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舒
給每個孩子一個“綠手指”
蔡 舒

【老班檔案】蔡舒,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9年。華東師范大學新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學生工作列席研究員,淮安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所帶班級獲“淮安市周恩來班”稱號,曾獲2015年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小學組)、第四屆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小學組)一等獎。先后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和教育案例在 《江蘇教育》《考試與評價》《教育》等雜志上發表。
“綠手指”代表著自信、勇敢、自立,代表著一個美好的愿望,更代表著我對學生的一份期許。我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長出“綠手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優點,能自信地成長。
綠手指;自信;自立;班主任
在法國的一個小鎮,有位長著“綠手指”的老奶奶。一天,老人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征集純白的金盞花。老奶奶想:“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純白色的金盞花真是不可思議。不過,我為什么不試試呢?”她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兒女聽了,卻遭到一致反對。大家說:“你根本不懂植物遺傳學,專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這么大年紀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呢?”
老奶奶決心一個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橘黃色的。老奶奶在中間挑選了一朵顏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第二年把它們栽種下去。然后,再挑選顏色淺的花的種子栽種。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滿懷信心地栽種金盞花。
二十年過去了。有一天早晨,她來到花園,看到一朵金盞花開得特別燦爛。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如銀如雪的純白。秋天,她把一百粒種子寄給了二十年前征集純白金盞花的那家園藝所。她甚至不知道那則啟事是否還有效,也不知道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純白的金盞花。終于,園藝所所長打電話告訴老奶奶:他們看到了她種的雪白的金盞花,但因為年代久遠,獎金不再兌現,問她有沒有別的要求。老奶奶對著電話說:“我只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我也能種出來……”
這是作家畢淑敏的一篇文章,也是我每帶一個新班級都會講給學生聽的第一個故事。我給學生們講“綠手指”的故事,告訴他們,我們的班級就是“綠手指”班,我們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和老奶奶一樣的 “綠手指”,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事業。
我還會推薦學生們閱讀法國作家杜恩的兒童文學作品《綠拇指男孩》,這本書也是我們“綠手指”班的班書,這本書的主人公弟嘟和別人不太一樣,他對學習沒有興趣,一上課便打瞌睡,父母只好讓弟嘟先學種花,這也讓園丁翹胡子發現了弟嘟的綠拇指;有了綠拇指的弟嘟讓貧民窟煥然一新,讓動物園成為“花花”世界,讓戰爭停止……故事簡單卻很有趣。每天,我利用午間與學生共讀,在共讀中試圖讓學生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綠手指”,只不過有的人發現早,有的人發現晚,有人的“綠手指”是朗讀才能,有人的“綠手指”是書法才能。只要你相信自己,并且不斷努力,你總能發現自己的“綠手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學生是一個獨立的發展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特的個性,我們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應該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從尊重每一個學生開始,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自信、自立地成長。在工作中,我一直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教師就是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綠手指”,并最大程度地發揮“綠手指”的作用。
每接手一個新班級,我都會想方設法地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綠手指”。
1.仔細觀察,建立“綠手指記錄冊”。
每帶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是從認識學生做起。我會盡可能快地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在認識學生后,我會有一本“綠手指記錄冊”,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上面找到關于自己的那一頁記錄。開學一周,我會根據自己的觀察、任課教師的反饋,認真記錄下自己發現的每個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
寫字課上,我發現小儒的字寫得尤其漂亮,我會記錄下來;與數學老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源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我會記錄下來;下課時,我發現小堯與別的同學游戲過程中,總是跑在前面,我也會記錄下來……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每一個學生有一個相對準確的認識,這是我開學初期必須達成的小目標。
2.召開家長會,完成“向上吧,綠手指”的調查表。
新學期的第一次家長會是我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找到自己 “綠手指”的一個重要契機。“向上吧,綠手指”是我為綠手指班的每一個學生特別制訂的一份調查表,調查的內容包括:孩子的基本情況,家長眼中的孩子有哪些優點,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再努力,家長在短期內希望孩子達到的目標等。這樣一份調查表方便我進一步了解每一個學生。家長會上,我會向家長講解“綠手指”班的含義、目標。在家長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邀請家長加入進來,共同完成“向上吧,綠手指”的調查表,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綠手指”。
3.搭建展示平臺,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在進一步了解學生后,我發現班級會有部分學生因為特點不夠鮮明,班級活動的參與度不高而顯現不出自身的閃光點。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到自己與眾不同、長于別人的地方,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搭建平臺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我嘗試著利用家長資源豐富班級生活,有目的地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策劃活動并組織開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我會以小隊活動、社團活動等形式,帶著學生走進敬老院、職業體驗館,開展妙趣橫生的農家樂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義賣義演,讓更多的學生走上展示的舞臺。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有自信的人,既不會自卑,也不會自負,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能彌補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夠看到自己各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所以,在平時工作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發展的空間,喚醒學生的潛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信地展示自己。
2014年暑假,當得知學校高年級的學長得了白血病需要大量醫療費時,我帶著班級學生走上街頭參加愛心義賣。讓一年級的學生向陌生的路人推銷礦泉水,這對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許多學生都是從剛開始不敢上前、不愿意上前到慢慢地在同伴和我的鼓勵下勇敢邁出第一步的。
可是這一步對于小安來說卻非常艱難。小安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他一直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姑娘模樣俊俏,聲音好聽,卻一直都不太自信。那次義賣,她總是不敢上前,不敢和路人說話,剛勇敢踏出一步,又因為路人的拒絕而委屈地掉下了眼淚。我把小安帶到一邊,先幫助她學會流暢地表達,然后牽著她的手走向前,鼓勵她和陌生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終,在我的幫助下,小安完成了她的第一次義賣。在這次活動中,我發現小安在與人交流時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因為不自信而不愿意表達。二年級時,我開始有意識地請她發言、承擔班級事務,經常在班級同學面前表揚她。班級準備童話劇表演,我邀請她讀故事的旁白,給故事配音。我告訴她:她的聲音非常好聽,她的朗讀會給班級的表演加分。雖然最后小安也只是進行了旁白錄音,沒能上臺表演,但我還是肯定了她的轉變。活動后的分享會上,很多同學都提到了班級故事的錄音,為小安豎起了大拇指。我告訴她:“看,你也長出了綠手指,這真是個了不起的才能。”漸漸地,小安好像不再羞于在人前朗讀、交流了,她開始愿意去嘗試和展示了。
其實,在班級中有很多學生像小安一樣,身上都有一些暫時隱藏的或是表現得不是特別明顯的優點,也許學生沒有發現,家長沒有發現,班主任就要做那個善于發現的人,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催生他們的“綠手指”。
作為班主任,不能只發現并催生學生的“綠手指”,還要指導學生用好 “綠手指”,幫助學生自立、自強地成長。
1.勇敢者挑戰賽,讓學生學著自理。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所以班主任往往扮演著多重角色。在幫助孩子能夠自信表達,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學會自理。做一年級班主任時,我總是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聽到這樣的話:“我們家孩子挑食很嚴重,不吃蔬菜”“我們家孩子自理能力不行啊”……于是,每年我都會在班級里組織“勇敢者挑戰賽”,挑戰的項目有 “我不挑食”“我不怕黑”“我很有條理”三項,我要求每個學生在每學期選擇一個挑戰項目,勇敢地挑戰自己。只要他們在學期末達成一項內容就可以得到一張過關卡,如果三關全部通過,那么就可以憑借三張過關卡獲得班級授予的“勇敢者勛章”。學期末,我會在班級里舉行正式的授勛儀式,邀請家長和各課任教師參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挑戰成功的自豪,同時也大大調動了尚未參與挑戰的學生的積極性。
2.六個“我能”,讓學生學著自立。
到了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理意識和能力,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此時,我想讓學生明白成長的真正含義,希望能在活動中讓他們慢慢感受成長。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質和年段特點設計了六個“我能”,即“我能獨立睡覺”“我能騎自行車”“我能寫春聯”“我能做菜”“我能拍個人成長短片”“我能完成一次挑戰”。我設計的六個“我能”里面具體的內容和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項目。而這六個“我能”的小挑戰,既是對學生能力的鍛煉,也是讓學生在完成挑戰的同時能聽到自己成長拔節的聲音,讓學生能夠對“成長”兩個字有更深刻的認識。軒軒是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但卻被“我能獨立睡覺”難住了。為了幫助他,我多次找他談話,先了解他不敢獨立睡覺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鼓勵。我和他商量先用一周的時間嘗試,每天晚上我都會發一條信息去鼓勵他,到第四天的時候他就戰勝了自己。
在我的世界里,每一個學生也都長著“綠手指”,它是與眾不同的才能,它是勇敢、自信、堅持、自立的品質,它也是我們綠手指班級最美好的約定。作為班主任,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綠手指”,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才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成就最好的自己。
G451.6
A
1005-6009(2017)39-0029-03
蔡舒,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師,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