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公共英語課程,如何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為外語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是當前公共英語老師接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學翻譯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公共英語;教學;文學翻譯
前言: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英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門重要語言。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到地道的英語文化,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在公共英語教材的選擇上,逐漸選擇一些英語國家文學作品,雖然這種做法給學生營造課一個具有英語內涵的學習氛圍,但是也對學生的翻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學翻譯,本文對此展開簡單的論述。
一、直譯和意譯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翻譯外國的文學作品,“直譯”和“意譯”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爸弊g”和“意譯”是兩種文化作品翻譯方式,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這兩種翻譯方式之間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著各自獨特的特征。“直譯”就是在保持原文形式的基礎上對原文的內容進行翻譯,原文內容和原文形式均不改變,但不是生搬硬套式的翻譯。而“意譯”,顧名思義,就是保持原文的意思,但是不保持原文的形式,通俗點說,就是將原文的意思完成表達出來,而不注重一些細節的部分,要求翻譯出來的文章通順流暢。“直譯”和“意譯”雖然都是一種翻譯文學作品的方式,但是翻譯出來的內容卻有著一定的差別。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翻譯的目的是“移情”和“益智”,就是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注入新的內容和思想,使翻譯的內容表現出新的風格[2]。在當前的公共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文學翻譯教學,如果使用“直譯”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出現語句不通的現象,則可以采取“意譯”的翻譯方式。當前我國社會倡導素質教育,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如果僅僅讓學生根據“直譯”的方式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只能學會一些基礎的翻譯技巧。如果老師指導學生采取“意譯”的方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可以讓學生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思想,這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但是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還是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但是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學生都必須要“忠于原文”,這是翻譯的最基本要求,尤其在翻譯法律、科技等文章的時候,使用的語言要做到絕對的精確,不能出現任何的歧義。
二、異化譯法和歸化譯法
異化譯法和歸化譯法也是英語翻譯界一直爭論的話題。異化譯法就是在翻譯的時候對原文里的文化意向進行保留,或者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直譯,異化譯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尊重原文的語言風格,為了讓閱讀譯文的讀者能夠了解到原文國家的文化[3]。而歸化譯法就是在尊重原文意識的基礎上,用自己國家的語言將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與歸化譯法相比,異化譯法更加“忠于原文”,但是這種譯法給讀者經常帶來很多的困惑,譯文主要給譯者國家的人欣賞的,比如中國人翻譯美國的文學作品,翻譯出來的文學作品大多數都是給中國人看的,因此,中國人在翻譯的時候用中國地道的語言進行翻譯會加強讀者對文章的理解,譬如英文文學作品中的“as timid as a rabbit”,如果用異化譯法的話,就會翻譯成“膽小如兔”,如果用歸化譯法的話就是“膽小如鼠”。相對于前者,歸化翻譯更容易讓人理解。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這種翻譯方法嚴重違背了“忠于原文”的翻譯原則,因此,歸化譯法和異化譯法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
三、盡量意譯必要時直譯,盡量異化必要時歸化
在前文中筆者對這四種翻譯方式做了詳細的解釋和比較,通過分析比較以及筆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意譯”和“歸化譯法”這兩種翻譯方式。首先就“直譯”和“意譯”這兩種翻譯方式而言,雖然“直譯”看起來更加“忠于原文”,但是漢語語言和英語語言的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別,這也就意味著完全使用“直譯”的翻譯方式進行文學翻譯是完全行不通的,翻譯出來的文章晦澀難懂,甚至還會存在句子讀不通順的情況,而“意譯”不僅能夠將原文的意思生動形象表達出來,而且也符合當前的教育要求,學生通過“意譯”能夠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僅能夠豐富原文的內容,還能強化譯文讀者對原文的理解[3]。其次就是“歸化譯法”和“異化譯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地道的語言,如果譯文讀者對原語國家的語言文化不了解,在閱讀利用“異化譯法”翻譯出來的文章時就會存在很多的困惑,閱讀上困難重重,閱讀譯文的大多是譯者國家的人民,因此,使用“歸化譯法”更能滿足讀者的需要。
“忠于原文”是英語翻譯中首先要遵守的原則,但是這種“忠”并不是盲目的“忠”,筆者認為,這種忠實分為兩個含義,第一,是忠于原著的思想內容,即譯者在翻譯的時候,要尊重原著作者的思想,不能無緣無故對其進行增刪、遺漏、歪曲或者篡改,能夠將原著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準確而且完整表達出來。第二,就是忠于風格。指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要保持原著的風格,包含語體風格、時代風格、民族風格以及原著作者的個人語言風格。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既要有獨特的文體風格,還要包含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譯者在翻譯的時候,不僅要忠于思想內容,還要忠于風格。鑒于此,公共英語老師在進行文學翻譯的時候要做到“盡量意譯必要時直譯,盡量異化必要時歸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直譯、意譯,還是歸化譯法、異化譯法,都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公共英語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結合文學作品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在翻譯的時候“盡量意譯必要時直譯,盡量異化必要時歸化”。
【參考文獻】
[1]徐莉娜,羅選民.從語義知覺看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的關系[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05):11-15.
[2]羅丹婷.從翻譯教學和教學翻譯淺議翻譯人才知識結構的建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06):06-08.
[3]劉冬利.翻譯教學與教學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10-13.
作者簡介:王夢莎(1987.11-),女,重慶人,職稱: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