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

天生的演說家很少,但是,鄭燕認為,所有人通過努力都能成為“后天”的演說家。
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企業家中,中國遠遠落后于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其實,論實力,那些受歡迎的企業家不一定很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
“是演講。”鄭燕是電通公共關系顧問(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憑著她多年傳播行業的經驗,看到了這個問題的本質。在鄭燕看來,通過演講可以將企業家分成三類,一類是那種天生的演說家,擅長表達,但是這樣的人也是百里挑一;一類是喜歡表達但是表達的沒有重點;還有一類是完全不懂得怎么表達。
能像喬布斯、像馬云在臺上精彩演講的并不多,所以,大多數企業家都在上述的后兩類,而這也讓鄭燕萌生培訓“演講”的念頭。“中國的企業家缺乏演講訓練,導致了溝通缺失。”鄭燕認為,應該對企業家進行演講的系統訓練,身處不同場景、面對不同聽眾,甚至臨場突發狀況的應對等等。
企業家要給自己“加分”
鄭燕和培訓“演講”的結緣在8年前,當時,鄭燕的團隊正在幫助客戶在沈陽做一場發布會,她服務的客戶是日本一家非常大的跨國公司。但是問題來了,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70歲的老先生,關于老先生的演講致辭成了當時最棘手的問題。雖然演講稿經過了精心設計、反復修改,但是由于時間緊張,這位在行業內呼風喚雨的傳奇人物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排練與準備就要登臺演講。
就在這個緊迫的關頭,鄭燕提出給老先生介紹一下到場的媒體情況為由,給了他一些演講方面的建議。因為鄭燕覺得,這位世界級的優秀商業領袖,應該在中國媒體面前展現出一個更好的形象。作為企業的一把手,公司內部沒人敢反對他,也很少有人敢給他提意見,這讓他在現場看起來很可憐。
首先鄭燕建議他不用太擔心有沒有念對稿件,因為現場有同聲傳譯,媒體都是通過翻譯獲取信息,而是要專注于展現出自己原本就有的魅力與氣勢,給大家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比如穿著大衣上臺,停頓的時候抬頭看看攝像機鏡頭,媒體專訪時與媒體像朋友一樣地去交談等等。
鄭燕的建議非常奏效,這位老先生原本緊繃的情緒放松了很多,整場活動中表達更加自信,應對起媒體來也更加自然從容。那次經歷之后,每次這位客戶在遇到中國市場的問題,不論是廣告的創意,還是危機應對,都會請鄭燕咨詢建議。
這次發布會的經歷讓鄭燕意識到了企業領導人演講培訓的重要性。即便是無比優秀的企業領袖,他們在公開演講方面也未必能做到完美,越是優秀的企業家內心越渴求成長,他們越需要專業人士為他們提供建議。
鄭燕遇到過不同風格的企業家,比起上述不能講的還有一些是“特別能講”的。有一次,鄭燕遇到一個企業家,這是一位富有情懷的企業家,他能和鄭燕一聊聊兩三個小時。但是,他請鄭燕幫忙的目的是怎么更好的控制時間。鄭燕把和這位企業家的談話錄了音,談話內容主要是該企業要做一個新品發布,一大堆語言都是在介紹新產品的功能、賣點。
鄭燕把這段錄音拿給自己的助理聽,并問她是否記住了產品的賣點、功能。助理聽完錄音后,仍然很茫然。“你覺得如果講的內容讓人沒印象的發布會有用嗎?”鄭燕把這件事告訴給這位企業家,企業家恍然大悟,他嘗試一遍遍的修改自己的演講內容,并且請來不同的人聆聽,直到多數人認為記得住。
“臺子搭得再好,唱戲的主角沒準備好,這戲能唱好嗎?”鄭燕經常聽到她的甲方客戶對自己老板的抱怨,寫的非常精彩的PPT但是結果老板講的一點都不精彩,而聽到這樣的抱怨后,鄭燕大多會把問題的癥結歸咎于寫PPT的人?!澳阏娴暮湍愕睦习褰涣髁藛幔磕愣南敕▎幔俊?/p>
重新詮釋的“3V法則”
美國有個著名的梅拉賓法則, Martin在梅拉賓法則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調研后,總結出一個可以應用在演講培訓的方法論:即3V法則。這三個V分別指VOCAL、VISUAL、VERBAL。Martin在指導普京、潘基文、布萊爾等人做演講培訓時都用到了3V法則。
“一個人在溝通的時候,對人產生印象的內容最重要?視覺效果最重要?還是聲音最重要?很多人說視覺效果,也有人說內容。實際的比例不太一樣,實際比例是視覺效果是55%,聲音的效果是38%,內容只占7%。因此一場讓人印象深刻的演講,其實并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取決于非常細節化的內容,而是演講者的表達?!边@是鄭燕對法則的解釋。
兩年前,鄭燕的團隊開始和Martin合作,如今,已經正式推出了MYimpact演講品牌。“my一個是我的意思,另外還代表了Martin和鄭燕的燕字首字母組合。”鄭燕解釋道。
現在MYimpact團隊針對中國企業家的具體需求,梳理了3V方法論和培訓方法。譬如按3V來說,最重要的是視覺效果,視覺有什么?有站姿,有手勢,有表情還有眼神控制。那么聽覺效果是什么?其中一點就是呼吸。大家可能覺得呼吸是什么?(停頓3秒)剛才演示的就是呼吸,停頓有時候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一種方式。
在給某個客戶培訓的時候,鄭燕通常為其提供至少三種以上的場景,比如,一場新聞發布會。演講者該注意保持什么樣的表情,站在什么位置,演講的內容應該怎樣,這些都會經過系統的培訓,而且現場有模擬記者提問的環節,起初問題是設定好的,而之后都是隨機的問題。如此往復的練習,幫助演講者最終能夠自如的應對。
再比如,一對一采訪的場景。“我們會對環境提前進行了解,如果是在沙發上做專訪,坐在什么位置,眼光應該落在何處都有不同的效果。”鄭燕表示。
“通過培訓,我們幫客戶明確目的,找到能打動人的真實故事,并練習怎么講故事?!编嵮嗾J為,演講的培訓正在成為一項核心的需求,而企業家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品牌的形象,而誰又愿意放棄成為“最受歡迎的企業家”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