近江邊,租得棧房一所,以應需要。但當時一般工商業者,認為以貨物作抵押,是沒有人相信的表現,多裹足不前,只有零星散戶,業務發展不大,延至抗日戰事期間先后停止營業”{28}。它們四行之間在堆棧業上的合作一直持續到抗戰前。

新成立的中國農民銀行為了拓展在北方的業務,與大陸銀行達成了代理收解的合同。1935年8月,中國農民銀行漢口分行和漢口大陸銀行,就委托代理收解等事項,達成合作辦法。中國農民銀行漢口分行,在其聯行“上海、南京、福州、蕪湖、南昌、西安、鄭州等七行(包括所屬支行處)”,與大陸銀行“北平、天津、濟南、青島四處分支行各開立銀幣戶往來”。{29}

三、競合中的互助關系網絡

對漢口華資銀行業而言,同業之間的競爭是無可避免的,但為了發展,合作是主流。詳細考察漢口華資銀行之間的合作關系,我們發現,各大銀行之間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同業互助網絡。在這個網絡中,華資銀行依靠業緣、地緣、血緣等因素,通過資本滲透,結成利益共同體。但在這個利益共同體中,漢口華資銀行之間有明顯的畛域之別,各銀行也有明顯的幫口之分。在漢口主要活躍的有浙江幫的南四行,浙江興業、四明、浙江實業(后改浙江第一商業銀行)、通商銀行;鹽業、中南、金城、大陸為圈子的北四行;聚興城銀行為代表的川幫。

在構建這個網絡關系中,以下幾個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銀行決策層之間的地緣和業緣因素,使之有更多聯系。浙興、四明、浙江實業(后改浙江第一商業銀行)、通商銀行,依靠地緣結成浙江幫;鹽業、金城、大陸三行的創辦人員多為北京政府的官僚,與交通系有密切聯系,如金城銀行于1918年開始在漢口活動,當時負責人為陳巨川,此人由北京交通銀行經理胡筆江介紹{30},中南銀行雖然為華僑創辦的銀行,但其總經理胡筆江曾任交通銀行北京分行經理,與梁士詒關系密切,北四行之間及北四行與交通銀行之間,關系網絡十分復雜。正因為在人事關系上的聯系,使得這些銀行在合作上有良好的基礎。在漢口,浙江興業銀行與大孚銀行之間密切的關系也是如此,大孚銀行的創辦人史晉生曾經為浙江興業銀行的經理。“浙興漢行各時期的負責人,開始為史晉生,浙江寧波人,招商輪船局、三北、寧紹輪船公司董事,漢口商會副會長。”{31}

第二,依靠經營者之間的血緣,銀行之間建立特殊聯系。這方面金城銀行比較典型。20世紀30年代,金城銀行漢口分行的經理換成與四川銀行界有密切關系的戴自牧,“漢口為長江中游,與四川幫關系密切,為了擴展金城銀行大西南的業務,非與川幫發生聯系平可,周(作民)遂延用四川聚興城銀行創始人楊家的女婿戴自牧為漢口分行經理。”{32}周作民延用戴自牧使得金城銀行與聚興誠銀行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這有助于金城銀行開拓西南市場。

第三,國民政府時期,在政府主導下,地方銀行與國家銀行、國家銀行之間的合作也非常密切。地方銀行與國家銀行之間,主要是湖北省銀行與農民銀行之間在發行鈔票上的合作,這一點前面已經論述,這里不再贅述。國家銀行之間互助的突出表現為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四行之間的合作。在1937年特殊時期,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成為國家管理金融的工具。全面抗戰爆發后,武漢市面出現金融恐慌,漢口商、銀、錢三會向財政部請求救濟,財政部令中中交農四行,成立聯合辦事處,中中交農四行,擬定十項辦法,穩定漢口金融,主要內容是確保存款無限制收付,法幣能正常流通,且“聯合會辦事處隨時查閱銀行、錢莊或與外商往來之工廠、公司、商店、機關及個人一切賬據”{33}。當然,這種關系對比商業銀行而言有點特殊,它主要是為了便于政府的金融控制,而非僅僅為了金融機構的盈利,這僅是銀行同業合作的一個特例。

雖然銀行間有明顯的畛域之分,但在1920年,漢口華資銀行業為了加強同業間的合作成立了銀行公會,并依靠這個組織平臺開展合作,維護同業利益。銀行公會的主要功能突出表現為對行業秩序、行業利益的維護。漢口銀行公會書記長金世和曾點明了成立公會的目的:“銀行公會入會之章制甚嚴,其宗旨之最要者,又在聯合在會各行,調查及研究國內外金融狀況。”{34} 隨著公會的發展壯大,1925年9月修訂的章程中,公會宗旨強調公會有“訂立對外對內各種共同規則”{35} 的權力。漢口銀行公會儼然成為漢口華資銀行業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銀行公會在制定營業規范、成立交易所、抵御金融風潮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

通過對民國時期漢口華資銀行間競合關系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盡管它們同質性極強,相互之間容易產生摩擦,但由于處于外資銀行和錢莊的競爭壓力下,它們又不得不通過合作來應對復雜的經濟、政治環境,既競爭又合作成為漢口華資銀行之間互動的常態。然而,在它們的競合關系中,合作是主流,通過合作達到了共生共存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漢口華資銀行逐步形成了一個植根于漢口金融市場,關系密切的經營網絡,這個網絡雖不能說是一個運轉良好的有機整體,但在降低惡性競爭以及抵御金融風險方面,卻發揮著積極作用。可以說,這種關系的形成,是漢口華資銀行在發展中探索出來的,并在客觀上形成了一種互助、互利、共同發展的共贏模式。

注釋:

① 相關研究成果參見何益忠的《變革社會中的傳統與現代——1897—1937年的上海錢莊與華資銀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林地煥的《論20世紀前期天津錢業的繁榮》,《史學月刊》2000年第1期;拙文《民國時期漢口錢莊與華資銀行關系論析(1912—1937)》,《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等。

② 相關研究成果參見潘連貴的《“北四行”和“南三行”》,《中國金融》2003年第1期;康金莉的《北四行研究(1915—1937)》,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馬長林的《民國時期上海金融界銀團機制探析》,《檔案與史學》2000年第6期等。

③ 張克明:《漢口金融機關概況(下)》,《銀行周報》第18卷第1號,1934年1月16日。

④{25}{28}{30} 程寶琛:《漢口金城銀行概略》(1965年11月),武漢市檔案館藏,檔案號:119—130—91。

⑤ 陳光甫:《戰事停止后銀行界之新使命》,《銀行周報》第16卷第13號,1932年4月12日。

⑥⑦ 資耀華:《我與陳光甫》,《陳光甫與上海銀行》,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5、87頁。

⑧ 《漢行致總處函》(1931年8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編:《金城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1頁。

⑨ 《周經理(周蒼柏)報告》(1936年9月21日),上海檔案館館藏檔案,檔案號:Q275—1—2396。轉引自薛念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研究(1915—1937)》,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頁。

⑩ 《陳光甫致貝淞蓀函》(日期不詳),上海檔案館館藏檔案,檔案號:Q275—1—2387。轉引自薛念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研究(1915—1937)》,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頁。

{11} 《總行行務會議記錄1930.9——1931.12》,上海檔案館館藏檔案,檔案號:Q275—1—218。轉引自薛念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研究(1915—1937)》,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頁。

{12}{34} 金世和:《漢口銀行公會創設之經過》,《銀行雜志》第1卷第1號,1923年11月1日。

{13} 方善壻:《統一漢口金融市場及改革銀行交易處芻議》,《銀行雜志》第1卷第3號,1923年12月1日。

{14} 中國銀行上海國際金融研究所行史編寫組編:《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史(1912—1949)》,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頁。

{15} 《銀行雜志》第2卷第18號,1925年7月。

{16} 《漢口之兌換券》,《銀行周報》第4卷第2號,1920年1月30日。

{17} 《陳光甫致上行漢行經理龔壽徵函》(1924年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4—255頁。

{18} 沈肇年:《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湖北省銀行共同發行銀元兌換券之始末》,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經濟》(上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91頁。

{19} 《漢口中國銀行擠兌平息》,《銀行月刊》第6卷第12號,1926年12月25日。

{20} 《漢行致總經理函》(1925年10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頁。

{21} 何瑞保:《1931年漢口大水期間的金融業》(1964年11月18日),武漢市檔案館藏,檔案號:119—130—103。

{22} 《唐總經理視察北部各行行務記略》,《交行通信》第5卷第1號,1934年7月30日。

{23} 譚秉文:《漢口錢莊業之動向》,《錢業月報》第15卷第8號,1935年8月15日。

{24} 《武漢市金融志》編寫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金融研究所編:《武漢錢莊史料》(內部發行),1985年刊行,第110頁。

{26} 《吳言欽致周作民函》(1919年無月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編:《金城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頁。

{27} 黃既明:《漢口之儲蓄會》第4卷第3號,1926年12月。

{29} 《委托代理收解合約》(1935年8月8日),《中國農民銀行通函通告匯編》(1935年4月1日——12月),第134—136頁,武漢市檔案館藏,檔案號:bK3∕53。

{31} 黃亮:《擠兌風潮與浙江興業銀行》,《武漢文史資料》1984年第1輯。

{32} 籍孝存、楊固之:《金城銀行的創設與發展》,許家駿等編:《周作民與金城銀行》,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頁。

{33} 《四行聯合辦事處辦法》(1937年8月20日),武漢市檔案館藏,檔案號:104—1—96。

{35} 《漢口銀行公會章程》(1925年9月8日),武漢市檔案館藏,檔案號:104—1—84。

作者簡介:劉俊峰,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浙江杭州,311121。

(責任編輯 張衛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美女毛片|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热99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午夜在线不卡| 久久网综合|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欧美精品成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福利在线不卡|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欧洲av毛片|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97国产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一区|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草逼视频国产|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色视频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无码内射在线| 91网站国产| 毛片网站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免费毛片a| 国产精品微拍|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爆操波多野结衣|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