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
政府引導 標準領跑全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
——在2017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山論壇上的發言稿
□湖州市人民政府
編者按
5月25日,在2017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山論壇上,我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的實施成效受到與會者矚目。會上,湖州市礦治辦主任、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龔西征代表湖州市作了《政府引導▲標準領跑——全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主旨發言,并介紹了全國首個地方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湖州市政府自今年3月發布實施《綠色礦山建設規范》以來,不僅有力推動了當地礦業向高效集約轉變,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礦地和諧,也加強了企業自律,調動了行業積極性,形成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綜合彰顯“+”效能。參加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山論壇。非常感謝國土資源部、中國礦業聯合會能給湖州提供這樣一個交流、學習、展示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平臺。
湖州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太湖南岸,是浙江的北大門,也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湖州市域面積5818平方公里,總人口261萬,現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潯兩區,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3億元。湖州是礦業大市,全市已知礦產61種,素有“華東建材基地”之稱。湖州是國土資源部黨組14個聯系點之一,近年來,湖州在國土資源部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認真落實國土資源部黨組提
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出的“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創出經驗”的總體要求,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率先在全國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形成了可復制、能推廣的“湖州模式”。今年3月,湖州發布了全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
1.這是湖州踐行“兩山”重要思想的生動寫照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調研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湖州是“兩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綠色發展的先行地、太湖流域的涵養地,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是新形勢下礦產資源管理與礦業發展的方向,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湖州有責任、有義務、有條件堅決貫徹落實好“兩山”重要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全面建設綠色礦山、率先出臺地方標準,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安全與生態保護相統籌、礦山建設與綠水青山相協同、企業發展與人民意愿相一致的綠色礦業發展新路子。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余村調研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
2.這是湖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2014年,湖州成為經國務院同意,唯一由國家六部委聯合下文明確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也是全國首個以地級市為單位的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所在市。2016年,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湖州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重要批示,對全國也是對湖州提出了“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殷切希望。湖州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堅定不移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努力探索“兩山”轉化的通道,湖州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的重要指示,大膽實踐,積極在立法、標準、體制“三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制度上創新,努力搭建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是湖州生態文明標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土資源領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亮點,按照建立生態文明標準體系的需要,湖州抓緊制定了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
3.這是湖州十年綠色礦山探索建設的實踐結晶
湖州自2005年開始提出創建綠色礦山,十年來,湖州的綠色礦山建設歷經了“前期摸索、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域推進”四個階段,湖州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創建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湖州市鼓勵綠色礦山創建實施辦法》《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創建綠色礦山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創建標準和工作舉措,為綠色礦山創建提供了政策依據,形成了“創建—認定—管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和符合湖州自身發展的特色經驗,在此基礎上,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應運而生。目前,湖州凡三年以上(含)的采礦權全部須按要求創建綠色礦山,并已在礦業權出讓合同和出讓公告中進行了明確。十年來,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下,湖州礦山企業逐漸轉變發展觀念,加快礦業轉型升級,積極參與綠色礦山建設,從“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到目前為止,湖州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84%,已建成各級綠色礦山66個,其中“國家級綠色礦山”3個,“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5個,省級綠色礦山23個,國家級綠色礦山在全省占比38%。湖州礦山企業的實踐為標準制定提供了成功范例。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趙龍、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金根調研綠色礦山建設
4.這是湖州建設“東部地區礦產資源管理典范”的責任擔當
國土資源部對湖州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非常關心,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016年,湖州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試點。部、司領導多次檢查指導湖州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希望湖州要總結綠色礦山建設經驗,探索新模式和新途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打造“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礦產資源管理的典范”。我們深知,標準體系建設是重要基礎性工作,必須地方先行,行業跟進,湖州市積極響應、快速推進,率先制定了湖州地方標準,全域建設綠色礦山,全面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實際行動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作出示范。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熊自力一行來湖州調研長興南太湖生態園區建設
湖州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編制歷時一年多,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湖州市專門成立了標準起草工作組,由行政機關單位、標準化研究院、地質技術部門、礦山企業和礦業協會等組成,收集研究了國家、省、市相關政策文件,通過反復的調研、論證、征求各方意見后,最終形成了送審稿,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廳審定備案后,由湖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發布。《規范》分七個方面50項指標,總體歸納為三大塊內容:一是范圍與定義(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與定義三個方面3項);二是內容與要求(包括基本要求、資源環境要求、企業管理要求三個方面40項);三是認定與監管(包括認定程序、監督管理兩個方面7項)。《規范》在遵循國家、省關于綠色礦山建設有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注重結合湖州的探索實踐,進一步細化數據,統一依據,定量為主,定性明確,做到可操作、可復制、易推廣,為綠色礦山建設筑起制度“屏障”。
1.編制依據科學充分
標準的編制在遵循“高度的適用性、充分的可預見性、高效的協調和兼容性、靈活的開放性”等原則的基礎上,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的要求,力求各項要求科學合理,符合湖州的實際需要,注重現實的可操作性。在編制時主要參考了與綠色礦山建設有關的國家、省、市相關政策、標準、文件及相關學術論文、著作等資料,如《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0〕119 號)、《關于印發〈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驗收辦法(試行)〉的通知》(中礦聯發〔2014〕38 號)、《關于印發〈浙江省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浙土資發〔2012〕44 號)、《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湖政辦發〔2013〕105 號)等政策文件。
2.內容指標精準細化
定義準確,我們定義的綠色礦山就是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既嚴格實施科學有序的開采,又將對礦區及周邊環境的擾動控制在環境可控范圍內,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礦山,具有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企業社區和諧化的特點。內容全面,涵蓋了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全過程,重點突出了四個方面要求:以合法規范為主的基本要求;以“開采方式、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四個方面為主的資源環境要求;以管理和形象為主的企業管理要求;以“認定程序、監督管理”為主的認定監管要求。指標細(量)化,標準共有50項細化指標,各項指標都有明確的量化要求,操作性強。如“基本要求”里規定了11項具體指標,可一一對照;“資源環境要求”里規定了20項指標,特別在環境保護方面,引用了多項如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噪聲排放等行業國家標準,有明確的環保達標標準指數規定,量化指標如固體廢棄物處置率達到100%,礦山粉塵濃度小于1毫克/立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可覆蓋區域面積的80%以上等;“企業管理要求”里規定了9項指標,突出了制度建設、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認定與監管要求”里規定了7項指標,明確了創建、認定、監管一整套程序。
3.綜合效益充分顯現
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改變礦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湖州的地方標準要求采用科學開采方式和先進設備,以此提高礦山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推動礦業經濟發展向高效、節約、集約方式轉變。二是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礦地和諧。湖州的地方標準在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方面作了明確要求, 將綠色礦山的理念貫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告別以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為代價的開發利用方式,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化,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三是有利于加強企業自律,調動行業積極性。湖州的地方標準要求企業加強管理,樹立良好形象,使礦山企業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礦地和諧的外在要求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自覺承擔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節能減排、環境重建、土地復墾、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責任,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選擇浙江省湖州市等創新能力強的地區,建設50個以上綠色礦業示范區,六部門已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姜大明部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建設綠色礦山,加快發展綠色礦業,綠色礦山建設已上升為國家行動。湖州接下來將以《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為總指導和總遵循,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拉高標桿,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1.進一步全域推進
湖州已經制定了《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并上報部里,接下來將圍繞“2020年湖州綠色礦山建成率100%”的目標,發揮標準的指導作用,全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未建成綠色礦山的,全部完成創建;已建成綠色礦山的,全部提檔升級,并采取年度復檢的方式,實行動態管理,建立淘汰機制,做到高標準、嚴要求。
2.進一步完善標準
今年是湖州地方標準發布的第一年,我們將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充分發揮好標準的領跑作用,推動新建礦山按照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積極推動生產礦山的升級改造,不斷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來檢驗和完善標準,對不足的地方將在今后工作中日益改進和修訂完善,為部里制定相關標準提供借鑒。
3.進一步健全機制
湖州將繼續統籌各方力量,加強政策研究,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針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激勵和約束政策組合,形成針對性、系統性、操作性更強的政策措施,使礦業發展更健康、更可持續,筑起綠色礦山建設長效發展保障機制。
湖州綠色礦山建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但對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國土資源部和本次大會有關綠色礦山建設的精神和要求,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成熟經驗,不斷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先行先試,把全面推進綠色礦山發展示范區建設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定不移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條路走下去,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