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莉
【摘要】在現代教育管理模式下,通過營造某種氛圍或意識以情境創設方式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一般可稱之為情境教學模式。情是意識表達和渲染,境是媒介,心理學的研究全面詮釋情境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內在價值。對于語言的教育教學來說,情境創設尤為關鍵,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之一。高中語文教學的情境創設應當注重互動價值、內在聯系性和主動參與性。結合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知識理解能力,以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開展情境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隨著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和教學理念,情境教學和情境創設均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但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階段對情境教學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加強,情境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能讓學生了解文學背后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推進情境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值得每一位教師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情境;創設;高中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情境教學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一)情境教學的基本概念
最早是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首次提出了情境教學的概念,并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迅速發展。當時普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依托現場的環境或人為營造符合教學內容的環境才能體現知識的內在價值。知識不是單一存在的,獲取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情境教學。國內學者對情境教學有著不同的觀點和理解,但總體來說,他們都認為,情境教學是為了豐富教育教學模式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教學環境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知識點的不同,積極創設和選擇恰當的情境,如實驗、探索自然、走進校園等,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親臨情境獲取知識。
(二)情境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中國廣為流傳的故事應該就是孟母三遷,為了培養孟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次搬家,最后以斷機抒的情境教學告知孟子學習貴在堅持、勤奮和刻苦。當代教育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情境教學成了各個高中優化教學模式和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教版高一教材中《沁園春·長沙》課堂教學,許多老師以雪景為情境開展教學;而《再別康橋》的教學過程中,有老師組織學生在校園里完成教學。因此,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深遠意義,文學教學需要情境教學模式,不同的情境教學可匹配各層次的文化教學需求。
二、情境教學的具體應用
為了全面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工作,教師必須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而情境教學有利于培育學生學習熱情和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則需要考量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去感受和獲取知識。對于知識的獲取,不在完全依賴于教師個人,而是通過情境體驗和感受并結合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情境創設的關鍵在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從生活中提煉總結知識,促進人文教學的發展。
(一)培育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的考量
當下的學生對外部環境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對枯燥的語文教學沒有興趣。在《鴻門宴》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自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開展情境教學,并舉辦關于劉邦和項羽為人處世的辯論活動,營造人人參與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歡樂、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歷史典故和文化知識。
(二)適應學生成長發展和特點的考量
教學的目的在于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學模式必須與學生成長需求和個性特點等匹配,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場景,培育學生多元化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主角,應當鼓勵學生的自由發展和想象,尊重學生的思維邏輯和認知能力,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中出現的偏差或不足,摸索出符合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學習方式,強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推進層次化教學需求的考量
人教版語文教材的設計理念是基于滿足教學目的,情境教學必須結合教學知識點的邏輯性和程序性,不同單元內要求不同的教學任務,但單元與單元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知識點之間呈現層層遞進的關系。從每一學期的情境教學創設來看,整個情境設計理念應當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原則,還應當考慮學生不同知識層次和認知能力,適當調整情境教學過程中的難易程度。
(四)充分引入信息化技術的考量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網絡化時代下的信息技術被廣泛用于各個領域。許多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中普遍采用了多媒體形式教學,用圖像、動畫、文字、視頻等整合形成教學教案,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情境教學的魅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如《赤壁賦 》情境教學中,廣泛選取赤壁之戰的電影場景片段和經典對白,深入對赤壁之戰歷史文化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分析蘇軾口中的赤壁借以三國的赤壁之戰所要表達的思想。
總之,情境教學是落實現代教育管理的素質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情感體驗,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和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能力,對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羅良.情境教學的心理學詮釋——評李吉林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2007(2).
[2]劉綺麗.文化因素在人教版高一英語教材中的設置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3]許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b版,2012.
[4]楊輝,李桂俊.快樂教育下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J].校園英語,2016(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