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剛+張映輝+龍小云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心臟病類型、心功能情況、孕期監護及圍生期處理,以降低母嬰并發癥及病死率。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我院合并心臟病56例孕產婦的臨床資料。 結果 合并心臟病孕產婦以心律失常最多見,其次是先天性心臟病,再次為風濕性心臟病,其后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性心臟病,圍產期心肌病。心功能衰竭好發期為妊娠32~34周及產后24h內。曾實施心臟手術能明顯改善心功能,孕期多無明顯心功能不全,妊娠可有良好結局。心功能Ⅲ~Ⅳ級者,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等發病率明顯增加。 結論 嚴密的產前監護、適當的治療,能降低心功能失代償風險,可改善妊娠結局,剖宮產對妊娠合并心臟病不一定是安全的分娩方式。
[關鍵詞] 妊娠心臟病;心功能;分娩;母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14.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8-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ypes of heart disease,cardiac function,monitor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perinatal treatment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and to reduce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6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rrhythmia was the most common heart disease in pregnant women, secondly,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gain,rheumatic heart disease,thereafter,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complicating pregnancy,and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Heart failure predilection period was 32-34 weeks gestation and within 24 hours postpartum.Cardiac surgery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rt function.There was no obvious cardiac dysfunction during pregnancy, pregnancy could have a good outcome.For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Ⅲ-Ⅳ,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Strict prenatal care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ac decompensation,and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Cesarean section is not always a safe mode of delivery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Pregnancy heart disease;Heart function;Diliver;Maternal and fetal;Pognosis
妊娠合并心臟病作為一種嚴重的產科并發癥,因為妊娠,導致子宮增大,同時增多血容量,也使患者心臟負擔加重,在進行分娩過程中全身骨骼肌及子宮發生收縮導致心臟涌入大量血液,增加產后循環血量,因此容易導致心臟病變,進而心力衰竭發生,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妊娠合并心臟病最為常見類型為風濕性心臟病,大約80%的比例,特別是多見二尖瓣狹窄,因為產婦長時間缺氧,也會導致胎兒窘迫和宮內發育不良,影響妊娠結局。妊娠合并心臟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1-2],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因其在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均可導致孕產婦心力衰竭,為導致母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孕產婦死亡因素中占第二位,在非直接產科死亡原因中占首位;同時母嬰死亡中主要原因為發生心臟病事件[4]。因此在孕期全程必須予以心臟病孕產婦有效的產科及心內科共同監護、適當孕期處理、消除誘發心衰的高危因素、減少并發癥、選擇適宜的分娩時機和方式,從而將新生兒和孕產婦死亡率降低,成為產科醫生現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014年1 ~ 12月收治的心臟病孕婦56例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在2014年1~12月期間接收6375例分娩產婦,其中56例(0.88%)心臟病孕婦,均為女性,年齡20~48歲,平均(28.5±5.6)歲,其中包括17例先天性心臟病、20例心律失常、14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例圍生期心臟病,初產婦51例,經產婦5例;單胎妊娠53例,雙胎妊娠3例;孕周24~40周,平均(36.5±0.6)周。所有患者均詳細詢問病史,予以胸片檢查、心肌酶譜檢查、彩超、心功能評估及體格檢查確診。在產前4例心功能Ⅲ~Ⅳ級、2例產后心功能Ⅲ~Ⅳ級,其中1例患者產前及產后均有心力衰竭發生。心功能分級標準采用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制定的標準[5]將心功能分為4級。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相關對比數據分析和整理工具均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妊娠合并心臟病的類型
妊娠合并心臟病類型分析為:(1)心律失常,孕周33~39周;(2)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4例孕前已行心臟手術治療;4例孕前已行室間隔修補手術;4例孕前已行心臟矯治手術;孕前10年已行心臟手術。(3)妊娠合并風濕性心臟病主要為二尖瓣狹窄伴關閉不全,除4例中-重度二尖瓣狹窄伴關閉不全已行換瓣術外,其余均為輕度二尖瓣狹窄伴/或關閉不全。(4)子癇前期心臟病,見表1。
2.2 心功能評估
以美國紐約心臟協會心功能分級標準為依據,妊娠合并心臟病56例孕產婦中心功能Ⅰ~Ⅱ級者51例,心功能Ⅲ~Ⅳ級5例。Ⅰ~Ⅱ級心功能以心律失常、經矯治先天性心臟病及風濕性心臟病孕婦為主,Ⅲ~Ⅳ級心功能以未經矯治的高血壓性、風濕性、先天性及圍生期心臟病孕婦為主。
2.3 不同心功能級別孕婦分娩方式比較
分娩方式方面,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心功能Ⅰ~Ⅱ級者15例經陰道分娩,36例以剖宮產方式終止妊娠,剖宮產率70.59%,孕周可達36周以上;心功能Ⅲ~Ⅳ級者陰道分娩0例,剖宮產分娩5例,剖宮產率100%,孕周24~37周。
2.4 妊娠合并心臟病對母胎的影響
妊娠導致血流動力學顯著變化,如血流量增加[6]、心輸出量增加[7]、體循環阻力下降[8]、血液高凝狀態等。健康孕婦妊娠期的生理性變化可以很好地控制,但合并心臟病孕婦卻有心血管失調危險。心功能Ⅰ~Ⅱ級孕婦多能妊娠至36周,新生兒出生體重能達到>2500g,新生兒Apgar評分1分鐘評分9分或10分;與心功能Ⅰ~Ⅱ級孕婦比較,心功能Ⅲ~Ⅳ級孕婦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早產率及流產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Ⅲ~Ⅳ級者5例及時發現心力衰竭,處理得當,控制心衰迅速,實施有力的搶救措施,不存在孕產婦死亡的病例,發生心功能不全的例數為2例,其中子癇前期心臟病1例,在剖宮產術后第1天心功能不全發生,心慌、胸悶、憋氣,經強心、利尿、控制補液后,癥狀逐漸緩解,搶救成功。
2.5 產檢對妊娠合并心臟病孕產婦圍生期結局的影響
56例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中46例進行正規產檢,產檢10次或10次以上,均于孕期在心血管內科門診進行會診,孕婦均有較好的依從性,睡眠充足,飲食及體重控制較理想,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降低心衰可能,有良好的母嬰圍產期結局。其中產前檢查次數少或無正規產前檢查者10例。其中一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在私人診所進行抗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欠佳,我院呼吸內科門診及產科門診會診,考慮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抗心衰治療,保證母嬰安全。1例由于端坐呼吸外院轉入,對心力衰竭進行控制,并且行剖宮產對妊娠進行終止,坐位麻醉,半臥位體位性剖宮產術,及時搶救,保證母嬰生命安全;1例為先天性心臟病,未行手術治療,妊娠24周發生心力衰竭,處理心力衰竭后終止妊娠。
3 討論
妊娠合并心臟病是妊娠期嚴重的合并癥,盡管有先進的心臟監護技術及治療水平,但是妊娠合并心臟病仍能對母嬰結局產生重要的不利影響。妊娠改變生理加重心臟負荷,惡化潛在的心臟疾病,造成心臟病病發及死亡,致使孕產婦產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嚴重的心功能不全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胎死宮內、早產及流產、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9]。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對B族鏈球菌感染的及時發現和治療,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有效控制風濕熱,明顯減少風濕性心臟病發病率[10]。圍產期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易引起心力衰竭,已引起心血管內科及產科醫生的重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性心臟病一旦發生,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延誤治療。我院一例重度子癇前期心臟病患者,術后突發心力衰竭,發現及時,經強心、利尿、控制補液后,癥狀逐漸消失。進行規范的產前檢查,完整的診斷評估,進行全面的心臟檢查、心功能評估,孕期和產褥期密切隨訪,優化心臟功能,產科、心血管內科、麻醉科等多學科通力協作,共同診治妊娠期心臟病,結局是令人滿意的。在分娩方式方面,經矯治的先天性心臟病,經及早換瓣手術的風濕性心臟病,心功能Ⅰ~Ⅱ級、胎兒不大、胎位正常、宮頸條件成熟者,由于循環及心功能的改善,可選擇經陰道試產,但應適當放寬剖宮產手術指征。在分娩期將產婦不良情緒消除及對疼痛進行緩解較為關鍵,將第二產程盡量縮短,宮口全開之后,要避免用力屏氣增加腹壓,應行會陰側切,必要時行陰道助產[11]。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臨產后建議側臥位,以減少妊娠子宮對靜脈腔的壓迫,使回心血量增加至最大,從而使心輸出量增加至最大,以維持心臟前負荷,減少心力衰竭風險。心功能Ⅲ~Ⅳ級或存在產科指征者應當剖宮產終止妊娠。必要時分娩前后可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積極防治產后出血和血栓栓塞等并發癥,以免誘發心力衰竭,應當減少剖宮產術中縮宮素的使用量,以減少心力衰竭發生的可能。相關研究顯示,分娩方式為剖宮產不會導致孕產婦不良心臟事件及圍生兒不良預后增加[12]。
有學者認為,應特別重視合并嚴重心臟病孕婦的分娩方式,對剖宮產術進行適時選擇[13];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合并心臟病,終止妊娠選擇剖宮產術,有較高的風險性,由于剖宮產較陰道分娩會導致血流動力學波動大,分娩后應該嚴密觀察72h。對出現心力衰竭者應強心、利尿等治療,產后需充分休息,限制體力活動,避免加重心功能不全[14]。有研究顯示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孕產婦,其心臟的收縮及舒張功能下降將持續分娩后[15]。在妊娠期間了解妊娠的生理變化及對心臟方面的特殊影響是治療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基礎。嚴格的孕期評估、多科協作,通過適當的治療、密切的產前監護,最大限度地改善心功能狀態。協助心臟病孕產婦在圍生期安全渡過,對圍生兒死亡率及孕產婦心力衰竭發生率降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益君,張春萍,盧家凱,等.全程護理干預在妊娠合并心臟病孕婦圍生期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110-113.
[2] 俞如葵,孫建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妊娠結局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18-420.
[3] 魏建芬.妊娠合并心臟病74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8):864-865.
[4] 李曉蕾,王以新,殷玲,等.妊娠合并心臟病的風險評估和管理[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33(4):604-608.
[5] 靳晴,陳雪蓉,牛兆儀,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心臟不良事件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7):192-194.
[6] 李霞.妊娠合并心臟病不同心功能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2):123-125.
[7] 于曉麗,李斌.晚期妊娠合并心臟病發生心力衰竭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5):916-918.
[8] 王芳芳,李彩霞.妊娠合并心臟病59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4):817-818.
[9] 傅勤,林建華.妊娠合并無結構性心臟病心律失常877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8):601-604.
[10] 于海微.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妊娠結局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5,34(32):25-27.
[11] 張大偉,王煥英,李燕娜,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妊娠結局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6):574-576.
[12] 甘務瓊,陳敬祥,唐培佳,等.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心臟病產婦剖宮產手術的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31(2):299-301.
[13] 折開娥,趙清俠,張凌燕,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探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4):138-139.
[14] 崔娟,趙琴.妊娠合并心臟病圍生期的護理[J].哈爾濱醫藥,2014,34(1):80-81.
[15] 田玲.23例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護理[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2):142-143.
(收稿日期: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