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超
摘要:“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為建設美麗浙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拱墅區在打造“江南水鄉秀美之區”進程中,把河道長效管理作為推進“五水共治”的有力保障。拱墅區財政局全面加大“五水共治”資金保障力度,并將“治水”資金納入項目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建立了“治水”項目事前績效目標申報、事中績效運行跟蹤、事后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反饋應用等閉環管理系統。2016年拱墅區對2015年河道長效管理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深入剖析政府投入河道長效管理項目的績效情況、存在的問題,確保“治水”資金使用的“績”和“效”。
關鍵詞:河道長效管理;績效評價;社會滿意度
一、河道長效管理項目概況
(一)項目管理制度
圍繞城市河道長效管理目標,拱墅區嚴格貫徹執行杭州市出臺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杭州市市區城市河道長效管理規劃》《杭州市城市河道長效管理實施辦法》《杭州市城市河道長效管理考核辦法》《杭州市城市河道長效管理考核實施細則》《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潔養護經費定額》《杭州市市區城市河道水質水量監測與評價方案》等相關規劃方案、規范標準、規章制度。立足本區河道長效管理工作實際,2015年拱墅區制定出臺了《拱墅區河道長效管理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管理內容、細化管理標準,強化管理職責,建立了管理機制。
(二)項目資金管理
拱墅區河道長效管理項目資金按照杭州市河道長效經費管理相關辦法,全部列入杭州市城建城管資金計劃。市管城市河道由市財政100%全額出資,內容包括長效管養經費、閘站運行經費、設施改善、水質改善、生態修復、景觀提升、清淤疏浚等專項經費。區管城市河道及閘站運行經費由市、區二級財政按照4:6的比例出資落實,其中截污納管、生態處理涉及綠化提升改善工程費用,由市、區二級財政按5:5的比例出資落實。2015年度拱墅區河道長效管理經費項目計劃投資3 689.95萬元,其中包括市財政資金2 029.95萬元、區財政資金1 660萬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實際到位資金3689.95萬元,其中包含市財政撥款2 029.95萬元、區財政撥款1660萬元,資金到位率為100%,實際支出金額為3 148.47萬元,資金使用率為85.33%。
(三)項目組織實施
杭州市拱墅區城市管理局統籌組織轄區內各河道長效治理工作,其下屬事業單位拱墅區河道監管中心具體實施項目,按照“統一領導、部門協同;條塊結合、河長監管;明確標準、突出實效;考評監督、長效管理”原則,落實政府主導、部門履職、市場運作、河(段)長管理、群眾監督“五位一體”的河道長效管理機制,結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做好項目推進和監管工作。通過事前計劃、招標采購、合同執行、巡查監督、多方驗收等程序規范管理,確保河道長效管理績效目標如期實現。2015年共對57條城市河道(市管河道除外)開展長效管理,覆蓋面達到全區河道的91.94%,重點落實河面保潔、防汛配水、綠化管養、養護作業等;完成45座閘站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及養護;實施河道生態治理工程、清淤工程、閘站提升改造工程。
二、河道長效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一)轄區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根據第三方出具的河道水質監測評價報告,2015年趙家浜、十字港河等32條河道的水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河道清淤、生態改善效果均較為顯著。從各監測河道水質分級情況表看,趙家浜河從治理前的15級到治理后的6級(水質由好到差分別為1-15級),提升了9個段位。老后洋浜河從治理前的12級到治理后的4級,提升了8個段位。其他河道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平均提升幅度達到4個段位。
(二)轄區河道防汛排澇能力大為增強
通過河道清淤、生態治理、河道養護、閘站調配,使河道的生態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防汛排澇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2014-2015年共完成勝利河等24條河道的清淤工程,完成塘河閘站等9個閘站設施改善。從閘站防洪排澇統計情況看,2015年度拱墅區管護的閘站僅一標段已累計防洪排澇作業時間914小時,累計排澇水量已達384萬立方米。
(三)社會影響好,群眾滿意度高
2015年拱墅區治水碩果累累,得到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廣泛關注。后洋浜河被列入杭州市級生態示范河,康橋新開河生態治理工程是杭州市主城區首個省級河道建設優秀示范工程,拱墅區榮獲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從全區抽樣問卷調查情況看,社會公眾對河道長效管理的認可度、滿意度較高,該項目項目的總體滿意度達到94%,對項目的整體隋況表示非常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的被調查者分別為24%、32%、38%。拱墅區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河道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幸福指數提升。
(四)拱墅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河道長效管理標本兼治,著眼長遠,隨著水質提升,改善了沿河兩岸的居住環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水質改善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帶動了運河沿線旅游業發展。河景居住環境改善為依河而居創造了條件,進一步推動沿岸地價升值,促進沿河房地產業發展。河道環境保護有利于進一步恢復河道文化功能,推進沿河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從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全方位提升拱墅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三、河道長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河道長效項目管理系統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項目管理缺乏系統性。河道長效管理是一項涉及清淤、養護及改善工程等各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綜合推進。在項目實施中發現個別河道未充分考慮治理基礎,施安浜河道污水口截污t程尚未完成,該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已竣工,導致河道生態治理竣工后,仍有污水流入河道,大大影響了生態治理的效果及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二是計劃目標缺乏系統性。個別子項目在制定計劃階段未進行充分論證,導致項目未能按計劃如期完成,紅旗河片區域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獨城河等17條河道設施養護工程等未按計劃實施完成,影響了公眾對項目效果的認可度。三是資金使用缺乏系統性。個別項目未能及時完成工程審價,影響了工程移交,造成了財政資金沉淀,未能按預算及時支付。2015年度河道改善工程項目資金使用率為85.33%。
(二)項目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
一是合同管理不夠規范。個別子項目變更僅以口頭形式進行調整,通過書面約定擬定變更約定事項。養護合同原標的為姜家塘河和曹家橋河,后調整為半山田園一號港和華中路東側泄洪渠,調整僅以口頭形式協商調整,未對合同價款等要素是否變更等進行進一步協商以及書面擬定變更約定事項。二是臺賬管理不夠規范。考核臺賬與工作聯系單存在不一致之處,工作聯系單中發現的問題未在年度考核中體現。值班記錄要素不全。泵站運行日報表中泵站名稱未填,機組編號、運行時間不全。三是驗收管理不夠規范。陳家橋、瓦窯頭河、姚家壩河清淤工程的竣工報告中未注明開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總日歷天數、中途因故停工天數、實際工作天數等要素。
(三)項目實施效果不達預期
項目按照年初制定的績效目標基本完成,河道改善工程計劃完成率達到90.91%,日常養護河道的覆蓋率達96.49%,但項目實施效果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與老百姓對水質提升的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河道日常養護因作業質量、保潔情況、設備管理等方面被市河道監管抄告百余條;閘站防洪排澇時間與目標作業時間略有差距;園中河生態治理水質檢測報告經4次整改才達治理要求;個別“漏網”的排污口一定程度上影響“零直排”效果等。項目滿意度測評中仍有4%的被調查者對該項目的總體完成質量及效果“不滿意”,群眾的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河道長效管理中存在的建議
(一)加強項目管理系統性
一是事前做好充分論證。項目單位應充分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嚴密的可行性論證、各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協調,確定項目工作任務及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保障項目順利實施。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績效目標,結合全區河道治理規劃,科學、合理制定項目年度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盡可能做到細化、量化,分解到各條河道、各個閘站,使各子目標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及時做好工程審價工作。按照財政部、建設部《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財建[2004]369號)的有關要求及時完成工程價款審計,核定項目總投資額,確保合同價款及時支付,提高資金使用率。
(二)加強項目管理規范性
一是規范項目變更管理。項目在實施過程如須變更應嚴格按規定程序申報變更聯系單,報批后調整項目實施方案,并相應調整項目績效目標。并以書面形式約定變更事項,確定合同金額是否變更,履行合同變更程序,嚴格按照合同法及政府采購的要求,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二是優化項目考核管理。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考核管理辦法,充分考慮實地檢查情況、值班記錄情況,優化考核內容,完善考核機制。嚴格執行考核制度,建立良好的考評氛圍,推動提升日常養護水平。三是完善竣工驗收手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應高度重視竣工手續,真實、準確、規范地填寫竣工報告,杜絕有漏填、漏蓋、漏簽現象,確保工程后期管理和維護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三)提高項目實施效益性
實施效果是預算項目執行最終的落腳點,“花錢必問效”是預算績效管理重中之重。項目的實施效果也是績效評價的重點。以河道長效管理抓手,著力提升河道管理能力和水平,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一是要建立河道長效管理的績效導向。項目單位要高度重視項目開展的效果,定期通過調查、調研、座談等方式了解公眾的需求和看法,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二是進一步完善項目工作機制。完善部門聯席會商機制,加強治水辦、住建、指揮部橫向各部門間及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及時解決河道長效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三是加強河道信息公開。將河道水質、治理時間、治理標準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