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態旅游發展,生態旅游產品在生態旅游中的地位越顯重要。本文結合漾濞彝族地區的生態旅游資源、旅游市場、旅游服務設施等情況對生態旅游產品——漾濞核桃開發進行了SWOT研究和探討,通過對漾濞彝族地區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認為生態旅游資源是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基礎,市場是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關鍵,旅游服務設施是產品開發的橋梁,生態旅游管理是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保證。還對漾濞彝族生態旅游產品體系設計進行了探討,對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保障體系提出了相關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生態旅游;土特產;漾濞核桃;開發;研究
一、研究背景
生態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在20世紀末大眾旅游迅速發展背景下,為解決既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又不允許破壞和污染自然、文化及環境,使兩者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和平衡這一可持續發展問題而提出的,于198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生態旅游特別顧問—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并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探討了生態旅游發展模式[1]。近年來,生態旅游以其對環境的關注,對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多重維護得到了廣大認同,被看作是實現可持續旅游的最佳形式。隨著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更加珍惜和愛護生態環境,對生態旅游產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生態旅游產品有助于提高人們回歸自然、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高和豐富生態知識,生態旅游產品從開發到投入市場一直遵循著保護環境、突出本土特點、表現文化內涵的原則,從包裝到實物直接承擔了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的任務[2]。由此可見,生態旅游產品是生態旅游的主要基礎,只有大量對生態旅游產品進行開發,才能更好的滿足人類對生態旅游的需求,不斷推動生態旅游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二、近年來漾濞核桃開發狀況
(一)漾濞核桃產量
隨著國家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各地投入大量資金興辦以核桃為主的綠色企業,核桃嫁接苗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2001年至今核桃加工及深加工獲得長足發展,相繼成立了核桃仁、核桃休閑食品、核桃乳等一系列的核桃深加工企業,且隨著核桃產品需求的日益增加,縣內建立了大規模的核桃基地,核桃種植實現規模化,核桃產業鏈初步形成。尤其是2002年,核桃嫁接苗滯銷和偷采濫購核桃枝條得到遏制,是核桃價格的最高時期,核桃產量也大幅度增加。
(二)漾濞核桃資源及分布狀況
漾濞核桃經濟價值高且產量穩定,是種植面積最廣的核桃品種。漾濞縣核桃樹齡結構是盛果樹和衰老樹所占比例小,初果樹和幼樹所占比例大。即盛果樹和衰老樹少,初果樹和幼樹多。由于近幾年的積極發展,大面積的荒山的開發與利用,使得幼苗的種植數量直線增加。是近幾年來漾濞縣積極發展核桃產業的結果。
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82萬畝,產量2.7萬噸,核桃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為1979年的14.9倍和17.8倍。全縣9個鄉鎮65個村委會都有核桃種植,種植核桃的村民小組有607個,占全縣村民小組的95.4%,種植核桃農戶18270戶,占全縣農戶數的84.6%,農民人均有核桃近7畝。核桃收入15萬元以上的農戶有10戶,10—15萬元的有34戶,5—10萬的有120戶,1—5萬的有12000戶以上。核桃已經成為山區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柱,一些農戶率先進入了小康行列。
(三)漾濞核桃開發狀況
漾濞縣的核桃生產大多是個體作坊的初加工戶。漾濞縣進行核桃深加工年產值5O萬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其中產值最大的是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植物核桃蛋白飲料、核桃乳和核桃油。該公司生產的 “漾寶” 牌核桃乳,榮獲國家級2項金獎、1項銀獎和1個推薦獎。隨著該公司3 O00噸脫脂核桃乳、3 O00噸低脂無糖核桃乳、500噸核桃膠囊的開發投產,2009年產值達1億元;核桃工藝品加工企業預計到2010年加工鐵核桃果500噸以上。工藝品7萬件以上。實現產值1千萬元以上。漾濞核桃目前主要是以加工核桃仁銷售為主。目前,全縣核桃初級加工企業已發展到45戶,年加工5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5戶。100-5O0噸的10戶,100噸以下的30戶。全縣年加工干果7000噸以上,其中除加工本縣自產的核桃外,還加工來自楚雄、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州的,以及來自州內賓川、云龍、永平、巍山等縣的核桃。漾濞已成為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核桃加工貿易集散地。僅核桃仁加工一項,每年就解決了近1萬人4個月左右的就業問題,使全縣城鄉居民勞務收入增加1600多萬元。為解決閑散剩余勞力就業,增加群眾收入,保持社會安定團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蒼山西鎮下街村328戶村民經營核桃加工,占全村農戶的57%。該鎮上街村有條聞名大理州的農民街,街上74戶居民戶戶從事核桃加工。全縣核桃精加工企業6戶,初加工企業達55戶,年加工、銷售核桃7000噸,全縣通過核桃加工每年實現產值近億元,每年解決1萬多人近4個月的勞動力就業,全縣城鄉居民每年可通過核桃初加工獲取勞務費4000多萬元……”。
三、總結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日趨嚴峻,人們對生態旅游產品產生了強烈的需求。生態旅游產品在開發過程中,一方面注意旅游資源的環境保護,實現旅游的無污染或低污染策略,努力做到旅游的可持續開發;另外一方面,開發出的旅游產品有助于人的身體健康,又具有旅游紀念意義的功能,可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因此,發展前景廣闊。而云南省漾濞縣核桃種植業歷史悠久,境內核桃遍布四野,規模宏大,品質優良,是著名的“核桃之鄉”。漾濞核桃以其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和出仁率高而譽滿中外,是具有較大開發潛力的生態旅游產品。本文在調查研究和查閱大量的資料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當前漾濞在開發生態旅游產品中所存在的優勢與劣勢,開發機遇與挑戰,對生態旅游產品的品牌的建設提出了初步的設想,對漾濞核桃的開發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為本縣開發生態旅游產品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這種具開發潛力的產品能夠在市場上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為本縣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通過這一系列的規劃開發能夠使本縣的農民真正受益,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目標,解決好長期困擾農民的“賣難”、“賣虧”問題和利益分配問題,建立起不同程度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打開市場,走上國際化道路。
【參考文獻】
[1]張建萍.生態旅游[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
[2]高峻.生態旅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楊麒鈺.漾濞核桃全國第一[N].云南經濟日報,2005.
[4]漾濞彝族自治縣政府網(www.yangbi.gov.cn)
作者簡介:陳芳,女,出生年月:1989年出生,民族:彝族,云南大理人,學歷: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生態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