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摘要:2007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相賃》,重新修訂了融資租賃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的相關規定。但若嚴格按修改后的未實現融資收益與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來書寫分錄,會計分錄借貸必不平衡。通過對其會計處理的矛盾之處進行分析,進而對準則中初始直接費用的會計處理提出出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承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融資租賃;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會計處理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85-02
根據租賃目的,依據是出租人還是承租人來承擔資產所有權的報酬和風險,租賃可分成兩種形式,分別是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如果該項租賃在實質上已經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全部風險和報酬,那么該項租賃應認定為融資租賃。在2006年頒布的租賃準則中,經營租賃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中,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但融資租賃初始直接費用會計處理有所不同,且承租人不同于出租人。承租人初始直接費用計入“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科目中,出租人計入“長期應收款一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中。正是由于這種初始直接費用資本化處理的計人與計出,造成了融資租賃出租人會計處理的復雜與混亂。
一、會計處理
租賃準則第十八條說:“應收融資租賃款的人賬價值應為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同時記錄未擔保余值;未實現融資收益的金額是把初始直接費用、未擔保余值和最低租賃收款額三者加總的數額,減去三者現值加總的數額而得到的差值。”由準則的規定我們可以得出:
未實現融資收益=(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一(初始直接費用的現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
融資租賃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的數額就等于其現值的數額。因為初始直接費用都發生在租賃行為開始時,兩者之間并沒有時間差。因此,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公式可改寫為:
未實現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一(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等式一)
租賃準則同時規定:“租賃內含利率,是一種折現率;通過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加總之和,等于未擔保余值的現值和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之和來計算出的折現率。”由該定義我們可列出。
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等式2)
通過等式1、2,變形可得:
未實現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一(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等式3)
因此,其會計分錄為:借:長期限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以“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列示)未擔保余值
貸:融資租賃資產(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列示)
銀行存款(以“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未實現融資收益(以“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一租賃資產公允價值一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通過上述會計分錄,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嚴格按照租賃準則規定來計算未實現融資收益,借貸方不平衡,借方比貸方多出了個“初始直接費用”。
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由于已經將初始直接費用考慮在租賃內含利率中,因此,在初始直接費用再次計入到長期應收款的情況下,造成了未實現融資收益的高估。”按準則講解來看,還需做如下分錄。借:未實現融資收益(以“初始直接費用”的金額列示)
貸:長期應收款一應收融資租賃款(以“初始直接費用”的金額列示)
二、原因探析
從會計分錄的每個科目上來看,“未擔保余值”“融資租賃資產”和“銀行存款”三個科目數額的確認沒有很大異議。因此,借貸方不平衡的關鍵發生于“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和“未實現融資收益”兩個科目數額的確認上。
“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登記的是融資租賃承租方支付給出租方的價款。按準則規定來看,其數額應等于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該規定實質隱含了承租人除最低租賃收款額外,還會支付給出租人等價于初始直接費用的金額。因此,出租人的現金流入應當包括各期租金之和、出租人擔保余值、未擔保余值及初始直接費用。又因為各期租金與出租人擔保余值之和就是最低租賃收款額,因此,出租人的現金流入就是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與未擔保余值之和,即出租人初始確認會計分錄的借方。而現金流出應為貸方的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和初始直接費用之和。但在租賃準則的另一項規定中:“租賃內含利率,是一種折現率;通過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初始直接費用加總,等于未擔保余值的現值和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之和來計算出的折現率。”根據該準則我們又可得出與上述矛盾的地方:出租人的現金流入僅為最低租賃收款額和未擔保余值,卻不包括初始直接費用。正是租賃內含利率和應收融資租賃款對初始直接費用處理的前后矛盾造成了會計分錄借貸方不平衡。
而《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的調整分錄也存在不足之處,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圓其說。其通過借記“實現融資收益”,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來試圖調整解決初始直接費用對出租人初始會計處理及后期分錄的影響。該種做法既不符合初始直接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定義,也使得會計處理更加混亂和復雜。
三、改進意見
由上述可知,要對初始直接費用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就是要在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和應收融資租賃款的規定下清楚地確認出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數額。從初始直接費用處理的規定上看,其需要計入應收融資租賃款中,即由承租人承擔。但在現實當中,初始直接費用可能由出租人先支付,承租人再支付出租人,也可能僅由出租人承擔。因此,可根據是出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還是承租人承擔來分成兩種不同的情況,采取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進而解決會計分錄不平衡的問題。
(一)出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
若在承租人眼中,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不合理、不公允。承租人只愿意承擔相應的應付融資租賃款,而初始直接費用僅由出租^來承擔。那么,初始直接費用就不應作資本化處理,應收融資租賃款中就不應當包含初始直接費用。在該種情況下,需修改CAS21及相關解釋中關于“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的規定,應收融資租賃款的金額應等于最低租賃收款額的金額。此時融資租賃出租人的現金流入為最低租賃收款額和未擔保余值之和,現金流出為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租賃內含利率則為出租人現金流入等于現金流出的折現率,即同準則一致。因此,在該種情況下,只需修改“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的人賬金額,其會計分錄各數額應如下。借: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以“最低租賃收款額”列示)
未擔保余值
貸:融資租賃資產(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列示)
銀行存款(以“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未實現融資收益(以“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一租賃資產公允價值一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二)承和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
若承租人認為初始直接費用合理、公允,并愿意支付給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就應當同準則規定一樣作資本化處理,計入應收融資租賃款中。長期應收款為初始直接費用和最低租賃收款額加總之和。但在該種情況下,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需要重新修訂,其現值部分還應當包括初始直接費用。因為此刻初始直接費用由承租人承擔,所以現金流入應為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和未擔保余值之和,即租賃投資總額。現金流出為初始直接費用和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加總之和,即出租人租賃投資凈額。
由修改后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可列出:
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初始直接費用的現值=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修改后等式2)
由等式l和修改后的等式2得:
未實現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初始直接費用)一(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修改后等式3)
因此在該種情況下,其會計分錄個數額應如下。借: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以“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列示)未擔保余值貸:融資租賃資產(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列示)
銀行存款(以“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未實現融資收益(以“(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初始直接費用)一(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列示)
四、總結
上述會計處理,從融資租賃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能否從承租人獲得,來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承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一種是出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若是承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則不計人應收融資租賃款中。初始直接費用屬于出租人的現金流出,但不屬于出租人的現金流人,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的現值部分不應包括初始直接費用。若是出租人承擔初始直接費用,則計人應收融資租賃款中。初始直接費用既屬于出租人的現金流人,又屬于現金流出,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的現值部分應包括初始直接費用。通過該調整,既更加符合應收融資租賃款和租賃內含利率的含義,又符合現實中融資租賃的真實情況,也較好地解決了會計分錄借貸方不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