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玉姣
【摘要】作文評改是習作教學中的一項大工程,一直以來評改都是教師“評”學生“改”的單一操作模式,費時又費力,且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標里明確指出:“應充分發揮語文課標評價的多種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和互動。”因此注重師生和生生的互動評改至關重要。
【關鍵詞】生生互動;生生評改;激勵促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縱觀習作教學,大家把重點都放在作前的指導,而對于作后的點評只是蜻蜓點水,哪怕評改也是泛泛而談,有時花大量時間精批細改,費時又費力,而且這樣的評改實效性不高,學生沒有參與,甚至對老師的評價和建議都是從不過目。所以對于作文評改到底怎樣做才更有效,成了我們的思考。
一、評改現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作文評改與我們老師來講真的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感,因為具體如何更有效,這個有效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點,在平時我教師都是重指導輕評改,把大量時間放在作前指導,指導框架、指導做法、指導技巧,甚至于范文欣賞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而在評改上卻舍不得花時間,花精力。管建剛老師在這一塊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向——輕指導、重評講。那么怎么去評?怎么去改?是不是每篇習作都要面面俱到,從頭改到尾?在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上怎樣做會更有效?正因為還沒有找到路,所以才有了以下的探索。
二、評改探索——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一)做自己的第一個讀者,發現問題
做自己的第一個讀者,學會自改發現問題。因此必須要大聲地讀、認真地讀,只有讀起來上口了,聽起來才會順耳,所以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我會及時讓學生自改,第一遍大聲讀,聽聽習作是否通順,第二遍默讀找錯別字,畫好詞句,第三遍再默讀修改病句,整體感悟。這樣就讓學生自己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來,而且自己去發現問題,并進一步修改完善,而不是僅僅指出問題,不改正問題。當然為了進一步推動他們評改的自覺性,我會利用班報征稿來激勵他們,漸漸地每一次的小日記和習作,都有了紅色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
做自己的第一個讀者,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充分發揮習作評改的及時性。
(二)做同桌的第一個賞識者,取長補短
俗話說:“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相互交換,那就有了兩種思想。”所以好好把握身邊的資源,利用好同桌的優勢一起相互學習。這樣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習作,這不僅能認識到自己習作里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學習借鑒別人寫得好的方面。這樣一來學生的角色得到了改變,做小老師,這會讓他們對互改作文充滿興趣。
那么在同桌互改中我也是給學生分三個步驟,首先,帶著學習的心態將同桌的習作默讀三遍。其次提筆找習作里的別字和好詞句,并修改病句。最后寫評語、等級及建議,評語從書寫和篇章及好詞句內容等方面進行多方向的評價,評價語必須是激勵的和表揚好的,值得學習的。那么給的建議也必須是中肯的。但是對于不同類型的習作也要從不同的側重點進行評改,寫景的習作,我讓學生從有沒有抓住景物的特點,有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側重評改;寫童年趣事的,則讓學生從習作中的事,是否有趣進行評改。例如在寫人的一片習作中,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并且要有事例支撐,運用到細節描寫,那么在同桌互改中,我首先會找兩篇不同層次的習作進行一個示范,讓學生跟著我一起評改,這樣讓學生有法可循,那么在這篇習作評改上,重點讓學生找同桌習作里的典型事例,并且要思考此事例是否能突出相應的人物特點,然后畫出里面的細節描寫句子。這樣的評改是有點可抓,有點可評,而不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對學生的評改有以下評語和建議。
你的習作緊扣人物愛吃的特點在寫,中心突出,而且事例也充分反映了主題,但是在細節描寫上可以用更多的動作來體現。
你的習作讀得津津有味,通過體育課的一個事例很好地展現出你的題目“靈活的胖子”,最值得學習的是你的細節描寫很具體,但是你的書寫還有待加強。
……
根據這些建議,再次讓學生及時修改,發現習作里多了細節描寫。當然,習作評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同一水平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評價到位,但是這樣的堅持,每評一得,日積月累自然也就會慢慢地在別人的習作里受益,習作也會潛移默化的得以提升。
(三)做小組的第一個分享者,促進交流
重交流,交流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無形的激勵,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和自覺評改的興趣。由于在習作的評改里不可能將所有的都評改到,那么此時小組就成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在小組里大家一起相互欣賞,一起輪流評改,這樣一篇習作至少就有了兩個人的評語和建議,這拓寬了學生評改的面。相互交流完后再每個組推薦一名學生分享自己的評改,此時師生又成了第三個評改者,鼓勵評改者評得好的地方,這進一步刺激了學生的心理。經過多次互改,學生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類型的習作怎樣評。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加強學生之間的評改,不僅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的評改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在這個評改的過程中不僅充分發揮了生生之間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習作評改的實效性。
三、評改思考——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在作文評改中以學生的評改為主體,教師的評改為載體,讓學生成為學習中最大的受益者,這是行之有效的。習作評改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只有堅持不懈,不放棄,不拋棄,才能到達終點。在路上,就讓我們乘著作文評改這葉小舟,不停地向前劃、向前劃,相信這槳聲不僅會驚動每一個教育者也會驚動每一個學生。
(編輯:龍賢東)