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彥鑫
摘要:我國的國債市場始終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也是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自從八十年代我國恢復國債發行以來,一直在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國債的發行方式,且不斷取得成效。但這個不斷更新發行方式的國債市場仍不十分完善和健全,所以本文通過對當前國債市場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的建議,以促進總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國債市場;流動性;宏觀調控;財政融資
從1981年我國恢復發行國債至今,國債市場的發展基本已經形成,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采取不同的發行方式,形成了多種分配方式搭配使用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的方式。國債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在總體上占很大比重,所以對于國債政策如何促進經濟政策是我國必須在促進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解決的問題。目前,只有明確認識到國債和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和影響,才能真正的將二者相互聯系起來,在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能突現出國債市場發展的意義。
一、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現狀
國債是國家為了促進財政分配而采用的一種手段,它是以信用為基礎,通過讓渡資金的使用權,給予適當的利息,來調整整個財政結構的一種措施。在建設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國債市場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能夠促進國家財政資金的循環還能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有機的結合。
國際的金融危機不斷的沖擊是我國在2008年底實施了新一波的經濟政策的改革,雖然整體的經濟化和現代化不斷提高,但同時也加大了財政赤字和國債的規模,財政方面的風險也逐漸明顯,與經濟成熟的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問題還需要加緊解決。
今后我國國債政策的發展應該是: 積極發揮國債在提高經濟增長和調節經結構中的作用,使市場像國債市場化不斷發展;同時,還要大量吸取歐債危機的經驗和教訓,嚴格控制財政赤字和國債的規模,合理規劃國債市場的規模,優化國債市場的結構,從而減輕各級的財政負擔;對于當前市場中存在的債務問題還要進行有效地管理。
二、我國國債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國債市場的監督管理方面薄弱
一方面,國債市場的法律基礎較弱。像美國、日本等國的國債市場的法律體系都較為完善,有很多部法律進行規范和調整;而在我國,比如在稅收方面,有專門的稅法進行規范,而國債市場卻缺乏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規來對市場進行系統和綜合的整合。其實我國在二十一世紀初修訂了相關法律法規,但因為部分客觀原因,未能出臺施行。
另一方面,在監督管理方面還要更加完善。成熟的國債市場需要明確的財政部或者是銀行對國債相關部門今明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但是我國的國債市場是處于分頭管理的模式,財政部、證監會、中央銀行等部門共同參與管理,這樣會使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不明確,在工作的活動中會出現重復監管的現象,而且大部分管理部門處于平級的狀態,難以相互管理和協調。
(二)一級市場存在的問題
首先,一級市場中國債的發行規模較小。國債是一個擁有高信用等級的債券,是當前經濟市場的一個重要投資方式。我國是一個儲蓄率較高的國家,所以對于投資的需求量較高,但是目前我國國債的發行量較小,難以與投資需求相匹配。這種供求不平衡的現象不僅使一級市場的發行效率下降,還會影響二級市場交易的活躍度下降。
其次,發行的頻率較低。我國一直發行的是定期的國債,但是這些國債的發行頻率較低,平均每年幾乎僅發行三次;甚至一些長期的國債種類,一年僅會發行一次。而成熟的國債市場每年公債的發行次數都在百次以上,可見我國與成熟國家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最后,繼續完善國債發行定價機制。在二十一世紀初,我國一直采用的是招標的方式來發行國債,而目前我國采用的是混合的價格招標方式,混合了荷蘭和美國的發行方式,但仍然會產生一些外部人員操縱市場、壟斷市場的現象,使整個一級市場的秩序變得混亂。
(三)二級市場的存在問題
首先,國債市場存在一種分割的狀態。從我國國債市場產生的時候就存在兩個市場:銀行間國債市場和交易所國債市場,而且二種一直處于分割的狀態。國家通過各種實施各種措施來推動二者的統一,但因為兩個市場的性質、規模等因素的差別,使二者很難做到有機的統一,市場的分割導致二者發展不均衡,不利于國債市場的綜合發展。
其次,市場的流動性較低。市場的流動性較低會使整個市場的積極性下降,導致市場的價格不夠真實。導致市場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充分發揮做市商在整個國債市場中的作用,目前,做市商除了擁有較好的聲譽,并不能為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利益,甚至還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風險。
再次,市場存在風險,但是規避工具較少。所有風險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率風險,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投資者會通過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來管理市場中產生的利率風險,所以衍生工具也會有效地控制國債的市場,避免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衍生品較為匱乏,一旦市場中出現大幅下跌的趨勢,市場很難通過采取措施來調整市場的情況。
最后,市場的收益率曲線尚不能完全形成。收益率曲線能夠反映時間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它能夠解決國債市場的發行定價問題。在成熟的國債市場上,收益率曲線是每個市場的基石,它在整個市場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一直以來,我國都對建立收益率曲線十分重視,但收益率曲線也是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支持,而我國國債的一、二級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已經造成了市場價格的失真,所以數據也已經很難支持收益率曲線的形成。
三、如何解決我國國債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督管理問題
一是要對于相關制度和規范的制定工作要盡快進行調整和完善,并且要盡快推出一部關于國債的基本法律,將國債的發行、交易、監管等過程和環節全部實現有法可依。
二是要使各級明確國家國債市場的主要監管部門,并通過其對整個市場進行統一管理,使各級同步、穩定發展;同時還要知曉各部門的法律地位,形成上級管理下級和內部平級監督管理的監管方式,來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二)擴大一級市場的國債發行
首先要將國債發行的規模擴大。發行國債之后,政府的預算和支出不斷增多,可以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促進了各地方公民消費需求,帶來了就業,也就拉動了內需,可見我國國債的發行規模擴大之后,對我國的經濟有很積極的影響。所以進一步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不僅可以拉動整體的經濟內需,還可以提高國債的流動性。
其次要提高國債在市場上發行的頻率。比如,短期類型的國債可以每月發行一次;長期類型的國債可以按季度發行;也可以將某種國債數量較大的類型進行拆分,進而多次分別發行,從而擴大國債整體的發行規模,形成逐步上漲的收益
趨勢。
最后要將國債發行定價機制進行優化和完善。越早推出國債預發行越能將一級和二級市場進行完美的銜接,也可以將國債的定價發行的愈加合理。目前,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已經開始實行這種國債預發行制度。國際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制度下的工作效率大有提高,通過預發行,發行國債的工作人員能夠通過以前年度的價格來進行當前的價格預測,從而提高國債定價的準確性。
(三)發揮二級市場內部的優勢
首先要將各交易市場之間的聯系加強,建立起一個統一國債市場的體系。所謂的統一,一個是要將商業銀行重新推入交易市場,使二者的主體結構基本上一致;另一個是指要提高管理的效率,使跨市場的趨勢能夠真正形成,避免出現不同市場、不同價格的情況,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
其次要充分發揮做市商在國債市場中的作用,所以需要對其中問題做出一些改進:可以將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做市商進行有機的聯合,將各個機構在其中做市商的成果當做進入國債承銷部門的一個重要前提;也可以給予個人或者團體在做市商方面更多的利益資金,從基礎上提高工作的動力。
再次可以自主研究一些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是可以讓投資者能夠規避商場風險的工具,從而促進國債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之前的“327國債期貨事件”讓我國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出現了不小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情況看,我國的監管制度與以前相比已有一個質的飛躍,各方面的基礎條件也相對完善,也唯有創新發展才能將當前的優勢全部發揮出來。
最后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收益率曲線。要通過各級政府從基層開始不斷推動有關的政策和體制的實施,解決在構建和完善收益率曲線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整個曲線能夠反映的更加準確和完整。在此基礎上,國債的市場才能夠有一個較為完善的收益標準,而同時也可以促進更多的金融活動不斷創新和發展。
(四)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
一是要將利率雙軌制改為利率并軌制。根據國際上部分國家的經驗來看,采取了通過二級市場收益率來制定國債發行利率的方法,能夠使國家整體的利率水平趨于一致,這樣不僅可以使整個市場的更加公平,還可以同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既能保護投資者在市場中的利益,還能夠保持國債市場的穩定發展。
二是要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相互協調。我國始終認為國債不僅是籌資工具,同時也是金融工具,所以我國政府可以繼續加大國債發行的頻率。在這種情況下,國債就能夠逐步代替其他票據成為公民操作市場的主要使用工具,這樣不僅能夠將市場的操作完全公開,還能夠使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加大。
四、結束語
整體的市場經濟處于不斷的調整狀態,而國債市場的調整也是勢在必行的,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使國債市場和經濟體制完全的結合和統一,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必須要進行的過程。每一個市場對于經濟體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只能通過一步步的調整,不斷完善二者的聯系、縮小二者的差距,才能使整個經濟社會做到穩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子基,張鑫,王開國.公債經濟學-公債歷史現狀與理論分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365
[2]龔仰樹.國內國債經濟分析與政策選擇[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563~571.
[3]郭平,洪源.我國國債規模穩定發展與積極財政政策可持續性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25(127):84~88.
[4]高培勇,宋永明.國債的規模控制與管理問題研究[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1,17(5):1~8.
(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