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訂了買房合同自此步入買房的下一階段,但簽了買房合同這個環節就過去了?那可不一定,不小心購房者就會被套入購房合同的套路中,小編揭秘購房合同常見6大套路!買房前一定要知道!
1、合同主體不明確
購房者簽合同首先要弄明白跟誰簽,如果這沒弄明白,合同簡直白簽。有的項目開發者是一個公司,而投資方是另一個公司,而作為購房者要簽的合同另一方是開發者。
tip:簽約時要看看另一方簽字的是不是法定代表人,有的持有法定代表人給的“授權委托書”也可以簽,否則簽字無效。
2、開發商提供的補充協議讓簽字
補充協議是對購房合同的補充,通常情況下由開發商和購房者共同商議,內容主要涉及到房屋的交付問題。如果是開發商單方面提供的,一定要看清楚細則。因為有時簽合同時,開發商同時拿出補充協議讓簽字,購房者沒有準備就簽了,仔細看發現補充協議都成免責條款了。
tip:最好自己找律師草擬一份補充協議,開發商會和購房者協商,最后達成一致。如果嫌麻煩,一定要細讀開發商提供的每一條細則。
3、提前繳納費用
房地產行業對資金的周轉要求很高,為了盡快的回籠資金,有可能在預售合同中或者是補充協議中將繳納的費用列出來約定在什么時候交,但交的時間點明顯比正常早。通常是物業管理費。
tip:預售協議和物業管理協議應區分開,如果物業公司的服務標準、收費情況沒有確定,就要求繳納費用,損害的是購房者的利益。
4、模糊概念泛濫
舉個例子,合同中有對未來發生的問題預估時,會寫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最短時間就是模糊概念,誰也不知道最短是多久。對用材的描述用“較好”,而不直接點名牌子,出現糾紛也不好打贏官司。
tip:口說無憑,開發商的承諾要變成白紙黑字,涉及到時間、地點、材料的一定要清楚。
5、以偏蓋全
這里所說的以偏蓋全是個泛指的概念。有時會出現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開發商承諾臥室的玻璃是中空的,到了交房時發現臥室窗戶只有下面的部分是中空,而上面卻是普通玻璃等等。
tip:類似這樣的為題,小編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合同一定要細致,不過對于缺乏建筑建材方面知識的購房者可能有點困難,所以日常要多積累。
6、處理結果不明確
合同中某些條款看起來是有利于購房者的,但實際上確實開發商最好的托詞。例如,合同規定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而且是必須的語氣,但并沒有說明如果沒有完成,會有怎樣處理。
tip:合同中不能只有要求,而沒有處理辦法,要求要做到十分的細致,處理辦法則要明確劃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