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摘 要:現階段許多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往往會出現“無話可說、有話說不出、有話說不好”三種現象。究其原因,“無話可說”,是因為學生缺乏生活積累,見識少;“有話說不出”,是因為學生缺乏膽量,缺乏表現欲及想象力;“有話說不好”,是因為學生缺乏詞匯及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如果讓學生組成語文學習小組,相互交流,合作準備材料,“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
關鍵詞:口語交際;合作學習;交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的新理念:“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是促進學生讀寫能力提高和發展的需要。
如何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表現欲
教師在口語交際課上要根據話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認真做好準備,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人人都有機會表達,先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最好課前要求學習小組根據教材要求的情境進行設計,讓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練習說話是情境說話教學的一大特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扮角色表演中設身處地,想說就說,說話欲望大大提高了。如在教學《介紹一種動物》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先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分別搜集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并讓本組繪畫好的同學制作本組成員的動物頭飾。在課堂上,讓學生戴上頭飾以動物自述的方式介紹自己。因為昨天準備得充分,老師的話語剛落,班上的肖×小組第一個發言。首先他們組組員把自己的小青蛙頭飾戴上,然后介紹了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大家聽了他們生動、流暢的述說,看著他們頭上戴著的瞪著一雙大眼睛、披著一身碧綠的外衣的“青蛙精靈”,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了,課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別的組介紹可愛的燕子,美麗的蝴蝶,溫和的海豚……在扮角色表演中設身處地,敢說、想說。口語交際情境創設的方式很多,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景的圖畫、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錄像節目,播放錄音來渲染氣氛,小組同學共同準備,相互補充,組間相互競爭,學生興味盎然。
二、在課文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除了在口語交際課上進行,也可以貫徹到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豐富的生活實踐與口語交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我在學生了解了人物特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把“與鬼子斗爭”部分編成課本劇,小組合作加上臺詞,要求語言要突出人物特點,先小組練習,再進行全班表演賽,評出最佳臺詞獎和最佳表演獎。學生的激情來了,把扁鼻子軍官陰險狡詐的嘴臉、軟硬兼施的手段、雨來的寧死不屈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句句精彩的臺詞激起陣陣喝彩。學生在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也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在進行《祖國在我心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要求學生邊做邊把步驟記下來,做后把經過說給父母、別組同學聽,并說說對自己作品的感想,從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可引導學生多聽廣播新聞、故事或別人交談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能把握要點、聽懂大意,在小組中進行簡單的復述。
三、教給學生表達方法,組員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句詩:“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遠而口不逮。”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有學生很想用語言來表現自己,但一旦老師讓他們說了,他們往往又會語無倫次,言不達意。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況,讓他們真正的“能說會道”,要注重表達方法的指導。說話訓練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低年級教師就應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簡單句子來教會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隨著年級的升高,有些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講,如果顛三倒四、東拉西扯,就會使說的話沒有條理,含糊不清。因此,教師可相應的教學生使用一些連接詞,如:先……再……后……使他們按方位、邏輯等順序來說話,逐步提高學生說話的質量。也可以先給學生設計好開頭、結尾的語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補充到中間。在交流前要求學生先在小組中試說,組員互相檢查、補充,在全班交流。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說話變得有條理,學生也有自信大膽說。
四、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小組平等競爭
對口語交際進行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質量。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都安排了“活動評價”這一個環節。如《介紹一種動物》的口語交際內容中,活動評價就提出了3點提示:(1)介紹的內容是否準確,觀點是否正確。(2)介紹者說話是否連貫,條理、語氣、語調是否適當,動作、聲音模擬是否準確。(3)評論時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大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在活動中讓小組長參與評價,評出最佳臺詞獎和最佳表演獎,讓學生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判斷正誤、優劣,或肯定贊揚別人的優點,或質疑爭論,對別人提出建議。這種交流、互動的模式,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端正學生的聽說態度,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予以點撥、引導,應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提建議時態度要誠懇。
總之,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中,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因地制宜,講究實效,為學生挖掘一眼“說話”的“源頭活水”,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無話可說、有話說不出、有話說不好”的問題。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