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 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疾病,具有反復發作和不易根治的特點,不僅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而且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健康教育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重要手段,是除藥物治療外非常有效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健康教育;乙型肝炎;護理
我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發區,乙肝病毒攜帶者有13000萬,乙肝患者達3000萬人⑴,約有10%-30%的患者最終轉化為肝硬化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有的患者在體檢時才查出患有乙型肝炎,由于慢性乙肝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往往被忽視,沒有及時進行正規的抗病毒治療,逐漸使病情加重。有的患者患病后不知如何治療、如何調理生活,以至求助于一些江湖醫生,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病情惡化,危及生命。因此,對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引導正確生活方式,改善患者預后。
1 更新護理理念
健康教育是臨床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的醫學模式轉變的客觀需要,它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同時有利于患者的心理保健,改變不良衛生行為及生活方式,促進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針對乙型肝炎的心理特點和發病機理,應有計劃的將健康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預防傳染
乙肝病毒可通過血液、分泌液及其他體液,經破損的皮膚或粘膜而傳播,因此,醫護人員要利用一切機會,針對患者適時開展健康教育,介紹乙肝相關知識。動員家屬化驗乙肝三系統,對易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增強患者及家屬的自我保健意識,對于密切接觸者在接觸患者后應勤洗手,如皮膚有破損者應注意保護,盡量不接觸患者,有必要接觸者需戴醫用手套。日常生活中不要共用剃須刀、牙刷等生活用品。性生活時應使用避孕套。增強患者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克服不良的衛生習慣,規范自己的行為,看牙醫,紋身等行為時,提前告知自己是乙肝患者。
2.2 飲食指導
營養方案取決于肝病的性質、病程進展、病情程度、患者的營養狀況以及有無合并癥。飲食應注意清潔,食物供給要適量,營養搭配要合理。原則上應給高蛋白、適量脂肪、高維生素飲食。每天應給予患者30-40kcal/kg熱卡,成人每日2000-2500kcal⑶。原則是共同的,處理則須個體化。肝炎患者易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味覺改變的情形,使進食量減少,蛋白質攝取量亦減少,容易引起蛋白質的缺乏,這時應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幫助肝細胞的修復和肝功能的恢復,如肉、魚、蛋、奶等。有低蛋白低血癥而無肝昏迷先兆者可給高蛋白飲食,有肝昏迷先兆者禁止蛋白質攝入,以植物蛋白為主,如豆類,肝昏迷者禁止蛋白質攝入。給予適量脂肪,如食入脂肪過多,易引起腹瀉,導致病情惡化,但不必過量限制脂肪,大多數患者可以正常用量。糖是主要熱量來源,進食足夠的糖類,可增強肝細胞對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保護肝臟少受損失。但應避免攝入過量的糖類,以免造成糖尿病。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促進肝臟對抗壓力及修復損傷。對已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者應給柔軟、少渣、無刺性飲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絕對禁酒。酒類本身就可以損害肝臟功能,肝炎患者飲酒能進一步加深肝損害的程度,引起病情惡化。
2.3 用藥指導
目前,經臨床驗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有干擾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韋等,應告誡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怕麻煩、圖省事,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找??漆t生,在醫生指導下系統地用藥。不要聽信廣告自行用藥,更不能亂用偏方,要謹防服用假冒偽劣藥品。不能隨意停藥,防止耐藥,應在醫生指導下停用藥物。向患者講解保肝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對肝臟的影響,使患者明白盲目服藥不僅會加重其經濟負擔,也會使肝臟負擔過重,甚至直接損害肝臟。
2.4 乙肝疫苗的應用
乙肝疫苗的應用是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疫苗的出現,大大造福了中國人。一般來說,在乙肝發病率高于8%的高發病率地區,母嬰傳播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而用乙肝疫苗與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聯用對于預防HBsAg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寶寶感染病毒的有效率可以達到95%。在乙肝疫苗剛開始納入計劃免疫的1992年,中國30個省的兒童的乙型肝炎攜帶率高達9.75%, 2015年,兒童的乙型肝炎攜帶率則降到了1.0%以下??梢韵胍?,目前看似仍較高的乙肝病毒攜帶率,是因為既往感染病毒的人終生攜帶病毒所導致的,病毒攜帶率的下降趨勢實際上是被延遲了。而目前在嬰幼兒人群中可喜的趨勢則表明,保持目前的大好形勢,在今后受疫苗保護的人群比例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中國人的乙肝病毒攜帶率將會呈一個持續下降的趨勢。因此,要對健康人群著重做好乙肝免疫知識教育,乙肝病人接觸者的健康教育應宣傳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的作用,正確做好個人和家庭防護。
2.5 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減輕心理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穩定的情緒,增強應對疾病的能力。由于乙肝疾病的特點,患者心理壓力增大。而每位患者都是獨立的個體, 具有特定性,應根據其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及對疾病的態度,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進行心理疏導。教會患者恰當地運作心理防衛機制,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應對能力,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6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根據肝功能情況和自我感覺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逐漸恢復工作,切勿急躁。在工作期間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過度疲勞,以免復發。保持充足睡眠,不能熬夜。可以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增加抵抗力,豐富自己的生活樂趣,保持心情舒暢平和。服藥期間不宜隨意更換藥物、不得擅自停藥,否則無效或產生耐藥現象。同時觀察服藥反應,如有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反應。生活中應避免對肝臟有損害的一切因素。囑患者定期復查,乙型肝炎一般3個月復查一次肝功能,腎功能等,6個月復查一次乙肝三系統、HBV-DNA,腹部B超等,根據病情需要及時復查,有些患者害怕檢查或以其他為由不查,應向其講明復查的意義,積極配合。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的預后及轉歸與自身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和遵醫囑行為有直接關系,而健康教育正是通過有計劃、系統的教育活動,并通過教育活動促使人群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因此,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護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且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需長期、不間斷進行的工作,應貫穿在慢性乙肝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疾病基礎知識、隔離意義、藥物相關知識等,通過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延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發展,減少肝硬化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徐飚,胡德昌,姜慶五,等.上海市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回顧性隊列調查[J].中華內科雜志,2010,6(41):384-386.
[2]丁桂風.慢性病毒性肝炎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與臨床,2010,9(33):239-242.
[3]駱抗先.乙型肝炎基礎和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55-356.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