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令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的整合實施策略
夏 令
在安全至上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的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活動的形式大于活動開展的意義,社會實踐活動漸漸成為“雞肋”。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積極嘗試對區域內的社會實踐活動資源進行梳理整合,走出了一條在整合中有主題、有內容、有成果展示的整體推進之路。
社會實踐活動;資源整合;主題
《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繼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當前舉國上下積極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亟待改革與創新,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是應對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既是班主任實施“精神共同體”教育,營造良好班風的有效抓手,又是師生和諧“親情教育”的有效德育陣地。然而,很多學校出于安全的多重考量,使得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如何讓學校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效活動?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綜合實踐教研組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當前,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在學校有兩種稱呼,一是學生眼中的“春秋游”,一是班主任眼中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兩種不同的稱呼,兩種不同的期許。為了解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在教師和學生心目中的意義,筆者利用問卷星對區域內學校的512位學生和120位班主任進行了 “你怎么看待‘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第23頁表1和表2)。
從表1中不難看出,在班主任眼中,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的“吃喝玩樂會”,因為活動創新乏力,教師組織管理費力,有多達89.2%的班主任不喜歡此項活動;而表2學生問卷部分,橫向對比第1、2兩項看出,師生對活動的態度呈現出鮮明對比,不過“吃喝玩樂”的共識倒是驚人地相似。細細分析學生問卷的后兩項內容,可以看出學生是渴望自主參與創新活動的。
如何讓學生在“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中玩有所樂、玩有所得,讓“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有主題地呈現,學校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對蘇州市區的旅游景點進行了一番梳理,并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了有機整合。
考慮到一至六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不同的興趣和知識起點,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小組將蘇州優秀的景點進行整合,構建了“方洲小學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圖”,按年級分為六大主題(見第23頁圖1):
1.依學生的興趣向度而定。
學校綜合實踐教研組進行了多次論證,結合學生的興趣向度進行資源整合,最終確立了六個主題。低年級的主題為蘇州美食、蘇州風俗,以學生的趣味性探究為主。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所以我們組織學生研究地方文化。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天瑜認為,地域文化有其自身資源和內在動力,是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好資源。基于此,我們將中年級的活動主題確定為蘇州名人和蘇州園林。高年級的學生心智發育水平較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顯著增強,所以我們將高年級的活動主題確定為蘇州藝術和蘇州數字,主要是讓學生進行實踐創新和人文底蘊方面的探索。

表1 班主任問卷

表2 學生網上問卷

圖1 方洲小學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圖
2.依景點的共性功能而圈。
六大主題確立后,我們又對相關資源進行了梳理和整合,主要從蘇州知名的景點入手,充分考慮景點和主題的吻合度,最終確立了學校的系列主題式景點探究活動(見文末表3)。
主題引領下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生發既要結合學生興趣,更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基于此,學校決定以課程來推動活動整合,依據《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總則)》來分解主題,確立活動。筆者僅以三年級的“蘇州名人”主題來闡述(見第24頁圖2)。
1.讓活動形式指向素養。
從圖2中可以看出,我們設計的初衷是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無論是“春到上方山”春季綜合實踐活動還是“甪直秋韻”秋季綜合實踐活動,都緊緊圍繞“蘇州名人”這一主題來開展,聚力于蘇州名人探究,活動形式為或繪畫、或搜羅、或制作、或采訪、或探秘……形式豐富多樣,既符合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更將學生日常所學進行有機“綜合演練”,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2.在活動形式中引入競爭。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在圖2的編排中,學校還特意安排2~3個班級同時進行同一個小活動,引入“同題異構”的形式,讓班級與班級間合作探究,創新式引入競爭,為班級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學校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化指明了實踐方向,社會實踐活動的活動化提供了學生寓教于樂學習場,為了進一步挖掘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意義,學校從整體牽發,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活動后的成果展示和評價。活動成果展示是學生對活動中所得的梳理、匯聚、加工和優化的過程,學校每次開展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后均會召開班級成果展示分享會和年級成果展示匯報會。

圖2 三年級“蘇州名人”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

表3 走進“蘇式生活”活動一覽表
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前,各班班主任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會指導各學生小組自行分工,讓每個學生明確各自的任務并填寫分工表。活動結束之后,小組組員要通力協作,共同完成小組活動成果展示的作品。學校專門開設成果展示匯報課,從課時上保證活動的整體推進。不僅如此,學校還規定了各班級的成果展示匯報的內容,重點關注是否全員參與,凡不是全員參與的小組不予展評。因為有明確的規定,學生在活動前都會認真分工,做到活動中通力協作共參與,活動后精益求精同設計。現在,我們的每一次成果展示課都是一場盛會,學生們全情投入。每次展評過后,學生最向往的就是獲得獎勵,學校特別強調獎狀要頒發給小組團體,這無形之中又讓參與實踐的學生多了一份集體榮譽感。
[1]馮天瑜.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杜建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G625.1
A
1005-6009(2017)39-0022-03
夏令,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江蘇蘇州,215000)教師,一級教師,蘇州市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