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運用SWOT分析法對山東省青州市花卉產業戰略發展進行分析,深入解讀了該市花卉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以此為依據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發展對策,應創新經營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完善教育體系,培養新型農民;推廣先進技術,建立育種體系;優化流通體系,打造全產業鏈。
關鍵詞:SWOT分析;花卉產業;現狀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9.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74-03
青州市作為山東省的省轄縣級市,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成為中國盆花生產中心、中國盆栽集散中心和中國花木物流中心,被業界譽為“東方花都”。在中央“三農”政策的扶持下,青州市在充分突出自身稟賦的基礎上,規避不利因素,在較短時間內找出一條適合本市發展的花卉產業之路。本文擬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青州市發展花卉產業進行系統分析,明確青州市發展花卉產業的優勢與劣勢所在,分析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發展對策與建議,以期為青州市花卉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一、青州市發展花卉產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1.自然環境優勢
山東省青州市位于沂山山脈北麓,地處魯中山區與魯北平原交匯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在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的影響下,青州市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64mm,多年平均氣溫為12.7°C。彌河、淄河兩條河流過境青州,為青州市提供充足的水源。該地區土壤較為肥沃,多褐土和砂姜黑土,土壤酸堿度適中,易于植物生長。適宜的氣候與水土資源為青州市發展花卉產業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條件。
2.交通區位優勢
青州市坐落于山東半島中部,為“古九州”之一,全市總面積1569km2,域內交通便捷,交叉貫通。陸路方面,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和長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內縱橫貫通,309國道、352省道等穿境而過;空運方面,青州市距濰坊南苑機場約60km,便捷的交通條件為花卉運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青州市距離消費水平較高的青島市約180km,距濟南市約120km,優越的交通和明顯的區位優勢使其躋身于山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集散地,為花卉產品的快速運輸與流通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
3.栽培傳統優勢
花卉產業在青州市的現代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改革開放伊始。自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青州農民就開始從事花卉栽培。90年代初,青州市出現以花卉為主要貿易對象的專業公司,花卉栽培規模逐步擴大,品種不斷豐富,花卉產業進人發展階段。21世紀初,以舉辦首屆花卉博覽會為標志,青州市邁進了花卉產業化的發展快車道。期間,科技對花卉產值的貢獻率開始增加,品種進一步優化。到目前為止,花卉產業在青州市的發展歷史已經接近40年之久,花卉產業的參與者在不斷總結種植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育種、栽培等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4.政策優勢
花卉產業作為一項朝陽產業,在國內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與引導。青州市政府十分重視花卉產業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花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為此,市政府專門成立了花卉產業管理局,深入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引導推進全市花卉產業結構優化;出臺優惠政策,大力培植花卉產業“龍頭”企業;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引進各類花卉產業人才,聯合多家知名農業教學科研機構建立花卉品種研發人才庫;統籌市科技局、市花卉產業管理局、市財政局等各方面力量,撥付專款成立“花卉苗木發展基金”,專門用于花卉種苗研發。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1.產業化程度低,經營方式落后
目前青州地區缺乏花卉行業的領軍型企業,全區花卉種植面積達12.9萬畝,約有200家花卉企業,其中年產值達千萬元以上的花卉企業僅有20余家,生產能力不足的矛盾尤為凸顯。目前,花卉生產方面除幾家大型花卉公司采用溫控設備外,大部分花卉種植戶使用日光花棚,設施簡陋,生產效率低下,花卉成品品質較差。與荷蘭、美國等花卉種植發達地區相比,青州市的花卉經營還帶有很強的盲目性。國外花卉種植相關企業受益于當地優越的行業信息資源與先進的預測技術,及時洞察市場需求,按需生產,降低無效生產,節約成本,提高收益。反觀青州乃至國內花卉產業生產者,大多仍在進行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缺乏產品定價的話語權,競爭力不強。
2.花卉品質不突出,附加值水平低
由于受到小農經濟的種植傳統影響,青州地區的花卉種植者大多選擇栽培西洋杜鵑、仙客來和各類時令花卉品種,品種較為單一且更新緩慢。有的品種農戶已經栽植超過十年,沒有換過新的品種。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花卉育種及新品種推廣工作進展遲緩;另一方面,新育品種對種植環境如光、熱、二氧化碳等條件要求較高,普通農戶無力建設先進溫室設施,難以掌握較為科學的種植技術,導致花卉品質不佳,從而賣不出好價格,影響農民增收。
3.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缺乏相關質量標準
目前青州市的大多數花卉生產以傳統種植技術和經驗為主,花卉產業從業者整體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較低,普遍缺乏相關專業技術培訓與指導。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市花卉產業從業人員約10萬人,但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萬人,而且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于大中型花卉企業中,廣大種植戶多從種植蔬菜、水果、糧食等行業轉產而來。花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并未及時建立花卉產業發展的質量標準體系,導致生產的花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穩定性差。
4.流通體系建設滯后,銷售秩序雜亂
花卉交易途徑繁多,個體農戶有的在花卉交易大廳租賃攤位自產自銷;有的幾戶聯合成立合作社,通過經紀人接洽市場;還有的依附于較大花卉貿易商代為銷售。雜亂的流通體系使得交易市場標準化低,同一花卉品種價格不一,花卉種植者之間相互傾軋,導致內部交易成本高居不下。與此同時,由于缺乏統籌規劃與調控,花卉市場呈現出花卉銷售大幅波動的現象:淡季時,花卉大量滯銷;旺季時,花卉大量脫銷。花卉產業發展的大起大落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與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政策助推產業升級
國家“三農”政策與當地政府出臺的產業扶持計劃為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花卉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意見》中明確指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花卉苗木……等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花卉竹藤……等綠色產業。”青州市政府相繼建成了青州花卉高科技博覽園、青州花卉公園、中國(青州)花卉創業園等一批重點花卉項目。該市還先后利用上級專項資金1500萬元,扶持相關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花卉產業轉型與升級。一系列關于花卉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的提出,為青州市的現代花卉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
2.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據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我國花卉種植總面積達130.55萬公頃,銷售總額為1302.57億元,比2014年增長1.81%;出口總額6.20億美元,與2014年基本持平。同時,我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使得居民對于花卉需求持續增加,這都為花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據有關分析顯示,2015年普通盆栽植物銷售穩步上升,國內消費者的花卉需求正在逐步開發出來。如近幾年的高檔花卉供不應求的現象屢屢出現,就說明國內消費者的花卉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與品質高端化的趨勢。
(四)挑戰分析(Threats)
1.國內產業競爭加劇,中心地位面臨挑戰
青州市的現代花卉產業發展已經將近有40年之久,隨著花卉培育技術的快速傳播與更新,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加入花卉產業的激烈競爭之中,青州市的花卉產業進行“調結構、轉方式”已經迫在眉睫。青州作為山東地區的一個縣級市完成了約占全國總量一半的盆花市場交易量,成為國內最大的盆花集散中心。然而由于花卉的種植在國內還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短期進入市場門檻較低,近些年來廣東、云南、福建等傳統花卉大省以及山東省內的臨沂、泰安等地區憑借技術、資金、管理等優勢進軍花卉產業,本地區的中心市場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
2.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國際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青州市的花卉產業發展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年來,我國花卉進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據海關統計,2015年,我國花卉進口金額為2.14億美元,與2014年相比上升15.6%,比2010年增長111.7%,國外花卉產品不斷侵蝕國內市場份額。與老牌花卉產業強國荷蘭、日本、美國等相比,青州市的花卉產業專業人才匱乏,研發技術較為落后,花卉產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經營管理方式滯后,花卉單位面積產值低,產品附加值不高,長期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
二、青州市發展花卉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經營模式,優化產業結構
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核心的原則,大力扶持產業“龍頭”企業,適當進行產業內部重組,淘汰落后企業。優化各種要素配置,推動花卉企業改變傳統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向現代管理體系過渡。要加快“龍頭”企業規模化經營進程,形成產業集群的優勢效應,達到專業化分工,使花卉種植者、企業和市場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有機體,最終構建起“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花卉產業發展格局。要深挖花卉產業的潛在價值,建設較為發達的完整產業體系,包含育種、生產、收購、加工、儲運和銷售等全部環節,不斷延長花卉產業鏈,積極提升花卉產業的附加值。
(二)完善教育體系,培養新型農民
要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工作,一方面要開設花卉相關專業技術培訓班,對花卉種植農戶進行免費培訓指導,提高其專業能力與素養;另一方面,可以借鑒荷蘭農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建設職業農民教育體系,聯合業內知名教學研究機構,共同培養花卉產業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初等教育一專業教育一職業教育一大學教育”四個教育層次的完整花卉產業教育體系。同時,要加強花卉科研工作,加大花卉產業科研投入資金,大力引進相關高層次人才,設立花卉新品種研發中心,提升花卉品質,提高銷售花卉附加值。
(三)推廣先進技術,建立育種體系
要積極學習、引進、推廣國外先進技術,在此基礎上創新研究理論與方法,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要掌握花卉行業領先的農業生物技術,尤其是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等關鍵技術。與此同時,要重視花卉育種工作。種子是花卉產業發展的最基本生產資料,育種技術的創新,能夠帶動花卉產業各領域的發展。據統計,近五年來我國進口花卉種子數量呈逐年攀升趨勢,個別花卉品種被國外種業公司所壟斷。因此,務必要將花卉的育種工作放在先導的重要位置,扶植一批本土高科技種業公司,形成育、繁、銷一體化的運作模式,打破國外壟斷形勢,構筑花卉種業現代化發展體系。
(四)優化流通體系,打造全產業鏈
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現代花卉市場流通系統。當地政府應該加快建設現代花卉交易市場,強調誠信經營,規范市場參與者的交易行為,為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健全花卉市場的信息交流功能,探索建立花卉網上交易平臺,不斷加強流通網點建設,促進花卉產業向規范化、專業化、網絡化轉型。在不斷推進花卉種植現代化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建設花卉全產業鏈。在積極拓寬花卉銷售渠道的基礎上,加快開發花卉旅游業,引進花卉種植裝備業,研發花卉特色食品等衍生產業人駐本地區,全面提升花卉產業融合度,打造花卉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