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會 亢利平
摘要: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是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當前在多元主體職教集團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主體地位不清、運行機制不暢、利益關系不明、政策支持滯后等問題,其原因主要是體制機制、政策環境、激勵措施等因素所致。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構建應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創新集團辦學體制,建立新型治理結構。
關鍵詞: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32-02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有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行業企業社會資源、加快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途徑。《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提出,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雖然近年來各地在構建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面對多元主體職教集團的建設新目標和新要求,分析當前職業教育集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尋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構建的路徑和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建設過程中,政府、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學校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資源共享、責任共擔、機制共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存在著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主體地位不清,作用發揮不均衡。在職教集團建設過程中雖強調多元主體,實際上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沒有得到相應的主體地位,也沒有發揮主體作用。二是運行機制不暢,難以形成合力。雖然建立了董事會、章程等保證運行的機構和制度,但依然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起主導作用,集團層面在辦學方向、辦學條件和辦學措施上難有重大舉措,內部機構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就業等方面欠缺具體行動。三是利益關系不明,缺乏長期合作動力。各個主體之間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同時受到各類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形成趨于一致的動力機制。四是政策支持滯后,發展瓶頸難以突破。政策法規不夠健全,有具體指導作用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較少,在職教集團體制創新突破方面遇到難題較多。
二、多元主體機制構建的影響因素
(一)體制因素
由于多元主體職教集團要有政府、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學校等多方共同建設,各方分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或不同的行業組織,具有多種體制并存的特點,這種不同所有制的多元主體在構建新的辦學體制中既有辦學的綜合優勢,又會受到原有體制的制約而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雖然在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指出要鼓勵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形式,但落到操作層面時卻很難找到具體的政策依據。職教集團大多以自愿組合為原則,參與主體的法人獨立,不存在隸屬關系,沒有改變原先的人事、經費供給渠道以及管理體制,依然“各自為政”。另外,不少職教集團的管理體制建設嚴重滯后,既未建立較為健全的組織體系,更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為制約集團化辦學正常運行的關鍵。
(二)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的影響依然是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在支撐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需要有地方性法規的出臺,有具體的政策文件作為依據,才能把多元主體的理念落到實處;同時,各主體方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否有相關的具體措施,對多元主體機制的構建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落實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政策,充分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功能所需要的自主決策權、自主執行權、自主監督權、自主管理權等。只有擺脫機制束縛,才能引導高職院校積極推動多元主體職教集團的發展。再次是社會環境帶來的影響依然存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夠,集團內部企業履行責任主體意識不強;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參與職業院校集團化辦學的社會組織較少,構建多元主體機制的社會氛圍沒有形成。
(三)激勵因素
從職教集團發展現狀看,鼓勵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的措施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部激勵,即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激勵措施,是企業長期參與職教集團建設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內部激勵,要建立維護各方利益的多元主體機制,就必須綜合平衡參與各方的利益要求,使各個主體之間的責權利處于均衡狀態。企業在職教集團中的利益保障取決于能否找到與院校的利益共同點,集團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企業能否在這種新型的校企合作中有所作為。
三、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構建的對策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
一是明確政府特定主體責任。在當前職業教育集團建設仍存在諸多體制性因素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政府角色就不僅是以多元主體中的一方發揮作用,而是履行更多的特定主體責任。既要引導職教集團發展的方向,又要協調各方集聚力量共謀發展;既要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又要加大對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的投人。二是加快地方法規建設。以《職業教育法》為基本依據,各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地方性法規建設,建立多元主體職教集團發展的法制環境,特別要鼓勵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行為。為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職教集團辦學的吸引力,政府應制定法律法規對集團辦學進行規范,如減免稅收等政策。三是加強政策導向作用。發揮政府在宏觀政策制定、統籌規劃布局和協調各方的作用,運用政策杠桿和市場機制,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參與集團建設,實現成員間的資源共享,為職教集團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二)創新集團辦學體制
改變當前職教集團中教育部門和學校在集團中居于主導地位的現狀,給予行業企業更多的話語權,使企業真正深度參與集團的建設。明確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學校各自的主體地位,確定他們在集團內部的責任、權力和義務,形成均衡的多元主體關系。適時引人市場機制,有條件的職教集團,應要求學校以股份制形式與行業企業進行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真正成為利益共同體。
(三)建立新型治理結構
一是構建相對穩定的管理模式,在現行體制下明晰集團內部資產所有權,將之與集團的經營權和管理權之間分離;也可以維持集團組織中各主體單位原有體制不變,通過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建立集團發展模式。二是建立科學的集團化辦學組織架構,讓董事會具有集團的經營管理權限,建立規范集團運行的監管機制,建立集團下的分級組織機構,科學銜接集團機構和集團內學校機構的職能。三是明確集團投入產出關系,兼顧各方主體利益。應確保各成員權責分明,措施保障有力,利益共享。多元主體之間首先因資源依賴而相互結盟形成彼此共存共榮的利益關系,又因不同主體之間利益的交換與共享,使彼此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化,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復雜交錯的治理結構。
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突破制約職教集團發展的瓶頸問題,建立職教集團多元主體機制,能夠更多地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發展,能夠吸引更好的企業資源投入到職業教育辦學,從而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