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漢丁,郝 海,張印賢
(1.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84; 2.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222)
?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分析與多層次激勵機制探究
郭漢丁1,郝 海2,張印賢1
(1.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84; 2.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222)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結構;多層次激勵;博弈分析
工程質量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工程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甚至是政治效益的綜合體現的基礎[1]。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嚴格監管工程項目,不僅是建設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維護國家和公眾質量利益的集中體現。經過30余年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探索改革與實踐,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1-2]。但是,工程質量事故,尤其是惡性事故依然頻發,造成了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和惡劣社會影響。對此,各工程建設主體的參與建設生產責任不容回避,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的監督責任也難以推卸。調動與激勵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者從事工程質量監管的積極性[1]、進一步強化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整體水平是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值得全身心投入的長期戰略任務。因此,探索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多層次激勵機制,以有效激勵增強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內在驅動力,已成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1]。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多層次激勵機制的本質是雙重委托代理問題,關于多重委托代理理論研究,無論在公司治理、行為博弈,還是在政府監管與規制方面,委托人與代理人基本面向同一對象,涉及的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抽象化的整體,研究他們在不同狀態下的行為策略及其均衡過程[3-9]。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具有兩層委托代理面向對象不一致(分別是群項目和單項目)、第二層次代理人――監督小組(群體執法主體)由不同職責、能力、素質等的監督工程師和一般人員組成的復雜代理人組織結構的特殊性,其協同激勵問題既有效用函數構成的復雜性,又有激勵協同層間結構的復雜性[1],探究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及其多層次激勵機制將有利于完善與豐富雙重委托代理理論[1,9-11]。
建設工程主體是實現建筑產品生產、交易活動的一個組織體系,由于建筑產品先有交易后有生產,是以契約為紐帶的預約式生產與管理過程,形成了其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顯著特性。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建設工程市場和建設實施過程集中體現出多層次信息不對稱性和多級交互契約的不確定性[12]。
2.1建設工程項目的相關者
建設工程項目實施是多主體工程項目治理團隊協調工作的過程[12]。基于工程建設的內在要求與社會專業分工,建設工程項目的干系人構成如圖1所示。包括業主、政府、建設單位、銀行、保險與其它投資人、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承包商、監理方、質量檢測方和原料供應商等,可分為項目業主層(項目投資者)、項目管理層(建設單位)、項目執行層(建設主體,主要包括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五方參建主體)、項目供應層(物質提供者)等四個層面。

圖1 工程建設項目干系人
2.2建設工程經濟契約特征
建設工程產品的基本特性不僅決定了建筑行業經濟的特征,同時集中體現出工程建設過程的契約信用特征[13-15]。
(1)復雜性。建設工程契約信用涉及面廣、關系復雜性、內容豐富等都遠遠超過一般信用所涉及到的。
(2)危害性。建設工程契約信用缺失導致的后果中最為嚴重的兩個方面是拖欠工程款和工程質量、安全方面問題[13-14]。既有發包人契約信用缺失,也有承包人契約信用缺失,契約信用缺失導致不履行合同,問題背后涉及到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更為嚴重將涉及到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長期性。從時間范圍上講,契約信用包括合同訂立階段、履行階段和履行后階段的信用[15-16]。建設工程合同的訂立周期相對較長,從招投標階段就開始了合同的要約與承諾過程;工程建設周期長事實上形成了合同履行階段的長期性;工程建設保修和滯納金等規定反映了合同履行后階段信用的至關重要性。
(4)隱蔽性(不可逆)。產品形成過程的不可逆內在規定了建設工程契約信用保證的核心基礎作用;面向建設工程產品及其過程的不確定性和交易過程潛規則,必然造成契約信用的隱蔽性,建設工程產品預約生產的建設特性決定了契約信用面向未來隱蔽性。
3.1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委托代理關系
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借鑒現代企業制度中處理投資人和經理人之間關系的方法,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實施的本質是委托代理行為,其基本的監督委托代理鏈如圖2所示。他們之間具有嚴格經濟學意義的委托代理關系,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業主投資所有權與建設控制權的相對分離。實施工程建設的業主理性選擇是以契約的形式建立委托代理關系,由城建單位進行建設,投資權和控制權要適當分離,業主對投資和建設項目具有最終所有權,城建單位在建設過程中根據契約授權,對建設中的具體行為具有決策權和控制權。作為代理人的參建單位與作為委托人的業主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處于信息劣勢的業主既不能準確獲取有關承包商等參建單位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能力等信息,也無法全部觀測到承包商等參建單位的行為選擇和努力程度等信息,或者因為觀測成本昂貴而不經濟。
(2)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是通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完成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由政府委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實現對建設單位為龍頭的所有工程建設主體和建設活動實施工程質量執法監督,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第一層的委托代理關系[1]。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具體實施工程質量執法監督是委托監督小組,依據是國家、地方和各專業建設管理部門頒發的法律、法規及各類規范和強制性標準開展工程質量執法監督。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基本職能包括監督工程建設參與各方主體的質量行為和監督檢查工程實體的施工質量及監督工程質量驗收。
(3)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和參建單位(建設主體)也是委托代理關系,這是由于他們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實現政府工程質量的執法監督職能,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質量監督。從工程質量信息上,參建單位(建設主體)是擁有工程質量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是擁有信息劣勢的一方;從工作性質和內容上,參建單位(建設主體)是工程質量的生產者和實現者,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是工程質量的監督者;從委托人的區別上,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代表的是政府的作用,參建單位(建設主體)代表的是業主的意志。
3.2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委托代理特征
按照現代經濟學的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極大化的經濟人,都有通過簽訂契約取得分工效果從而增加自身利益的動機。確定委托代理關系的關鍵在于委托人一方先確定一種報酬機制,激勵代理人盡心盡責,努力實現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目標;代理人據此選擇自己的努力行為,以求得自身效用最大化。工程建設過程與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過程的委托代理關系的主要經濟特征表現為:
(1)信息不對稱性。指代理人的某些行為(努力程度、機會主義等)和私有信息(能力大小、風險態度)等難以被委托人觀察和證實,從而給委托人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和控制帶來很大的困難。
(2)代理結果的不確定性。代理結果除了受代理人努力程度的影響外,也受許多代理人難以把握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3)契約的不完備性[16]。由于契約不可能完全預測到事情發展的結果,訂立完備契約的成本太高,在履約過程中,當事人雙方信息不對稱,其中一方可能欺騙另一方。因此,契約不可能是完備的。
3.3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
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是受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委托對工程建設主體質量行為及實體工程質量實施政府執法監督,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主體是工程所在地質量監督部門(站),其目的是保障建設工程安全使用和環境質量。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1,17]如圖2所示。
3.4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簡化
工程質量是項目干系人的共同生命線,參建單位(建設主體)是實現工程質量的實施主體,如圖2所示。政府的工程質量意志通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部門來達成,以提高全社會的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和改善建設主體質量行為,見①所示的委托代理關系(所轄區域一對一的委托代理);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派遣工程質量監督小組檢查監督參建單位(建設主體)的工程質量,來確保建設工程質量,見②所示的委托代理(一對多的委托代理);工程質量監督小組對參建單位(建設主體)進行檢查監督,見③所示的委托代理關系(就項目而言是一對一,就參建主體而言是一對一組主體的委托代理,包括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組成的一組參建主體,去隨機檢查監督);業主是建設項目的領導者、投資者、管理者,所以對控制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投資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是任何單位不可替代的,見④所示的委托代理關系。由于本文研究內容的局限,集中討論工程質量政府監管行為,及提高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可將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結構簡化為如圖3所示(以下分析以此委托代理鏈為基礎)。

圖2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

圖3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結構
對于政府來說,工程項目最終實現的效用(包括經濟、社會、環境、政治等效益,是這些效益的總和)完全由建設工程產品質量所決定,工程質量越高,政府保證建設工程安全使用和環境質量履責的整體形象越好。
4.1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模型構建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如下:
(1)政府和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工程質量效益最大化,且他們是風險中性的;
(2)工程質量監督小組(執行監督職能代理人)是風險厭惡的,其絕對風險厭惡系數是一個常數,即它的效用函數是一個指數型的效用函數U(w)=-exp(-rw),r是Arrow-Pratt型絕對風險厭惡函數為常數,r=-U″(w)/U′(w)>0,w表示代理人的收益;
(3)政府實現的工程質量函數θ是所有θi的增函數;θi是所有θik的增函數。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工程質量監督小組實現工程質量θik的增函數。
因此,政府的收益函數為: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i的收益函數為:
工程質量監督小組ik的收益函數為:
MaxE(Xik-cik)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19],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激勵機制應滿足激勵相容約束和參與約束。即
(1)激勵相容約束(IC),由于信息不對稱,各方主體必須使其所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選擇其它行動所得到得期望效用,即選擇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2)參與約束(PC):代理人參與委托代理合約獲得的期望效用不低于不參與委托代理合約所能獲得的期望效用。
下述重點考慮激勵機制的設計問題。圖3所示的委托-代理機制可表示為各方共贏的優化模型:
(1-1)

4.2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多層次激勵模型簡化
從委托代理理論可知,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絕對風險規避系數都為常數時,最優契約是線性的。為便于討論,再設:
(1)所有工程質量監督小組是完全一樣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專業知識和監管能力,區別僅在于他們選擇的質量監督努力程度不同。
(2)所有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的區別僅僅在于工程質量監督小組的多少的不同,亦即規模的不同。

若令Π(θ,Λ)=θΛ,工程質量監督小組ik獲得其質量監督行為收益為Xik=αik+βiθikΛik,β為工程質量監督小組獲得的質量監督激勵系數;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所完成的工程質量θi所獲得收益為Xi=δi+λθiΛi,λ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所獲得的質量監督激勵系數,則模型(1-1)簡化為:
i,k=1,2,…
(1-2)
其中政府選擇參數δ,λ;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選擇參數α,β;工程質量監督小組選擇質量監督努力程度aik。
若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的政府撥款全部都轉移給工程質量監督小組,代理鏈多層次激勵模型就可簡化為:
i,k=1,2,…
(1-3)
4.3代理鏈激勵模型求解



工程質量監督小組選擇最優努力變量aik使其的效用最大化,根據極值的一階條件得:
考慮到工程質量監督小組的參與約束,在最優的情形下,參與約束的等式成立(委托人沒有必要支付代理人更多),即:
(1-4)
將參與約束的通過固定項αik帶入模型(1-3)的目標函數,得:


一階條件為:

(1-5)
鑒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是政府授權委托的政府監督職能部門,體現了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意志和目的。所以,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目標函數達到最優,意味著他的收益也達到最優。從模型(1-2)中可知,當:
(1-6)
時,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目標函數取得最大值,工程質量監督小組ik獲得其質量監督行為收益為Xik=αi+βiθikΛik;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所完成的工程質量θi所獲得收益為Xi=δi+λθiΛi,工程質量監督的激勵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政府工程質量監督的激勵參數
4.4算例分析


若監督小組的努力成本系數b=0.5,絕對風險厭惡系數r=2,工程項目質量收益的方差σ2=4,那么β=0.2,α=10.12,即質監站給質量監督小組設計的最優激勵機制為
Xik=10.12+0.2θiki=1,2;k=1,2,3
政府對質監站1的激勵機制為X1=30.36+0.2θ1,政府對質監站2的激勵機制為X2=20.24+0.2θ2,其中θi,i=1,2是質監站i所完成的工程質量。
進一步,可分析激勵系數β隨參數b,r,σ2變化的情況,通過Matlab編程計算如圖4所示。

圖4 激勵系數β隨參數b,r,σ2變化分析
4.5代理鏈激勵模型結論分析
從代理鏈激勵模型(見表1)可得出下述結論:
(1)工程質量監督小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20],激勵系數βi>0,且βi是r、σ2和b的減函數。也就是說,代理人愈是風險規避(r越大),工程質量形成過程的方差愈大(σ2越大),代理人越是害怕努力工作,相應承擔的風險就越小。

(3)質量監督成本將會影響到其質量監督努力水平,其與監督者能力成反比因而不斷提高工程質量監督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以期降低其質量監督成本系數[10]。
(4)如果工程質量監督小組所形成的工程質量只有兩種情況(θik=0,1,合格和不合格),當所有的工程質量監督結果都為θik=1時,那么工程質量監督小組獲得收益都相同,激勵機制也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建立質量分級評價機制,才能更好體現激勵機制的作用。
(5)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的運行管理需要一定的費用,并不會將其獲得的政府轉移支付完全傳遞給工程質量監督小組,這時只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費用[18-19]。若工程質量政府監督部門保留費用比例為1-ρ,調整激勵機制的系數為ρδi和ρλ,仍可使政府的目標函數達到最優。
(6)上述討論假定工程質量監督成本系數b都相同,但在實際情況中不一定相同,可通過監督機構組織優化、績效考核等手段不斷降低他們成本系數的差距;當各個工程項目合同額不同時,在實際派遣監督小組人員時要盡量遵循隨機性原則,適當平均安排其監督項目合同額,以期實現努力程度的一致性,達到提升努力水平的目的。

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是維護國家和公眾工程質量利益的集中體現。從政府的監督意志切入,基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活動涉及的相關干系人,建立了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是一個多層次的監督代理鏈,應用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委托代理理論論證了監督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了考不同對象、既有復雜組織結構的監督委托代理鏈體系,豐富了雙重委托代理理論。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鏈與多層次激勵機制研究為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政策制定和監督運行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其他公共品監管激勵理論借鑒,將有助于工程質量政府監督職能轉變、效率提高。工程質量政府監督代理機制還有待于懲罰機制、信譽機制、保險機制、評級機制、培訓機制的完善,依賴于全社會質量意識的提升[21],完善工程質量監督體系中誠信機制,構建全社會監督的工程質量信息網絡,形成多層次互動的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22],激發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的能動性好積極性[23],以實現工程質量整體水平持續提高。
[1] 郭漢丁,張印賢,張宇,等.工程質量政府監督多層次激勵協同機理研究綜述[J].建筑經濟,2013,(2):100-103.
[2] Simona P. Multi-level governance: Underplayed features, overblown expectation and missing linkages[M]//Ongaro E.Multi-level governance:The missing linkages.Bingley,West Yorkshine: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5,(6):321-342.
[3] 任曙明,孫飛,王洪靜.雙重委托代理、股東優勢與管理層激勵契約——對食品類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2):44-49.
[4] Ernst F, Schmidt K M. Fairness and incentives in a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106(3):453-474.
[5] Boctom W P,Holloway J,Miller G J, et al. Building a pathway to cooperation:Negotiation and social exchange between principal and agent[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6,51(1):29-58.
[6] 李春紅,王苑萍,鄭志丹.雙重委托代理對上市公司過度投資的影響路徑分析——基于異質性雙邊隨機邊界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14,22(11):131-139.
[7] 羅艷梅,程新生.雙重委托代理關系下的內部審計實驗研究——角色沖突、權力配置與內部審計行為[J].管理評論,2014,26(11):201-208.
[8] Caroline N, Fredrik N, Birger R. Accountability in local government: A principal-ag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Costing & Accounting,2005,9(2):123-137.
[9] 陳其安,劉艾萍,李紅強.存在主次委托人條件下的委托-代理問題:理論模型和實驗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5,23(4):139-147.
[10] 孟凡生,周瑜.基于雙重成本控制標準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5,35(6):1440-1448.
[11] Matthew N. 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royal african company[J]. Chartering Capitalism: Organizing Markets, States, and Publics,2015,11(6):45-76.
[12] 陳永鴻,羅漢賓,王廣斌.集成化建設模式下的工程項目委托代理契約設計[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4,31(2):68-72.
[13] 曾順秋,駱建文.基于數量折扣的供應鏈交易信用激勵機制[J].系統管理學報,2015,24(1):85-90.
[14] 嚴玲,鄧新位,鄧嬌嬌.基于關鍵項目治理因子的代建人激勵實證研究:以項目控制權為調節變量[J].土木工程學報,2014,47(6):126-137.
[15] Ning N. A principal-agent model for incentive design in knowledge sharing[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2(3):101-113.
[16] Steven S. Risk sharing and incentives in the principal and agent relationship[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55-73.
[17] Daniel R, Didier A, Thibaud M, etal.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15(8):745-755.
[18] 王立平,丁輝.基于委托代理關系的低碳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73-80.
[19] 李春紅,王苑萍,鄭志丹. 雙重委托代理對上市公司過度投資的影響路徑分析[J]. 中國管理科學,2014,22(11):131-139.
[20] Sekar R, Priyali R, Timothy J G. Marketing healthful eating to children: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s, pledges, and competi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0,74(5):93-106.
[21] 王玉潔,蘇振民,佘小頡. IPD模式下項目團隊激勵機制設計與分析 [J]. 工程管理學報,2013,27(4):072-076.
[22] 胡文發,朱言,何新華.工程項目承包商多層次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2(9):1437-1443.
[23] 王常偉,顧海英.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商品安全激勵機制分析[J].軟科學,2013,27(8):65-68,74.
Analysis on Agency Chain and Research on Multi-level Incentive Mechanism of Project Quality Government Supervision
GUOHan-ding1,HAOHai2,ZHANGYin-xian1
(1.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ianjin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China)

enguneering quality;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gent chain structure; multi-level incentive; game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1003-207(2017)06-0082-09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7.06.009
2015-07-07;
:2016-05-1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171141)
郭漢丁(1962-),男(漢族),山西河津人,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博士(后),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生態宜居城市與可持續建設管理,E-mail:guohanding@126.com.
TU7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