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樣
[摘 要]"夢想課程"是面向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的一系列跨學科的綜合素質課程。我學校積極開展“夢想課程”試講活動,讓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實際去感受“夢想課程”與“傳統教學”的區別。同時,把這種理念應用到其他學科,深受學生的喜歡。
[關鍵詞] 夢想課程;傳統教學
夢是一種欲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 夢想,給了自己人生一個成功的詮釋,給了孩子們快樂美好的童年。習主席說:“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更是少年們的夢”。
“夢想課程”這個新生課程的誕生,給我校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課程設計以自我探究、團隊互動的方式貫穿學習全過程,內容涵蓋自我認知、沖突處理、戲劇、理財、環保等多元內容。它是“夢想中心”的靈魂.
“夢想課程”是一系列面向義務教育 1—9 年級,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問題探究、團隊合作、創新創造、環境保護、情緒智能等元素的跨學科綜合素質課程。課程 的核心價值觀為“創新、多元、寬容”,核心理念包括:問題比答案更重要;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
在區委區政府和教科局領導及真愛夢想基金會的的關心下,我們學校第一間多元化的夢想教室于2014年元月建設成功。2014年4月,第二間奇妙科幻的夢想教室也建設成功, 教室配置了圖書、電腦、互聯網、大屏幕、自由組合式閱讀桌等硬件。 孩子們開始在自己的樂園里播種夢想,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2014年9月,我校“夢想課程”試講活動啟動,學校的11名老師報名參與。經過試講,老師和同學終于揭開了“夢想課程”的神秘面紗。很多老師和同學都感受頗豐,夢想課程是開放的、自主的、多元的、寬容的,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活躍,發言踴躍。這樣的課堂,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陽光,都有燦爛的時候。”有一位“夢想課程”老師說:“在“夢想課程”中,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在關注課堂內容——或繪本或表演或交流,孩子們的眼睛里面,閃爍著愉悅而又好奇的光,還能發現 許許多多的笑臉,有的男孩子哈哈大笑,有的女孩子抿著嘴笑。夢想課堂上孩子們生命的靈 性得到了激發。
而我相信,這只是真愛夢想邁出的第一步。
夢想二級培訓課上,我們的老師們就“夢想課開設后,教育教學中我們最大的困惑和擔心是什么?”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暢所欲言。
“夢想課的青春期有多長”
“我們的夢想課能堅持多久?”
“鹽湖教育推進的“夢想中心”這一現代化教育手段,是否與我們的傳統教學有所沖突?”
“作為夢想引路者,老師們會不會覺得很累?”
“夢想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后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討論中,我們聰明的“懶校長給出了我們答案“我們要點燃老師們的心燈,打造學校共同的愿景,讓大家不把上夢想課作為負擔,自覺自愿地去工作,去追夢。”
針對傳統教學與夢想課的關系,是本次培訓課上討論的焦點問題,各位同仁就教學工作中的事例各抒己見。
“我認為,開展夢想課程要適情,把夢想課程的核心理念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相結合,將有益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因子有機地融合到所有課程的載體之中。”彩虹老師首先發言。
“我認為,開展夢想課要適度,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生的意愿出發,把握好夢想課程與各學科的融合度”社東小學曉娟校長如是說。
“我認為,傳統教學和夢想課的聯系是息息相關的,夢想課造就了孩子的自信、從容。那么在平時的課堂上他(她)們也一定會踴躍地去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南街小學的教導主任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老師們在不斷地充電學習,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滿腔熱忱地搞課改,而家長認同接受夢想這個新型課程嗎”當拜睿老師再次拋出這個問題時,全場嘩然了。
聽到這個問題,我激動地站了起來:“是呀,家長們關注的什么?關注的是孩子們的知識,技能。 他們認為夢想課是花架子,怕孩子們上了夢想課會變得浮躁,成績會下滑。如何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們用事實告訴他們答案.......
“我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家長開放課。通過課堂上和家長 的互動,通過家長反饋表 ,我們已經看到了答案,家長們已經在接受我們的夢想模式了。”周校長給出了我這樣的回答。
記得在我的家長開放課上,一位媽媽激動地說:在今天的夢想課上,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笑容,不一樣的童真童趣,夢想課堂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做家長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也應該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夢想課,徹頭徹尾地更新了我們的教學思路;夢想課,完完全全地改變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夢想課,使我們的心靈如癡如醉地游離在夢想之巔。
通過培訓學習,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夢想課強大的生命力,老師們開始積極走進這塊領地,相繼向夢想課程靠攏,盡情享受這個新事物。
夢想課程的出現給我們的課改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老師們把夢想課程的理念融入到學科教學中,老師們從構建課堂教學模式出發,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途徑,課前編寫導學案,集教案、預習、輔導、鞏固為一體,預習單和課堂鞏固檢測題每節課發給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不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再做輔導。總結出了我校新的教學模式——“3513”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改模式改變了我們的課堂。全體教師集體討論研究,自覺、自愿地改變,真正地成為了學生的引路人。
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間的爆發,而取決于途中的努力,既然選擇了逐夢,我們何懼前方的風雨兼程。
逐夢,我們無懼!
參考文獻:
[1]趙志芬. “夢想課程”的探索和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7,(08):279-280.
[2]高一村. 夢想課程:幫助孩子自信從容有尊嚴地成長[J]. 中國社會組織,201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