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梓封
女子與女人,其實是兩個概念。但凡問古習畫的人物畫家,大都未曾厘清女子與女人的區別,故而涉此題材時,多求于形象、擬于形態,繼而或重妝色彩、或淡染羅裙,循著先賢圣跡留下的畫影,追著詩詞雜章的注腳做些淺顯功課。表象上看,那些畫還是有些模樣,但卻又都只流于表面,尤嫌粉墨了些。那畫中的人倒更應被歸為古代女人才行,有著女人的身姿樣貌,有著女人的體態特征,只是那氣質與情緒委實與今人無異。見了王穎的畫才感受到她筆下所生出的都是真女子,而絕非“女人”。她們恬靜又嫵媚,細潤又溫婉,一顰一笑、亦動亦靜間,那般自然與舒緩。她們不經世事,不染凡塵,只是靜靜地駐在那僅屬于她們的未被驚擾的世界中。這才是令儀淑德、玉秀蘭芳的古代女子,與故紙堆中嗅出的脂粉味道不同,與那些時人所繪就的古代女人也不同。這種不同并非來自畫面內容的差別,也不是圖式方法上有何訣竅,而是氣質與相貌之間、韻味與形態之間、神采與表情之間的那一點微妙差異。

個女圖冊之二 18cm×27cm 2017年 王穎

靜夜花不眠 21.5cm×160cm 2016年 王穎

解語 19.5cm×117cm 2016年 王穎
王穎該是更懂那些女子的,也真的耗費過大把時間沉浸在屬于她們的世界里。一個畫畫的小女子偏愛了考古學,所經涉獵的還都是些秦漢的髹漆、高古的瓷玉,以及古代服飾等,系統而深入地做過些研究。所以當她通過畫作去追索那個令其神往的時代,面對那時的人與物,所展現出的就不僅僅只是外在的形態與氣息了,更融入了內在的氣質與精神。因此那畫面所透露出的不再僅是情趣,還多了情緒;所拼的也不只是手藝,而成了眼力。其實這些畫所帶給我的只是“味覺”上的感受而已,并沒能讓我通過畫面去追討什么意識與觀念,用現代藝術審美的價值觀來衡量,這更像是一種失誤。但還是不要生出那般企圖才好,根本無需什么意識與觀念的植入,也不必尋來某一歷史典故去做貼合,更無關于“西京雜記”與“世說新語”里的情境畫面。只消捉一行詩、揀一句詞,而后將之鋪展,把那務必不可丟的味道放回到原處,就真的足夠了。

備茶圖 90.5cm×34.5cm 2014年 王穎

識雅 90.5cm×34.5cm 2014年 王穎

半卷珠簾 24cm×65cm 2017年 王穎

奉奩仕女 71cm×21.5cm 2015年 王穎

仕女圖 69.3cm×22cm 2015年 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