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芳
(扶溝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
于會芳
(扶溝縣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目的 觀察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扶溝縣人民醫院接受保守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隨機數表法分組,各38例。予以對照組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予以觀察組優質護理。統計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間對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對比,兩組護理后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94.74%)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優質護理可明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優質護理;保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狀動脈急性缺血所導致的心肌壞死。臨床常并發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其中并發心律失常占總患病人數80%以上,于AMI病程各個階段及各種治療方法過程中均可發病,發病時間與后果具有不可預知性。AMI并發心律失常機制:局部心肌壞死引發心肌及全身性生理紊亂或病理變化,從而導致心臟搏動異?;蛐氖翌潉拥刃穆墒С0Y狀[1-2]。此外,心肌缺血性損傷部位再灌注時易導致心肌組織結構改變,電生理功能恢復不均甚至會引發心肌二次損傷,從而導致心律失常。AMI并發心律失常發病突然,病情危險,需迅速采取有效治療并配合優質護理。本文旨在觀察優質護理對提高接受保守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扶溝縣人民醫院接受保守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颊?6例,隨機數表法分組,各38例。觀察組女15例,男23例,年齡為35~82歲,平均(56.39±9.87)歲;對照組女16例,男22例,年齡為36~81歲,平均(55.68±10.27)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僅行常規護理:配合醫師行保守治療工作;嚴密監護患者心率、血壓等體征變化;根據患者癥狀予以藥物緩解;日常飲食、活動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優質護理:①采集患者年齡、病情、受教育水平、家庭狀況等信息,并記錄檔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設置不同護理計劃;②成立優質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培訓,定期開展護理服務水平提高課程;③優化病房環境及硬件設施,保證患者正常休息不受影響,保障患者活動安全性及便利性;④針對患者偏好,設置開展多種健康知識宣教方式,減少患者因缺乏疾病知識而產生恐懼、焦慮等,提高其治療信心,并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必要時采取專業心理干預;⑤加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及時幫助解決其住院期間遇到的問題;⑥根據患者病情及個人飲食偏好制定科學食譜,叮囑家屬按照食譜予以患者日常飲食;⑦予以出院康復指導手冊,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定時復查,日常活動盡量依照手冊建議。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SF-36量表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②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自制調查問卷,包括住院環境、護理態度、護理內容、護理質量4部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基本滿意(50~69分)、不滿意(50以下)4個等級,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納入總滿意度。

2.1 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組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間對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對比,兩組護理后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總滿意度(94.74%)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46,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AMI并發心律失常臨床表現主要為心區疼痛或直接休克,部分患者會出現上腹痛、全身性發熱,高齡患者偶見神志不清。此外,惡心、嘔吐等亦是常見癥狀,并發重度急性心律失常時會出現胸悶、四肢發冷、抽搐甚至昏厥。其一旦發病,患者即失去正常勞動及基本生活能力,且由于其發病突然,患者易出現恐慌、焦慮等情緒。因此,臨床治療同時需配合優質護理措施[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醫院護理工作已不局限于輔助醫師開展治療,其要兼顧環境、心理、家庭等多方面內容,工作開展要具有主動性、計劃性、針對性,同時,其需要護理人員轉變護理理念,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及溝通交流能力。優質護理即為滿足上述護理要求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4]。鄒素紅等[5]研究指出,優質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可加快患者恢復,降低并發癥,且對于提高醫院服務水平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較護理前明顯提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應用優質護理能明顯改善AMI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質量。優質護理重視心理、飲食、出院指導等住院期間每一環節,其加強專業知識培訓,護理人員于工作中能注意到更多護理細節,采取多種方式提高知識宣教效率,患者能掌握更多疾病相關知識,從而可減少其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信心[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總滿意度比較,觀察組(94.74%)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行優質護理患者具有較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應用優質護理可明顯改善AMI并發心律失?;颊呱钯|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1] 覃曉波, 張琴, 孫中波, 等. 高血壓病脈壓與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變異性相關分析[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9, 26(5): 718-719.
[2] 余麗菲, 桂春, 林松, 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4, 20(6): 376-378.
[3] 高麗偉.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31(12): 77.
[4] 李玉瓊, 李雪娟, 鄧方利, 等. 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保守治療患者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0): 4-6.
[5] 鄒素紅, 熊海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J]. 宜春學院學報, 2015, 37(6): 83-84.
[6] 徐志欽, 朱迎春, 岳淑玲, 等. 優質護理對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的臨床有效性[J].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2): 195-19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127
2017-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