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中成藥治療高脂血癥的用藥規律。作者借助 “九九中醫資訊網”中成藥數據庫對高脂血癥用藥情況進行檢索, 通過應用頻次、統計學分析及邏輯學分析方法, 探索治療高脂血癥的首選和常用藥物、最佳和常用藥對。研究發現山楂、澤瀉、丹參、何首烏、決明子、三七、荷葉、大黃、黃芪為治療高脂血癥的首選藥物;山楂+決明子、澤瀉+何首烏、何首烏+丹參是治療高脂血癥的最佳藥對;人參、枸杞子、葛根、川芎、淫羊藿、淀粉、糊精、刺五加、菊花、當歸、黃精、絞股藍、杜仲、蔗糖、地黃、制何首烏、虎杖、五味子、桑寄生為治療高脂血癥的常用藥物。說明應用邏輯分析和統計分析的方法, 可以深層次的挖掘治療高脂血癥的用藥規律, 并為臨床治療所借鑒。
【關鍵詞】 高脂血癥;用藥規律;中成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106
血脂異常指血漿中脂質的量和質的異常, 也是一種脂肪代謝異常導致的高脂血癥。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2014年)》報道, 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本病可直接或間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腎臟病變等, 防治血脂異常對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故作者借助九九中醫資訊網提供的“中成藥數據庫”[1]進行檢索, 篩選近現代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首選和常用藥物、最佳和常用藥對, 為進一步研究高脂血癥的治療提供重要的資料。
1 數據來源與整理
借助 “九九中醫資訊網”, 在中成藥數據庫中, 以“高脂血癥”、“血脂過高”、“血脂膽固醇過高癥”、“高血脂癥”、“血清膽固醇增高癥”、“膽固醇過高”、“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甘油三酯”、“?-脂蛋白”、“降脂”、“降低血脂”為關鍵詞, 得中成藥上市品種共計80種, 共涉及所用藥物211種。為進一步分析數據, 揭示構成規律, 避免數據偏差過大, 選擇配伍頻率(配伍頻次/共用方劑數×100%)>5%的藥物或藥對作為統計分析對象。
2 數據處理與分析
前期有學者以頭痛及相關病證的用藥情況為例, 用建立藥物組合使用率的卡方檢驗比較分析方法, 以確定病證首選和常用藥對[2]。依據相同方式, 考察藥物功能主治, 成功獲得了白術[3]已遺失的功能, 并通過后續動物實驗得以證實[4]。充分驗證了該思路與方法用于藥物使用情況判斷的可行性。
利用同樣的方法, 對其余藥物進行兩兩比較, 結果山楂與丹參、何首烏、決明子、三七、荷葉、大黃、黃芪配伍率差異不大, 不能認為兩者的配伍頻率不同。而山楂與人參配伍率差異顯著, 可認為兩藥配伍率不同[5]。人參與枸杞子、葛根、川芎、淫羊藿、淀粉、糊精、刺五加、菊花、當歸、黃精、絞股藍、杜仲、蔗糖、地黃、制何首烏、虎杖、五味子、桑寄生的配伍率差異不顯著, 不能認為兩者的配伍頻率不同。所以作者認為山楂、澤瀉、丹參、何首烏、決明子、三七、荷葉、大黃、黃芪為治療高脂血癥的首選藥物;山楂+決明子、澤瀉+何首烏、何首烏+丹參是治療高脂血癥的最佳藥對;人參、枸杞子、葛根、川芎、淫羊藿、淀粉、糊精、刺五加、菊花、當歸、黃精、絞股藍、杜仲、蔗糖、地黃、制何首烏、虎杖、五味子、桑寄生為常用藥物。
3 討論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清陽為天, 濁陰為地...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 濁陰歸六腑。”在正常生理情況下, 此血中“濁陰”乃津液之屬, 其生成、代謝、布散與津液相同, 當嗜食肥甘厚味或臟腑功能失調, 脂質不能正常輸布全身, 或多余脂肪排泄不及時, 形成過剩之“濁陰”, 為“濁邪”、“脂濁”。所以, 高脂血癥可歸屬于中醫學的“濁邪”、“脂濁”范疇[6]。
從本文研究的結果來看, 山楂不僅可消肉食油膩之積, 還有活血化瘀之效;丹參、三七可活血散瘀, 從而體現了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瀉下降濁、利水祛濕、補益氣血等為高脂血癥的治療理念。綜合多種結果分析, 可以印證高脂血癥多為本虛標實, 本虛是指氣血虧虛, 標實是濕濁血瘀。目前已經研究發現山楂提取物、決明子提取物、大黃提取物、澤瀉、何首烏可使血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降低, 其中決明子和山楂提取物配伍有協同作用[7-11];荷葉堿可減少內臟脂肪沉積[12];黃芪多糖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 但對甘油三酯無影響[13];也有學者認為單獨應用山楂提取物對膽固醇代謝無直接作用, 但對丹參提取物有協同作用[14]。所以上述藥物的藥理學研究亦從側面證明了其治療高脂血癥確有奇效。在臨床工作中高脂血癥的患者往往上述癥候相互參雜, 故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應做到在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論治, 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 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文借助九九中醫資訊網“中成藥數據庫”系統, 對高脂血癥的用藥規律進行探討, 得到比較肯定的認識。由此可見, 通過統計學分析的方法讓作者對高脂血癥的用藥情況和潛在的適應證有了全面的認識。但由于本文統計的數據有限, 許多經驗方藥尚未公開, 所以統計結果可能會有偏差。故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收集更多的臨床資料, 為治療高脂血癥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徐要君, 王春麗. 淺談高脂血癥用藥規律. 中醫藥學報, 1998(1):38-39.
[2] 劉艷芬, 梁茂新. 古代病證首選和常用藥對綜合分析方法研究.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2, 14(3):1705-1708.
[3] 安然, 梁茂新. 白術失傳和潛在功能的文獻考察.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0, 25(1):14-16.
[4] 安然, 梁茂新. 白術鎮咳祛痰、鎮痛和止血潛在作用的實驗研究. 中醫雜志, 2010, 51(12):1125-1127.
[5] 劉明芝. 中醫藥統計學與軟件應用.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6:132.
[6] 唐愛華, 李雙蕾. 內分泌科中西醫結合診療手冊.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5:317-318.
[7] 黎海彬, 方昆陽, 呂翠婷, 等. 決明子、山楂提取物不同配比降血脂作用的研究.中藥材, 2007, 30(5):573-575.
[8] 查兵兵, 李益明, 焦東海, 等.大黃提取片對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大鼠脂代謝及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中華中醫藥雜志, 2006, 21(10):585-588.
[9] 賀小瓊, 張麗芬, 陳平, 等. 三七提取物防治大鼠高脂血癥作用研究.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04, 25(1):32-33.
[10] 何雄偉. 澤瀉對健康受試者血脂影響的臨床對照研究.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4(3):376-378.
[11] 宋士軍, 李芳芳, 尹智瑋, 等. 何首烏對實驗性高脂血癥作用的研究.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03, 18(4):27-28.
[12] 張麗靜, 艾耀偉, 王政強. 荷葉堿防治小鼠高脂血癥作用及其機制. 醫藥導報, 2015, 34(4):440-444.
[13] 童紅莉, 田亞平, 汪德清, 等. 黃芪多糖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的調節.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6, 10(11):68-70.
[14] 薛潔, 謝梅林, 顧振綸, 等. 丹參和山楂提取物含藥血清對膽固醇代謝的影響. 中草藥, 2007, 38(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