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津
【摘要】學生的結構化言說能力低下,造成了閱讀和表達時找不到中心,語序混亂現象;挖掘句群的結構價值,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結構化言說能力。
【關鍵詞】析句群;明內涵;悉句群;用句群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進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習,結構化言說能力的低下直接導致了學生表達時往往抓不住中心,語序混亂、思路不清現象。句群介于句子和語段之間,語句雖短,但結構清晰,它的結構價值主要在于它和語段、篇章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基于此,在三四年級教學中挖掘句群的結構價值,利用句群教學提高學生的結構化言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析句群明確句群內涵
句群是比句子大一級的語言單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前后連貫的句子組成。一個句群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構成句群的句子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靠一種語法手段(或語序、或關聯詞語)組合起來。語言上有邏輯關系,語法上有結構關系。
二、悉句群挖掘句群價值
比較符合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發展需要的句群有以下幾種:連續句群、總分句群、并列句群、因果句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認識、熟悉句群,運用句群知識分析理解文本。
(一)連續句群
連續句群。句與句之間表現前后承接、連貫關系。有時間順序先后的承接,有事情發展順序的承接,有動作先后的承接,有空間位置先后的承接。
時間順序先后的承接如,句群中出現諸如:“從小、六歲、八歲、十五歲、長大后”這樣表示時間變化的詞,用表示時間變化的詞串起整個句群。
事情發展順序上的承接。像《蜜蜂》第二自然段,作者做了項試驗。三個分述句寫出了試驗的四個步驟:“把蜜蜂放進紙袋里——在蜜蜂背上做記號——叫女兒在蜂窩旁等——到兩里之外放飛蜜蜂。”課上可啟發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做?讓學生明白“放進紙袋”是為了不讓蜜蜂看到并記住去時的路;“做記號”是為了跟蜂窩中沒有參與做試驗的蜜蜂區分開;“叫女兒等”是為了記錄蜜蜂飛回的時間;而之所以“選擇兩里外放飛”是因為,太遠了蜜蜂飛回時遇到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太近了失去試驗的效度。學生在思索當中不但體會到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作風,還意識到了這幾個試驗環節是無法改變的。
動作先后的承接。例如:《科利亞的木匣子》第二自然段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的具體過程。可先讓學生圈出埋木匣的動詞,再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串起埋木匣的過程:“先用鏟子挖起坑來,接著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用腳踩實,最后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如此埋木匣的動作“走、數、挖、放、蓋、踩、撒”的先后承接更加緊湊,一個細心的科利亞形象躍然紙上。
(二)總分句群
總分句群有三種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總分總結構。
總分結構。句群中第一句是概括總述,剩下的句子分別從不同方面展開說明。比如:《和時間賽跑》第四自然段,在爸爸所說的話里面,第一句話是中心句,余下的是分述句,這是一個總分句群。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接著問學生“爸爸為了讓孩子明白這一道理,舉了哪些例子進行說明”?學生找出“昨天一去不返”“爸爸長大無法回到童年”“外祖母去世不再回”等三個例子后,然后引導學生根據總分結構進行分層,進一步強化總分句群的概念。
分總結構。句群中前面分述句,分別進行說明、闡述,最后一句是概括總結。比如:《秋天的雨》第四自然段呈先分后總。先分別說明小動物們準備過冬:小喜鵲造房子、小松鼠找松果、小青蛙準備睡大覺。植物們準備過冬: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最后概括說小動物們和植物們都在準備過冬。
總分總結構。句群中第一句是總起句,緊接著是分述句,分別進行說明、闡述,最后一句再總結。比如:《趙州橋》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總—分—總”式結構。第一句話圍繞“堅固、美觀”突出橋的兩個特點。第二、三、四、五句是分述句,具體寫出欄板上雕刻的三種不同形態的龍都很精美,有“相互纏繞、前爪互相抵、雙龍戲珠”。最后一句總結所有的龍栩栩如生。
(三)并列句群
一段話當中的多個分述句是從多方面圍繞一個中心寫的,或從幾個方面分別描寫一個狀物,使讀者對狀物有總體了解。這幾個方面的關系是并列的,像這樣的句群就是并列句群。比如:《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這個句群可以設計以下環節:第一步,分別畫出描寫天都峰“高”和“陡”的語句,把這段話分為兩層;第二步,感受作者用較多筆墨描寫天都峰的“高”和“陡”,是為了體現天都峰的險要,突出爬出天都峰的困難,為下文做準備,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氣和決心。
(四)因果句群
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二自然段,可先讓學生明白這一自然段是圍繞“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一句話寫的,接著找出海水呈現出多種顏色的原因是“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最后引導學生:像這樣既有原因又有結果的句群就是因果句群。只不過這個句群比較特殊,不是普通的因果結構而是果因結構。
三、用句群提高言說能力
掌握基本句群結構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熟練運用句群,鼓勵學生用某個句群或綜合運用多種句群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在持續不斷的語言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結構性思維能力才是根本。因此,在閱讀文本選擇典型句群作為范例學習后,要讀寫結合,創設情境,嘗試句群練筆,實現文本理解和表達交流的雙向滋養,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結構化言說能力。所以,整體上,句群學習可呈現以下基本教學過程結構:感知句群,了解句群內容——理解句群,確定句群類型——辨析句群,清晰句群結構——運用句群,提高言說能力。
參考文獻
吳玉如.中小學語文能力培養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