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高中階段語文文本中文言文占比大增,并逐年上升。高中階段文言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比較高,備受廣大師生重視。但由于與初中階段文言文選文相比,文言文年代更久遠,知識點更多,內容更深奧,因此各地不同程度出現“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高耗低效現象。如何把“教”與“學”充分結合,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老師面臨的難題。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課堂提出了較為實用的辦法,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言文,是以“文言”這種古代書面語寫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時期的作品,以及后世歷代文人模仿先秦書面語寫成的作品。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實施10余年來,高中語文教學整體變化較大,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具體到文言文教學,仍未擺脫高耗低效的困境。為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給出了構建高中語文文言文有效課堂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而貢獻一己之力。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高耗低效”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文本的因素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其重要性與存在價值不言而喻。高中階段,語文文本中文言文的數量在不斷增多,難度系數也在不斷升級。具體表現為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古典氣息更為濃重、情感展現更為委婉、語言應用更為高深,學生難以掌握文言文中實詞、虛詞的含義,難以掌握文言文中各種語序表達及修辭用法,繼而難以體悟作者的情感與文章的主旨,這是高中文言文教學之所以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的原因之一。對于學生而言,文言時代畢竟已成歷史,迫使他們克服語言障礙,接受一種“死去”的語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學生的因素
大多數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主觀的意愿,而是迫于外界的壓力——例如高考、教師等。學生沒有把文言文學習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文言文認同感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內驅力,難以深入學習、主動學習。而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身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相關內容,而且需要學生廣泛涉獵,豐富積累,拓寬視野。沒有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很難主動涉獵相關內容,積累相關知識。于是,對于高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越不學,越不會;越不會,越不學。
(三)教師的因素
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因語文教師本身存在的問題導致文言文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現象并不少見。例如有的教師教學方法傳統,強制灌輸,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氣,效率低下;又如還有的教師教學理論學習不足,未能以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不能運用先進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再如很多語文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語文科目成績,對文言文教學中的得失問題缺乏積累與反思等。
二、如何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課堂
(一)重視文本,不拘泥于文本
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查,多集中在語言層面。因此,部分教師在文言文課堂教學時,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文本的語言層面,滿堂灌地去講解實詞和虛詞的差異和用法、文言句式的使用等,這樣的教學手段顯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課文的內容和思想都具有極大的鑒賞價值,教師只重視語言層面而忽視文本本身的藝術魅力,導致文言文失去了生命意義,學生如何會喜歡?建議教師不妨定期展開文言文強化訓練,與高考掛鉤,而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重視文本,不拘泥于文本,帶領學生感受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實現情感熏陶。鑒于文言時代距離今天較為久遠,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拓寬學習空間,確保文言文和現實生活的有機融合。教師可把過去和現在進行聯系,特別是許多勵志型文言文,可把現在的許多熱點時政新聞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將文言文《崤之戰》與電影《趙氏孤兒》進行聯系,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師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夠使他們愛上文言文,主動進取。對于學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歷史性,不容易學習,教師應嘗試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創設引人入勝的意境,這樣就能夠調動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在《蘭亭集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品鑒:“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學生對這句話進行賞析,結合作者的實際遭遇來感悟詩人當時的心境,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展開討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夠豐富其知識體系,還能夠提高其理解水平,從而加深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又如在《陳情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如果你是晉武帝,看了李密的《陳情表》,不想他“辭職”,該如何勸他?請結合當時的大背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李密下道“圣旨”。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不僅學習了實詞、虛詞的使用,文言句式的表達,更可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和文章的主旨,了解忠孝的含義,可謂一舉多得。當然,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采用其他手段如借力多媒體的表現手段,輔助教學,來實現構建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課堂之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4.
[2]高鵬.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考試周刊,2011(82).
[3]趙杰.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