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華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復周期患者心理情況及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IVF-ET重復周期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50例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獲卵數、移胚數、優胚數及陽性HCG率、流產率。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兩指標評分低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獲卵數、移胚數、優胚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陽性HCG率高于對照組,流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VF-ET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其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促進其不良心理的緩解,將其妊娠成功率提高,促進其妊娠結局的改善。
[關鍵詞]心理護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c)-017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 (IVF-ET) repetition period.Methods 100 IVF-ET repetition perio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regnancy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cores of SAS,SDS in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AS,SD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nd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number of oocytes,embryos transferred and embryos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HCG posi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bor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VF-ET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giving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m can promote their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lief, improve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and improve the pregnancy outcom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IVF-ET;Pregnancy outcome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可以稱之為試管嬰兒,其是人類助孕的一種技術。接受IVF-ET治療的患者多數為久婚不育的夫妻,其因為長時間不能受孕,存在一定的思想壓力,同時其伴有社會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使得其在接受IVF-ET治療前后會出現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等不良的心理[1-2]。相關研究顯示,若IVF-ET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存在負性情緒,則會對胚胎的移植造成影響,降低其妊娠的成功率[3-4]。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IVF-ET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促進其IVF-ET治療效果的提高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就心理護理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復周期患者心理情況及結局的影響作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IVF-ET重復周期患者100例,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兩組,每組50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2~41歲,平均(31.20±3.26)歲;不孕時間0.5~15年,平均(5.12±3.32)年;不孕因素:管性因素37例,排卵障礙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3例;排卵異常5例,男性因素17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3~43歲,平均(31.35±3.20)歲;不孕時間0.5~16年,平均(5.20±3.30)年;不孕因素:管性因素35例,排卵障礙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4例;排卵異常5例,男性因素18例。兩組患者年齡、不孕時間、不孕因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的促排卵方案主要包括微刺激方案、超長方案、短方案、長方案等,若患者的單個卵泡直徑≥1.8 cm,或2個直徑≥1.7 cm的卵泡,則停止促排卵藥的使用。當天晚上則進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注射,32~36 h后,在超聲的引導下,采用單腔或雙腔取卵針經成熟的卵泡取出,加精后進行胚胎培養。在胚胎培養48~72 h后,對優質的胚胎進行選擇進行胚胎移植,將剩余的胚胎進行冷凍處理。在胚胎移植前,囑咐患者充分飲水保證膀胱充盈,通過腹式B超的引導下,將移植管插入患者的宮腔內,在距離宮底1.0~1.5 cm處,對胚胎進行放置[5]。對照組患者在接受IVF-ET的過程中,僅接受常規的護理,即合理按照醫囑給予患者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觀察組接受IVF-ET過程中,則接受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觸診時心理護理 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以女性的解剖知識、生理知識作為基礎,并與醫學知識進行結合,增加患者對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將患者IVF-ET治療的盲目性減輕。指導患者家屬合理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使得患者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6]。
1.2.2促排卵中心理護理 積極為患者講解排卵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處理措施,在藥物使用的過程中,告知其藥物的使用方式、注意事項以及作用原理,并采用焦慮以及抑郁自評量表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7]。為患者講解不孕不育的相關知識,并告知其接受IVF-ET治療的成功率,使其可以養成良好的遵醫行為。
1.2.3取卵移植術前心理護理 對患者講解手術的主要過程,并告知其經腹式B超可以準確對胚胎移植的位置和過程進行了解,增加其治療的自信心。同時可在IVF-ET重復周期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播放輕松、舒適的音樂,將其治療的注意力分散。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可安排專業的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并指導其進行深呼吸,促進其肌肉的放松。在胚胎移植后1~2 h,囑咐其進行休息,在不存在不適感的情況下,則可指導其出院,并合理指導患者采用黃體酮進行治療。同時指導患者在出院后若出現不適的癥狀,則應及時進行復查[8]。
1.2.4治療后心理護理 通過電話的方式祝賀治療成功的患者,并加強其心理護理,告知其保持樂觀心態的重要性。若患者治療失敗,則為其例舉治療成功的案例,并對其治療失敗的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增加其下次治療的成功率。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采SAS以及SDS量表進行評價,分數均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越嚴重[9]。②比較兩組患者的獲卵數、移胚數、優胚數。③比較兩組患者陽性HCG率、流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水平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兩指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兩組患者獲卵數、移胚數、優胚數的比較
兩組患者獲卵數、移胚數、優胚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陽性HCG率、流產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陽性HCG率高于對照組,流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多數IVF-ET重復周期患者因承受著社會以及家庭的雙重壓力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孕患者若長期處于較大的壓力下,則會對其IVF-ET治療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若出現情緒激動的情況,則會導致其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其子宮平滑肌收縮,對其胚胎的著床造成影響[10-12]。因此,在IVF-ET重復周期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應適當的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將其焦慮、緊張等情緒減輕,促進其心理壓力的緩解,從而提高其IVF-ET治療的成功率[13]。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在IVF-ET治療過程中接受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其陽性HCG率明顯高于未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的對照組陽性HCG率,同時,觀察組的流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IVF-ET重復周期患者的流產率。因此,在患者接受IVF-ET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應合理對醫囑進行執行,熟練對輔助生殖技術以及操作技能等專業知識進行掌握,同時還應積極對心理學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在IVF-ET重復周期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合理給予其健康教育,從而促進患者對IVF-ET治療知識的了解程度,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從而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接受治療,提高胚胎著床成功率[14-1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IVF-ET重復周期患者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可以促進患者不良心理的緩解,提高妊娠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流產率,從而改善其妊娠結局,促進IVF-ET重復周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楊小玉,宋文茹.重復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婦女心理動機和情感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 30(10):1-3.
[2]呂永利,萬盈璐,彭軒巒,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穿刺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4,29(10):37-38.
[3]姚娟,高悅,胡茜,等.多次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失敗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139-141.
[4]黃雄芬,民黎君,黃瑛,等.中醫護理干預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狀況和臨床結局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5):1-4.
[5]徐麗平,楊廣清,吳方貴,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同階段焦慮、抑郁情緒與治療結局的相關性[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5):27-30.
[6]程建云,毛新敏,閆娟娟,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結局影響因素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6):769-771,774.
[7]張序杰,葛莉娜,楊艷,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者及其配偶的負性情緒及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9):2253-2256.
[8]蘇霞,叢云鳳.心理干預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妊娠率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66-68.
[9]陳丹,劉鐵濱,王衛紅,等.100例患者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前的心理狀況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6):550-552.
[10]陸丹,馬曉萍,韓玲,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75-77.
[11]劉娜.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920,封3.
[12]章昉,張小媛,馬春梅,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后宮內妊娠合并宮外孕破裂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5):31-32.
[13]王紅燕,華九月,陶偉萍,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宮內合并子宮瘢痕妊娠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23):34-35.
[14]徐紅英,陳晶晶.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337-338.
[15]曾義真,陸丹,彭旭霜,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宮內合并宮頸妊娠行減胎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34):24-25.
(收稿日期:2017-03-22 本文編輯: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