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摘要:習近平同志在重要會議上的講話中頻繁提到了關于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問題和觀點,表述了中國從網絡使用大國向網絡強國發展的頂層設計、戰略實施和政策主張。這不僅是宏觀需要,也是戰略考量。習近平同志關于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觀點內容豐富,邏輯嚴謹,辯證統一。為我們打造網絡強國,深入開展網絡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同志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觀點,全方位把握其時代內涵與實踐要求,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觀,建立牢固的網絡安全防御保障體系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網絡強國大戰略和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有重要戰略目的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網絡安全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D0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1-0037-02
當前,中國的網絡和信息化發展大步向前邁進,國家對信息安全自主掌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發展大潮的前沿,引領中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推進和發展,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設計和要求。這不僅是黨和國家對有網絡大國發展成網絡強國建設規律的新探索,也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觀的新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對于推進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和增強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也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提出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在2014年2月27日成立,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組長。圍繞“網絡強國和信息化”的主題,會議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整體目標。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網絡安全發展的新目標和新愿景——“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1]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等,習近平同志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這足以見到黨和國家對于維護網絡安全與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及對建設成網絡強國戰略的決心。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互相交融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全然走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國正處于這個發展變化的浪潮中,受到的影響愈發深刻。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出發展成就?;ヂ摼W是當前中國在經濟和技術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的距離比較接近的領域之一。因此,打造網絡強國具有極其全面而重要的意義?;ヂ摼W的發展不僅拉動中國式消費與經濟,還在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便利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所以建設網絡強國恰逢其時。習近平同志準確把握信息時代社會發展新動向、新特特。習近平同志網絡強國思想不僅闡明了整體頂層宏觀規劃,還明確了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中建設網絡安全治理體系的具體任務和要求。
二、網絡安全與發展:網絡強國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同志強調:“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戰術來落實和執行,落實才能出成績,執行才能見成效。”[3]要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和建設工作,就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并進,安全和發展工作相互統一。 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雙輪驅動”,“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4]習近平同志曾如此強調。當今世界,網絡科技和信息化技術更新速度快,中國對內和對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變化。大數據時代大背景下信息技術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等方式。網絡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體系的重要內容,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方面面?;ヂ摼W是以全世界計算機為依據的按照統一技術平等的對接形成的巨大網絡綜合體,具有無邊界、無國界的開放性特征,網絡安全已然成為同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嚴重自然災害同等重要的世界性的重大挑戰。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網絡安全的觀點,準確掌握了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整體大方向,抓住了國家安全的關鍵命門所在,體現了國家總體安全觀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精準研究和準確判斷,闡述了網絡安全是事關全局性的重要問題,是國家總體安全觀體系中極為重要和不容忽視的關鍵性要素。
三、信息化領域自主創新:網絡強國的核心力量
文化積淀深厚的中國,正以寬廣的胸懷和空前的膽識,以網絡作為新的發展切入點,積極謀求競爭新優勢并加入新一輪的產業技術革命。2013年9月30日,總書記考察互聯網領域先進技術開發和運用情況后指出,科技已成為國家綜合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是時代所趨。習近平同志認為核心技術的掌控是最關鍵所在。對此,習近平同志還強調,“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5]這一論斷為我國建設網絡強國指明了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互聯網領域的攻堅和創新熱情。從總書記講話中可以清楚了解,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綜合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才能在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同時,習近平同志對我國現代網絡信息化領域的企業家、專家、科技人員寄予厚望,習近平同志提出“要樹立這個雄心壯志,要爭這口氣,努力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6]
互聯網領域是技術性和專業性極強的新興領域,人才匱乏及核心技術的攻堅和掌控已成為引發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要因素。一支高水準的、精準掌握互聯網領域專業人才隊伍是建設網絡強國,維護我國網絡安全的核心要求。習近平同志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同志認為,在信息化領域人才建設方面,腦袋要靈敏,重視人才獲得,引進和發掘人才具體要求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強,要進一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的更新改革。習近平同志強調“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制度,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為我所用”。[7]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當前網絡發展的癥結所在,揭示了今后發展的主攻方向。樹立并強化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思想,對于推進中國信息技術發展,實現國家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
四、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網絡強國之兩翼endprint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10]習近平同志提出關于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新觀點和新要求,簡明扼要地闡明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性意圖及打造網絡強國的戰略性作用。網絡安全與信息的二者之間驅動作用是一種辯證關系,深刻體現了以社會信息化為前提基礎的持續加強國家整體安全的全新思路,對于保障國家網絡安全具有創新性的引領作用。這為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如何打造網絡強國和如何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發展方向和有效措施。準確把握并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觀點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有積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發展已然進入新階段,網絡可以發揮更大作用”。[11]這一論點以社會持續信息化發展和深入推進的世界大環境為基礎。習近平同志還指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定實施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盵12]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創新協同發展的理念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宏觀發展的總體要求和趨勢所在,我國互聯網事業推進要與所處環境相協調適應,努力讓國家和人民更好地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習近平同志認為,目標是行動的方向,也是發展的牽引。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二者辯證統一,沒有雙重標準。要維護國家安全,建設網絡強國必須加強對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長期規劃和統籌協調,努力營造互聯網領域穩定積極的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首次會議.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 雙輪驅動建設網絡強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2-28.
[2]推進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協同發展 努力建設網絡強國 [EB/OL].[2016-09-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0/c_129289896.htm.
[3]梁言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系統學習習近平同志總書記十八大前后關于實干精神的重要論述[N].學習時報,2015-03-23.
[4]處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關系的基本要求.[EB/OL].[2016-10-17].http://www.scio.gov.cn/ztk/hlwxx/zywlaqhxxhldxzdychyzk/jhyd/Document/1365645/1365645.htm.
[5]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N].人民郵電報,2016-10-16.
[6]國信辦副主任談網絡安全:管不好或致國將不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5-19.
[7]對網上善意批評要認真研究吸取[N].京華時報,2016-04-20.
[8]習近平同志的新聞輿論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2-25.
[9]讀懂習近平同志的“互聯網思維”:全面實施網絡強國戰.[EB/OL].[2015-12-1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2-14/7670661.shtml
[10]左曉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EB/OL].[2016-10-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017/c1001-28785440.html.
[11]閻星,曾鸚.新階段 新機遇 新戰略,人民網.[EB/OL].[2015-11-23].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1123/c117092-27845938.html.
[12]溫紅彥,張毅,廖文根,張洋,徐雋.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總書記關于互聯網系列重要講話綜述[N].人民日報,2016-11-14.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